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 屈夢夏)2018年11月29日,中國文化信息協會貝文化研究委員會成立暨古硨磲文化論壇在鄭州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主辦,鄭州市文物局協辦,鄭州山海硨磲博物館、中國文化信息協會貝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會長黃河浪、秘書長唐俊凱,國家文物局及河南省文物局、鄭州市文物局相關領導,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數十家文物考古單位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中國貝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貝殼在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其中硨磲作為產于印度洋和我國南海海域的大型海洋雙殼貝類,其考古出土實物可追溯至史前,被視為佛教七寶之一。該活動對貝文化的推廣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與會專家認為,貝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存,貝文化研究委員會的成立將推動中國貝文化的收藏研究。在鄭州山海硨磲博物館,上千件古硨磲和珍珠貝藏品,記載了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趙寶溝文化等蚌飾、貝飾。紅山文化的“太陽神”、豬龍,大汶口文化的碗、杯,藏傳佛教文化系列專題和古硨磲,內涵豐富,形態各異。據悉,貝文化研究委員會落戶山海硨磲博物館,將為鄭州民辦博物館事業增添活力。
論壇上,與會專家從考古發掘、歷史文獻、科技手段等不同層面對硨磲歷史遺存、貝類文化進行了探討。對硨磲在紅山文化中的地位、藏傳硨磲的使用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