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 尚德翔
摘 要: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步入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我黨要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奪取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積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發展的更加壯大。2017年10月18日,習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出報告,報告中指出大會的主題: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所以,要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同時,要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讓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更加強大。
關鍵詞:全面小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引言
隨著2020年的即將到來,我們已經處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時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明確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基礎上要將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實現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為了保證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需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領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堅持有效落實精準扶貧,這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必要路徑。同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方向,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做基礎和必要的保障。
一、堅持黨的建設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牢固,能否順利的完成全面小康建設取決于我黨的建設。黨的自身建設良好,那么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就有這堅實的基礎。首先,要正確認識到黨的建設的基礎組成要素。要做好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作風公正清廉、制度建設以及反復倡廉建設。尤其是要以習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組織和帶領下,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自信,黨要密切聯系群眾,保持和群眾站在同一的占線,多站在群眾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壯大群眾對我黨的始終支持和擁護。要堅持反腐倡廉工作的積極開展,抵制各種享受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敗風氣,要強調求真務實、積極進取、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這樣黨的建設才能有信心。可以肩負起建設全面小康的時代使命。其次,要建設好基層的黨組織。黨的基礎組織是黨的建設的堡壘,是完成黨的一線工作的主要戰斗力,積極建設和改進黨的基礎組織可以讓黨和人民群眾建立好親密的關系,積極落實黨中央下發的各項政策,將工作深入開展到群眾當中去,按照黨的方針和指揮去進行黨組織的工作,團結群眾,增強人們群眾的凝聚力,積極為群眾解決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困難,以保障全面小康社會的順利實現。最后,要建設黨員和領導干部。黨員和領導干部是構成黨的基礎個體,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文化水平都和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是帶領和指導人民群眾發展方向的人,是黨積極培養和鍛煉的重要組成隊伍。
二、堅持精準扶貧
消除貧困,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也是“四個全面”的戰略目標之一。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是當前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和主攻方向。通過產業扶貧,努力做到貧困戶都有可持續、穩定的增收項目,努力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脫貧攻堅的任務目標。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己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都將打贏扶貧攻堅戰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目前我國的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條件相對成熟的貧困人口都己完成脫貧,剩下的多是多種致貧原因導致的深度貧困,是難啃的“硬骨頭”。
首先,從宏觀層面看,要實現不同地區的全面脫貧。第一,實現農村全面脫貧,農村相比城市的發展來說比較緩慢,貧困程度嚴重,所以要建設全面小康就要解決最重要的農村全面脫貧。第二,是民族地區脫貧,我國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都在新疆偏遠地區,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嚴重落后,地理和自然條件的因素制約了新疆地區的發展,所以,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的經濟仍然處于貧困狀態。全面小康也是包含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其次,從微觀層面來看,要實現我國民生事業的全面脫貧,要將全面脫貧的范圍擴大到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層面。比如,教育脫貧,貧困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教育資金不足、政策關懷不夠、師資力量匱乏等因素使得貧困地區的接受不到體平等的教育。醫療衛生脫貧,貧困地區文化素質和思想意識的落后,一些迷信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對醫療科學的不信任。另外,是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水平有待提升,重大疾病保險難以實現,社會保障等制度不能完全深入的建設下去。又比如產業脫貧,很有農村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但是缺乏技術、資金和人才資源的支持,很多自然資源不能得以開發,福利群眾,造成貧困地區的脫貧道路更加艱難。這些都是需要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中努力積極改善的建設方面。
三、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離不開生態文明的建設,首先,要實現全面小康中除了人民生活要“小康”,還要重視的就是要“全面”。實現小康不是目的,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才是目的。想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的發展需要這五個方面要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尤其需要注意實現全面小康中要建設好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因為即便是其他四個方面的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如果生態家園被我們破壞了,那么其他方面的建設等同于功虧一簣。要將小康社會的發展立足于,生態文明建設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基礎和前提。其次,要對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近年來,我國空氣、土壤、水源等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生態文明成為全面小康的短板,不僅損害人類身體健康,也降低了生活環境質量。由此而言,著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價值。
四、開放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開放是國家繁榮的必經之路,深刻的歷史發展過程告訴我們,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經濟開放,封閉式的發展只能是阻礙世界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改革開放從一個沿海、沿邊、內陸開放再到全面開放的過程。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深入,需要我國更加積極的繼續實行改革開放戰略,實現互利共贏,努力構建開放的新格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發展步伐,積極建立創新型的對外開放發展模式,爭取在全國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建立經濟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國際經濟的繁榮發展。所以,要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提高我國與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打通世界貿易的關系帶。要時刻保持長遠的眼光,將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建立中國和世界發展聯系起來,不斷擴大各國的互利合作和共贏。
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發展方向,積極開創對外發展的新格局,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在有利保障國家經濟發展安全的情況下,堅持“一帶一路”的建設路線,進一步拓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進一步拓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結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已經基本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久將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包含了對物質和文化等方面的提升,而且隨著我國生產力的增強,我國科技高速的發展,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要堅持發揚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更加需要我們不斷的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而努力奮斗,去努力迎接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到來,繼續迎接挑戰,迎接未來!
參考文獻
[1]李春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全面小康決勝階段的戰略決策”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6,9(06):138-144.
[2]蔣傳光.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與創新[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8,33(03):135-144.
[3]尹誦,李安增.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04):14-21+157.
作者簡介:
孫一(1994-)女,漢,吉林長春,在讀研究生,長春師范大學,共享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