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莉 王玉娟
摘要:目的:探討耳鼻喉科手術的護理措施。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2~2017年9月期間行耳鼻喉科手術的患者50例,總結分析手術良好的護理配合對提高手術療效降低術后復發率等方面的圍術期護理情況。結果:50例患者手術順利,術后無感染,無心理障礙,康復出院,治愈率達95.6% 。結論:優質的護理質量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要求護理人員責任心強,不斷掌握新技術的護理方法,重視心理護理,良好的手術護理配合會提高治療的滿意度。
關鍵詞:耳鼻咽喉科;手術;護理
耳鼻喉科手術治療范圍較廣,手術種類較多,臨床護理如何針對不同類型手術有針對地做好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對患者疾病康復意義重大,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1~2017年9月期間行耳鼻喉科手術的患者50例的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床資料
因耳鼻喉科疾病在我院住院并參與全程圍手術期護理的患者50例,其中慢性鼻竇炎患者13例,鼻息肉患者11例,耳部手術11例,咽部及喉部手術15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 年齡13~70歲,平均(29.4±20.6)歲,病程數月至8年不等住院時間3~7天,給予規范化護理
2、手術期護理
2.1 術前準備
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輔助檢查,如:血、尿常規、凝血象、 傳染病檢查、心電圖、胸片、CT等、做好專科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耳鼻喉手術的優點及麻醉方法,手術過程時間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其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主動接受并配合手術對于即將行鼻部手術的患者指導其正確使用滴鼻藥鼻腔沖洗方法以及避免打噴嚏的減壓措施為避免鼻毛妨礙手術及污染器械,術前1天需要剪除鼻毛,沖洗鼻腔,并做藥物過敏試驗,避免拉拽鼻毛及損傷鼻粘膜而增加感染機會、對于耳部手術的患者應剃去耳后頭發,注意不要刮破皮膚避免感染術前8 h禁食水,以免術中發生嗆咳,從而引起窒息 咽部及喉部手術的患者術前晚和術日晨,用洗必泰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術前進行藥物過敏試驗及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全麻者術后取平臥位,為避免嘔吐引起窒息,頭應偏向一側,6h后取半坐臥位,這樣有利于鼻腔傷口的滲血從口內吐出,便于觀察手術后滲血量,同時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生命體征,對老年體弱的患者可給予吸氧,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術后如有咳嗽打噴嚏前兆,應教會患者的減壓措施,囑其張口深呼吸或用舌尖頂住腭部。
2.2.2 心理護理目前隨著整體護理觀念的改革和深入,護理工作應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其中心理護理就是目前極被重視的項目,提高護理的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對于術前患者存在的恐懼、焦慮、睡眠紊亂以及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缺乏,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2.3 飲食很多因術后兩個鼻腔的填塞物使吞咽時會有前額及鼻腔的脹痛加重以及咽喉部手術后的異物感而導致患者沒食欲或不能進食,應做好飲食護理,向患者說明術后適當的飲食有利于體力恢復及傷口的愈合,術后當天進流飲食,如無特殊情況,第2天開始進清淡易消化食物,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使用生冷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進食前后要漱口。
2.4 手術部位的護理鼻部患者術后鼻腔填塞紗條期間,患者易出現口干、頭脹疼、溢淚、鼻腔滲血等癥狀,術后2天后抽出鼻腔填塞物后,要注意觀察鼻腔的通氣及出血,每日鼻腔換藥,并局部用呋喃西林滴鼻液滴鼻,以減輕鼻黏膜充血水腫,防止鼻粘連的形成,咽喉部手術患者術后盡量少說話,說話時用啞語或手寫替代耳部患者術后應每天換藥,保證傷口的清潔避免感染。
2.2.5 手術并發癥的觀察鼻部患者術后最常見的是并發癥是鼻出血,要注意觀察患者鼻孔滲血的情況。此外還有眶內并發癥和顱內并發癥,前者主要為眶內血腫,視神經損傷,表現為是流淚,眶周淤血,視物模糊,甚至一過性的失明,后者主要為腦脊液鼻漏,常發生在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咽喉部手術后也應注意觀察術后手術部位是否有滲血情況耳部手術應注意包扎敷料是否脫落及滲血的顏色和量。
3、理體會
3.1 疼痛原因及特點分析患者產生疼痛的原因及疼痛程度與手術部位及手術范圍有關,鼻咽部是患者呼吸和吞咽時氣體和食物的必經部位,因此患者手術傷口不斷受到刺激而產生疼痛而耳部手術后的疼痛常伴有惡心眩暈等不適感,使疼痛感加重、喉部手術因患者要反復吸痰,刺激傷口,因此疼痛感較其他部位更難耐受此外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還與體質,年齡、性別等有關,疼痛閾值較低者對疼痛的耐受性較差,患者的年齡越小耐受疼痛的程度越差,女性患者較男性患者更能耐受疼痛、
3.2 對疼痛進行正確評估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對疼痛性質及疼痛程度的評估往往需要依靠患者的口述受患者心理精神及文化背景的影響,患者提供的信息往往出現偏差。此外部分醫護人員對疼痛認識不夠或不重視,往往會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對疼痛進行正確的評估對于有效控制疼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3 鎮痛藥物的應用,鎮痛藥物大多具有成癮性,以往醫護人員多告知患者產生術后疼痛時能忍則忍,盡量避免用藥,給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嚴重影響患者飲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延誤了術后恢復,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對疼痛及止痛藥物的認識也不斷提高,目前多主張預防性給藥,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選擇不同的止痛藥物,手術范圍小,疼痛輕微者可給予阿片類鎮痛藥,手術范圍大,疼痛劇烈者給予杜冷丁、嗎啡等止痛藥、預防性給藥給藥劑量較小,鎮痛效果較好,可明顯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賈增美.許會玲.邢介紅.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運用與探索[J].當代護士,2015,03(01):71-72.
[2]何麗君.21例喉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3,11(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