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映月
摘 要:鑒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在小學高年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部對課程標準和中文教材的重視,結合教學實踐,本文概述了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 閱讀教學 寫作能力 途徑
通過小學低年級簡單習作之后,對于進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開始接受更高層次的閱讀與寫作訓練。 從整個教育過程來看,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首先,它是在小學低年級習作教學基礎上的提高和 延伸;其次,它又是初中寫作教學的前奏,為初中更加系統、細致的寫作教學打好基礎。
目前,從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基礎教育語文教材正在經歷改版,各種版本的中文教科書將逐漸被部編版教科書所取代。雖然目前教科書的修訂工作剛剛開始,但由于對一年級,二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部編版語文教科書的研究以及相關資料的解釋,我們已經可以對教科書的寫作特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語文教材在結構和風格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改善和提高,更有利于語文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鑒于以上所述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重要性,以及課程標準、部編版教材對習作教學的重視與加強,筆者想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談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與寫作教學實效的途徑。
一、要引導學生關心和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多彩的生活是寫作材料和靈感的主要來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生活,形成觀察和思考生活的習慣和能力,并從生活中汲取寫作元素。對于剛接觸寫作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關注生活是一個非常空洞的詞匯。他們大多覺得自己的生活 沒有什么值得觀察和記錄的,每天做的事情無非是上課、放學、 做作業,每天打交道的人也不外乎父母、老師、同學,仿佛今天是昨天的復制,明天又是今天的翻版,這樣的生活有什么可寫的呢? 因此,教師要一步步引導學生去觀察自己的生活,讓他們學會觀察生活,形成觀察生活的習慣。 例如,在開始教五年級學生的時候,我會給他們布置“觀察 生活”的任務,即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每天都去觀察你身邊的 一個人,或者你周圍的環境,并且將你觀察到的簡要記錄下來,尤其注意觀察對象每天的細微變化。在一個星期以后的習作課上,我讓學生說一說他們這幾天觀察的對象,以及觀察的結果。 有的學生說,她的觀察對象是數學老師,她發現數學老師每天都換一套衣服,而且衣服(主要是上衣)的顏色大多是紅色、粉色、淡黃色等暖色調;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每寫完最 后一個字就要用粉筆在黑板上“啪”地點一下;幾乎每次下課鈴響的時候數學老師正好把這節課的內容講完。我表揚了這位學生觀察得用心、細致,同時又進一步引導她去思考,數學老師的這些習慣,是不是能反映她的一些性格特點呢? 還有的學生觀察了自己的父母同桌,還有的觀察了自己上學路上沿途的風景等等。 有些學生通過幾天的觀察總結出了觀察對象的特點, 有些雖然沒能做出總結,但也通過觀察有了“新發現”。最后,我要求學生將這幾天的觀察寫作成文。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平淡無奇,而是充滿了變化與“玄機”。因此,大大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
二、積極引導學生把重視閱讀起來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讀書較少,大多數學生只讀教科書,很少閱讀課外書籍,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主編溫汝民教授說:“這本新教材是為了參加而不是閱讀,而是閱讀更少。”可以看出,新教科書注重閱讀。這也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改變過去閱讀較少的問題,引導他們閱讀更多的書籍,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注意閱讀,養成習慣。
我們經常說“讀寫不分家”,閱讀在寫作中起著重要作用。第一,學生的生活經歷是有限的,閱讀可以拓寬他們生活的廣度和深度,并為他們的寫作積累材料。第二,優秀的文學作品自然具有寫作思想、結構、語言等方面的優秀地方,可以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第三,語文課程標準鼓勵學生寫出想象的東西,激發學生發展想象力和幻想,閱讀是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最佳方式。 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重視閱讀,形成閱讀的習慣,利用閱讀來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某文學作品的精彩片段,然后讓學生進行仿寫;在評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針對作文中的某些內容,為學生提供可以借鑒的其他優秀作品的寫作形式, 建議學生進行修改。 這樣學生可以發現閱讀對寫作的積極影響,獲得閱讀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要給學生提供寫作的空間發揮自由思考
寫作是精神創造的活動,精神創造最需要的是自由和獨立的外部環境。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寫作自由,減少對寫作方向和內容的限制,減少“規則”,使學生能夠自由自由地思考。更具體地說,在授課作業時給學生的自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給予學生自由寫作的機會,少做限制性要求,讓他們有機會想寫什么內容就寫什么內容,想用什么文體就用什么文體, 讓他們在自由的創作中體驗寫作的樂 趣。 二是教師在設置習作題目的時候也應該范圍更加廣泛一些,不一定每次都要求寫“最有意義的”“最重要的”“最快樂的” 等等“偉光正”的大話題。 實際上,每個人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充滿正能量,每天都過得很有意義,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人生百味點滴精彩。 太多“高大上”的主題要求反而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可寫的東西,對寫作產生厭倦情緒。 例如,我曾在習作課上讓學生寫“沒有意義的一天”“平凡的一天”等等更貼近學生實際情況的文章。 不少學生將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結果發現,即使他們覺得最無聊、無趣的日子里也有值得回憶的東西,這就是平凡生活之美。也有些學生發現,以前老師讓寫有意義的事情,自己寫不好。因為,覺得生活中沒有什么有意義的。結果現在寫 “沒有意義的一天”自己竟然也寫不好,看來是自己寫作能力的問題了,應該積極鍛煉、提高。
四、小學語文高年級應該創新作文評改方法
我們都知道,寫文章是三分寫作七分修改,評析和修改是學習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評改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首先,教師必須理解教學和寫作學生的規則,而修改是寫作的一部分。因此,教師應該較少評價學生的作文。然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了自尊和自我改評。
另外,還可以采取學生之間互評的方式,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還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教師以讀 者和寫作指導者的角色,與學生之間面對面地交流,更容易使 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習作給讀者的印象,對習作中出現的問題印 象也更深刻;對于確實出色的習作,教師應該明確表示贊揚和肯定,可以改變傳統作文評改中不給滿分的習慣,慷慨地給予滿分,這樣更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成功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習慣,為今后進一步系統、全面的寫作研究奠定基礎。在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落實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吳 海 燕.小 學 語 文 中 ,高 年 級 寫 作 教 學 探 究[J].高 考 , 2017,(12):98.
[2]邱美秀.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華夏教師,2017,(7):44-45.
[3]徐丹英.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 教育,2016,(2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