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秋
摘要:目的:探究全程護理用于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接受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的產婦70例(均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進行分組,分別將單數與雙數患者納入對照組(35例,接受常規護理)與觀察組(35例,接受全程護理),觀察兩組術后恢復情況。結果:比較兩組首次下床與肛門排氣時間數據可見,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顯著。結論:將全程護理應用于分娩陣痛中轉剖宮產產婦中,可為產婦產后恢復提供有力幫助,值得應用。
關鍵詞:全程護理;分娩鎮痛;剖宮產
前言
近些年,我國分娩鎮痛技術的完善與成熟[1],使該技術在婦產科中已成為緩解產婦分娩疼痛的新措施。雖然分娩鎮痛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但部分產婦在分娩中仍可能出現鎮痛失敗的現象,需要盡快轉剖宮產結束分娩。同時,這一期間,產婦的心理負擔也會隨之加重,易對分娩造成干擾,故臨床認為做好產婦分娩期間的護理工作,可為母嬰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此,我院在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產婦中分別實施全程護理與常規護理,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接受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的產婦70例(均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進行分組,分別將單數與雙數患者納入對照組(35例)與觀察組(35例)。納入標準:經B超檢查為單胎產婦,并且胎兒胎位為頭位;產婦家屬簽署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腎臟、心臟等功能障礙產婦;產婦羊水過少或過多;產婦存在認知或精神障礙。對照組產婦年齡范圍在22~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58±1.49歲;孕周范圍在37~42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75±0.68周。觀察組產婦年齡范圍在22~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67±1.55歲;孕周范圍在37~42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80±0.72周。兩組在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與孕周)比較上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
1.2護理方法
在對照組中實施常規護理,即護理人員對產婦血壓、心率與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及時向產婦提供必要的幫助等。
在觀察組中則實施全程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產婦對于分娩鎮痛通常抱有較高的期望值,若鎮痛失敗轉剖宮產將會增加產婦的心理負擔與壓力,不利于剖宮產的順利進行,因此助產師需針對產婦的情緒變化幫助產婦疏導心理,同時在護理過程中助產師應全程陪伴在產婦身旁,時刻予以產婦安慰與鼓勵;(2)術中護理:在手術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高度關注產婦術中生命體征與胎兒變化情況,若發現產婦出現寒顫等表現,則做好產婦的保暖工作,避免溫度過低引起強烈應激反應。在胎兒順利娩出后告知產婦分娩結果,并且注意安撫產婦,避免產婦宮縮乏力為導致產婦產后出血;(3)術后護理:術后做好產婦的保暖與隱私工作后將產婦推回病房,同時向其家屬講解產后注意事項,其中包括產婦與新生兒的護理與指導等,叮囑產婦術后臥床休息6h,盡量平躺。在產婦休息期間,護理人員需不定時巡視產婦病房,了解產婦術后情況,在產婦身心逐漸恢復后,可協助產婦下床適當活動促進腸胃蠕動與排尿。針對術后出現疼痛癥狀的產婦,護理人員可視產婦情況予以其止痛藥或鎮痛泵進行止痛,以此改善產婦術后不適感。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觀察,其中包括首次下床與肛門排氣時間。
1.4統計學處理
對此次研究數據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則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行t檢驗。若檢驗結果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2.結果
比較表1兩組首次下床與肛門排氣時間數據可見,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顯著。
3.討論
分娩鎮痛作為產婦分娩過程中的一種理想鎮痛方式,雖然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部分產婦在應用過程中仍出現鎮痛失敗的情況[3],考慮到產婦分娩鎮痛失敗后需轉剖宮產結束分娩,易降低產婦期望值,對剖宮產造成不良影響,此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通過全程護理予以產婦有力保障,即通過術前護理幫助產婦穩定情緒,做好剖宮產的準備[4],有助于產婦最佳狀態配合醫護人員,同時在術中對母嬰情況進行嚴密監測,可減少術中的不良因素對剖宮產術造成干擾,保障剖宮產術順利進行[5]。最重要的是,在術后由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不定時的巡視,有助于了解產婦術后身心情況,予以產婦相應的指導,例如指導其下床運動,可增加產婦術后活動量,以此縮短產婦下床與排氣的時間。結合本研究結果,比較兩組首次下床與肛門排氣時間數據可見,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顯著。由此可見,將全程護理作為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產婦的護理方案,可幫助產婦縮短產后下床與肛門排氣時間,故具有值得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穎. 全程護理用于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20):230-232.
[2]陳秋花, 劉芬, 龔春紅. 護理干預對硬膜外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 2018,25(04):189-191.
[3]趙海飛. 硬膜外分娩鎮痛中途轉行硬膜外剖宮產麻醉危險因素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 2017, 15(03):23-24.
[4]牟本進. 全程護理用于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3(07), 83.
[5]郭靖趙瑞麗常姣娥.腰硬聯合鎮痛分娩中轉剖宮產126例臨床分析[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08): 97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