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英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取得了較大進步。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不斷向著多樣化發(fā)展,其中情感教育方式尤為突出。在整個教學階段、各個教育學科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情感品質,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生年齡小,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持續(xù)的時間不長,主要的學習多以情境滲透展開,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對小學生的學習啟蒙作用極為突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是我國文化的傳承載體。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用情感帶動學生,能夠帶動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幫助教師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思想和情感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對于很多問題還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情感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和思想,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本的內容簡單,情感性、教育目的比較強,在語文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能從教材知識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也能在自己的年齡之外體會到更多情感體驗,見識更多的知識和世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想,在前人的實踐經驗中完善自己的意識,以此增強自己內心的情感經驗,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是一個形態(tài)不同、生活體驗各異的群體,面對著新生事物的發(fā)展,他們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認識。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語文教師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能規(guī)范學生的情感個性。書中的人和事中潛在的情感因素能夠對小學生形成長遠的影響,小學生對世界及社會的認識并不全面,他們的性格與個性尚不穩(wěn)定,對事情正確與否沒有清晰的是非判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特別重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秀篇章,學生需要通過學習才能體驗這些文章中包含的情感態(tài)度。在發(fā)現文章中的情感態(tài)度時,學生會自發(fā)學習,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引導,能對學生建立價值觀和人生觀起到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新課程改革下,教學策略在不斷地變化,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對于語文來說,情感教育是新式的教學方法中最普遍、最有用的方式之一,有效的情感啟發(fā)能夠帶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喜歡學語文,從而愛上學語文,掀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面紗。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師都十分了解語文情感教育滲透,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情感教育的同時也應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用情感教育改變之前枯燥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還要注重情感體驗,這樣一來,小學生在情感和多感官的激發(fā)下會對新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記憶。
(四) 有助于減輕學生學習語文的壓力
語文是最簡單也是最復雜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語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語文知識比較零散,為了追趕教學速度,教師往往會將一些知識進行簡化,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加大了語文學習的難度,所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是基礎。運用情感教學,把學生帶入到語文學習的情境中,能讓學生以輕松、簡單的心態(tài)面對復雜的問題,也能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教師一起快樂地學習。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課堂導入是課堂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作者創(chuàng)作時都具有一定背景,每一篇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師在教授學生時要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再現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到作者描繪的環(huán)境中,引領學生發(fā)現文章中包含的情感態(tài)度,這樣能更快、更好地讓學生從下課的狀態(tài)中調整過來,促進學生放松心情,更加容易融入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描寫人物的課文時,要引導學生詳細剖析和了解人物的外貌、神情和動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幫文章人物配音,用自己的理解加強對文章人物和情感的理解,并加強體驗和感受。對于描寫風景的文章,教師一定抓住描寫景物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深入分析寫景狀物產生的意境,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形成情感的共鳴和美好的體驗,使學生的內心更加豐盈,對美的感受更加飽滿和厚實。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外出旅游時拍下的大好河山的照片,讓學生們之間相互交流旅游的心得和眼中的風景,這樣能夠極強地帶動學生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做學習的主人。
(二)再現課文情境,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
文科教學和理科教學不同,數學具有邏輯思維和順序,語文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教師在教授學生時應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對于一些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應該更加注重知識先后順序的發(fā)展和變化,讓學生重溫課文情境,回憶之前的知識,找到學習的信心和靈感,更好地再現課文情境。
小學生模仿能力極強、好動,對人和事的情感反應比較感性和快速,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情感激發(f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設計課文情景劇,讓學生進行肢體動作表演,模仿課文中的人物,也可以讓學生自由想象和擴充課文故事中的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fā)和發(fā)展,掌控文字和故事脈絡。
(三)強化師生互動,進行思維碰撞
情感教育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如何更快地學習,完全取決于教師如何引導。有感情地朗讀好于生澀地背誦,合理地引導好于強勢地灌輸。情感教育的主要角色是教師,無論在課下還是課上,教師都應該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這樣一來,在遇到生活或是學習壓力的時候,學生能夠與教師積極溝通,形成良好交流的關系。
滲透情感教育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可以促進學生培養(yǎng)高情商、健全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能讓小學生面對語文學習時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是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更加清晰和形象地理解文學創(chuàng)作的背景,感悟到文字背后滲透的情感和發(fā)揚的精神,感受到文章的真正內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滲透情感教育的方式,并加以推廣。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