摘 要:加強和創新新時代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當前各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依然存在管理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齊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管理服務均等化難以實現等方面的問題。必須以切實增強管理服務意識、加大服務管理方法創新、要完善管理服務體制機制為基本路徑推動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流動人口;管理;服務;路徑
加強和創新新時代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促進流動人口合理、有序流動,是優化我國人口資源配置,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大舉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各地要堅持問題導向,大力破解當前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推動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當前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人口流動的日益加快,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逐漸引起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各地各級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持服務與管理并重,積極落實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各項保障措施,大力創新管理服務方式方法,我國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但跟形勢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仍有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
1、管理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人口流動日益呈現流動頻率加快、流動范圍擴大、隨意流動增強等特點。及時、準確掌握流動人口的流動去向、就業情況等相關信息,是搞好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重要前提。當前我國正處在信息化建設的窗口期,國家治理體系的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但當前各地關于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信息化統一平臺建設相對滯后,致使流動人口的信息采集、共享和運用存在不少困難。有些地方即使建設了比較健全的流動人口信息管理平臺,也因為流動人口自身對于信息填報工作的不重視、不主動而未能發揮好信息平臺的應有作用。
2、齊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涉及戶籍地、流入居住地、用工單位、房東等多方主體,以及衛計、人社、財政、公安、工商、教育等多個部門,關系復雜,需要部門配合和社會力量的支持。雖然當前各地對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實行了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綜合服務的工作機制,但部分單位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認識不夠,不理解,因而工作不配合,資源不能共享。同時對協同部門沒有有效責任追究手段,實施工作中尚未真正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綜合服務的良好格局。
3、管理服務的均等化難以實現。主要表現在:一是流出地對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未能做到全覆蓋。由于人口流動時間和流出地的不確定性,再加之流動人口對政府職能部門管理配合程度的不同,人口流出地很難實現管理服務的全覆蓋,一般只是將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流動人口和流動黨員作為管理服務的重點人群。二是流入地對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不到位。由于經濟、文化和習俗差異,人口流入地對流入人口“歧視多于尊重”、“戒備多于信任”的現象仍有存在。有些職能部門對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也以防范為主,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偏見,對流動人口服務引導不夠,使大量流動人口游離在社會保障、教育宣傳、政治參與的邊緣。
二、加強新時代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基本路徑
加強和創新新時代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
1、要切實增強管理服務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搞好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增強管理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要進一步樹立“公平”服務的理念。無論是人口流出地還是人口流入地,都要把流動人口當做“自家人”,將其全部納入管理服務的對象范圍。特別是對流入地而言,要正確看待流動人口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利和弊,感恩流動人口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包容他們給當地就業、公共交通、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方面帶來的不力影響。在子女就學、健康保護、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同等待遇,使他們親身體會到同等的“市民化待遇”,切實增強對流入地的歸屬感。二要進一步樹立“服務為先”的理念。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歸根到底還是服務。無論是流入地還是流出地,都要轉變原來“重管理輕服務”的理念,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快實現從單純的行政管理轉到搞好服務,關注、尊重和維護好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與生存需求上來,開展親情化服務,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切實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要加大服務管理方法創新。一要進一步規范管理服務的基本流程。為有效提升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水平,有必要更為科學地設計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的基本流程。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服務與管理工作應圍繞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有重點地展開。二要進一步強化動態分類管理。加強“三集中”管理模式探索。針對不同的集中居住區域采取“校園式”、“營房式”、“旅館式”等管理方式,提升管理實效。按照“以房管人、以業管人、以證管人”的思路,增強動態環境下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散居在出租屋中的流動人口要落實房主、中介機構的責任。對企業、場所中的流動人口要落實營業者的責任。對建筑工地的流動人口要落實施工單位的責任。合理利用有限的社會資源,建立多層次的外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對相對固定的對象,要與常住居民同管理。要特別加強對外來知識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資本型人才的管理服務。對流動性較強對象要作為關注目標,給予較多關注。而對重點控制對象要由公安部門列為重點人口強化管理。通過動態分類管理,使管理工作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控制有效。
3、要完善管理服務體制機制。一要進一步優化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組織領導框架。為適應未來更為復雜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任務,必須對現有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領導協調框架進行優化調整,形成協調一致、綜合管理、多線聯動的組織格局。并積極落實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經費,配備充足的組織管理人才隊伍。二要打破條塊分割,盡快建立流動人口綜合服務管理體系。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負責統籌全街道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將原有的協調、服務、管理、信息采集和證件辦理等職能下放給社區,具體由社區網格員負責,街道注重加強業務培訓和指導,社區加強日常管理和考核獎懲。三要加快信息化建設。要將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納入實有人口信息工作,整合現有公安、計生、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信息資源,消除流動人口信息“孤島”,建立流動人口數據庫,實行“一口采集,多口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信息采集與共享機制,建立融采集、統計、分析、查詢、交換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信息網。
作者簡介:
張鵬飛,女,湖南永州人,1983年12月生,碩士研究生,中共永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黨的基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