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
摘 要:資助扶貧高校學生是人才質量提升工程中重要一環,高職高專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院校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但職業院校扶貧資助中普遍存在貧困生數量較多,認定不夠精準、資助力度有限、資助方式較單一等問題。結合目前高職院校資助普遍現狀及輔導員作為學生教育工作第一線的角色定位,探討輔導員如何在工作中落實精準資助政策,充分發揮資助扶貧教育引導作用。
關鍵詞:職業院校;輔導員;精準資助
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在鄉鎮的普及,高等教育大眾化,普通高等院校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操作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所以職業院校以培養直面一線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的人才為使命。但高職院校相對于本科高校來說,第一,政府資助政策沒有任何傾斜,而來自鄉鎮貧困生人數遠超本科,配套資金不足;第二,從發展歷史著眼,處在擴大建校規模發展期,分配投入資助專項經費有限;最后,校友發展時間較短,導致社會助學金占比較少。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高職生來自貧困偏遠山區較多,學費對于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負擔,但由于高職院校就業前景理想,往往貧困家庭希望學生通過技能學習改變家庭現狀。所以對于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資助至關重要,關系到學生的個人成長、家庭幸福、辦學目的落實、社會和諧發展。在國家提出“精準扶貧”政策之下,高職院校資助工作應順應完成“量”到“質”的轉變,實現“精準資助”。
一、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現狀
雖然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長久發展體系成熟的民生工程,但是因為高職院貧困生比重大、學生自助能力有限等條件限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談談高職院校在精準資助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一)貧困生人數基數大,全面精準認定困難
為了讓更多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高職院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班級貧困生比例達30%左右,貧困生認定工作量大。首先,存在學生誠信意識不強,證明材料隨意、評定期間隱瞞真實家庭情況等現象;第二,存在生源地審核標準難統一,量化比較困難。由于貧困生認定流程為學生自主申請,提供《家庭貧困生情況調查表》及補充證明材料,生源地民政部門蓋章審核后,學校進行民主評議。而各地審核標準不統一,區域性貧困條件也不對等,以海南生源為例,一般為多子女家庭,易受臺風水災影響,普遍符合特殊貧困等級認定指標;第三,目前大多數學校評定方式,為校、院(系)、班級三級認定。輔導員組織班級內部成立評定小組,由小組成員對貧困生基本情況調查后,討論確定評定人選及資助等級。由于調查時間較短,量化指標較少,而且難以避免有情感因素。很難保證評定過程準確,往往要通過多論討論。
(二)資助扶貧力度有限,途徑較單一
通過調查,多數高職院校資助扶貧方式主要有國家獎助學金、校級獎學金、等現金資助為主,雖然基本涵蓋了絕大部分貧困生,但是學生一年學雜費開銷基本高達2萬元以上,而國家助學金的補助只能解決學費部分困難,學雜生活費便更難以解決。[3]在資助方式途徑上比較單一,多以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獎助學金直接扶助為主。
(三)扶貧與教育引導有脫節現象
貧困生除了家庭經濟現實條件不足外,其心理現象更應加以關注。每個家庭貧困的原因都各不相同,留守、至親離世、自然災害、家人突發重大疾病等,由此家庭環境下成長的貧困學生其心理品質也各不相同,如有些同學家窮志堅;有些消極應對。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對貧困生的教育引導、心靈安撫相對薄弱,比較側重經濟扶持。因為資助與教育的脫節,難以幫助學生從根源上實現“脫貧”。
二、精準資助扶貧的內涵及推廣意義
精準資助是在十八大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精準化扶貧”在教育領域細化落實的體現。精準資助應包括:資助政策實施體系完善、資助學生困難認定等級及貧困原因準確、資助扶貧措施得當、資助落實全面動態跟蹤。因此,精準資助是解決資助工作中出現重難點問題的有效途徑。
三、輔導員工作視角下開展精準資助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把好源頭關、識別準確、信息全面
輔導員與學生零距離接觸,所以也是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到基層的中堅力量,發揮著解讀、實施、監督政策的作用。所以資助是否精準的前提,輔導員是關鍵人物。輔導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首要責任人,在精準識別認定貧困生工作中,切記不能主觀臆斷,多角度全方面了解學生家庭信息,量化指標。因對學生家庭實際情況實地調查開展難度大,轉而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應利用新生入校報道,有意識做好細致觀察記錄工作。第二,發揮班級評定小組成員重要作用,制定貧困認定量化指標(如:電子產品使用、生活消費等具體衡量標準),保證評定小組每個成員讀懂讀透,注意調查走訪方式,保護貧困生自尊心與尊重隱私性。反復識別、綜合評判。此外,輔導員要查漏補缺、監督評定過程,針對因自身性格心理因素,未能申報學生,主動關心、談心談話。對已經認定為家庭貧困生要動態跟進,全面完善特殊群體學生信息,包括生活、學習及心理情緒狀態,價值觀是否出現偏差,家庭經濟情況的動態更新。
(二)精準個性化實施資助政策
隨著從入學到畢業完善資助體系的建立,輔導員要精準了解國家院校政策及資助工作開展的每一個步驟,才能精準實施差異性幫扶計劃,改變資助途徑單一模式,促進受助學生全方面發展。始終堅持以貧困生需求為導向,例如:針對高職院校資助力度有限,應大力宣傳生源地助學貸款,畢業之際,結合學校就業方向導向,鼓勵符合條件學生積極申請求職創業補貼等多方面緩解經濟壓力;通過實習招聘推薦等方式幫助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傊?,精準資助即在實施資助扶貧過程中方法得當,個性化幫扶。
(三)幫扶資助與教育引導相結合
精準資助的目的最大程度發揮資助效果,有效促進社會公平。高校精準資助目標育人成長,離開這個最終目的,一切都是白談。輔導員在實施資助過程中,始終堅持立德育人,體現資助育心育德結合。一是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貧富觀念,對因貧困產生心理偏差的同學及時疏導;二是將貧困資助工作與自強自立、誠信教育相結合,發揮榜樣作用,多開展優秀資助生經驗分享會,以學生真實案例發揮帶動作用;三是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開展三下鄉等支教活動,讓受助學生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達到資貧助貧。
四、結語
精準資助是國家大力推行的民生政策,而輔導員作為該工作中重要一環,應讀懂讀透政策,結合工作特點,為精準資助工作開展出謀劃策。
參考文獻:
[1]伍冬云.大學生精準資助問題研究[J].管理觀察,2016.
[2]黃澤良.高校精準資助育人工作實踐和探索[J].網絡出版,2016.
[3]李超.淺析輔導員精準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J].山西青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