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摘 要:班級是教育過程中的基礎單位,而教師就是這個單位中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校向學生傳授教育工作的傳遞者。通過相關的教育工作,讓學生熱愛學習,了解知識的奧秘,需要教師通過更多的愛心傳遞這份教育的重任,通過自身的魅力,彰顯教育工作的偉大。
關鍵詞:師愛;教學內容;教育過程;
古往今來,教師都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代名詞,他們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擔任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通過自身的知識底蘊將更有趣的教育傳授給學生,通過師生間有效的互動,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愛意,茁長成長。特別是班主任,他們的工作,更加多元化,除了將知識內容傳遞給學生外,更多的是關心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調整好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才能將愛灑落在不同的學生心間。
一、師愛在班主任工作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師愛是區別于父母之愛,沒有更多的溺愛在其中,而是將更多的社會責任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接受教師的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殷殷之情。特別是班主任所傳遞的責任之愛,通過自身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向學生展露自身的高尚情操,再通過對于事業的熱愛,將不同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教書育人,用自身的行動、行為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喜愛[1]。尤其是當代學生,每個都是自家的小皇帝、小公主,步入集體生活,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加之自控能力較弱,更需要班主任將更多的關愛投射在學生身上。
(一)師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和基礎
師愛就是學生效仿的榜樣,不僅只以模范的身份出現,更多的是要做到讓學生仰慕、崇拜。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喜好[2]。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發自內心的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做到貼心的關懷,以巨大的力量保護學生,贏得學生的喜歡及青睞,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諄諄教誨,課堂才會變得更加有效率。
(二)師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小集體,班主任則是這個集體中的指導者,同時,班主任又不同于其他的教師,他們的責任更大,他們在教學中充當了特殊的指引身份,在學生的教育工作更能凸顯其重大的作用。特別是班主任需要不斷接觸學生,要靈活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通過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表現出班主任對學生的情感的反饋,尤其是班主任要用自身的情感去影響學生,用自身的言語感化學生,達到師生間心靈上的溝通與契合,這樣,學生才會更加聽從班主任的教誨,提升教學質量。
尤其是對于班主任的批評內容,班主任若與學生相處較為融洽,此時的批評在學生看來是對學生的擁護。相反,教師平時忽略與學生間的有效相處,對于學生的態度冷漠,課余時間缺乏熱情,班主任批評學生,學生會認為是教師沒事找事,引起學生的反感。通過兩種不同的態度,反映出教師平常對于學生的師愛,是特別重要的。師愛運用得當,在教育層面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提升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同時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也會受到學生的遵從,讓學生更加擁護班主任。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師愛策略
師愛的功能是巨大的,特別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師用其獨特的愛對當前的學生進行更加深刻的教育,這種愛與父母之愛不同,不是物質的上滿足,不是行為的放縱,而是用自身的嚴厲對待學生,產生一種嚴而不厲、松而不縱的教育形式。
(一)師愛表現為對學生的了解和鼓勵
師愛就是要愛護學生、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當前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對于當前課程掌握的全部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當前的興趣愛好、脾氣秉性,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原由,這樣才能做好當前的班級管理工作,避免教育中出現任何盲區,而造成學生學習質量的下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這樣才能在學生表現不成熟的時候,為他們做出相關的提點,抹去學生身上的消極的因素,這樣才能讓學生用積極的情緒面對消極的情趣,因勢利導,促進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學生
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一定以尊重學生為首要條件,這樣才能建立師生間的平等關系,不損傷學生的尊嚴,同時,學生處于青春期,特別在乎自身的面子問題,所以教師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維護學生當前的面子。最后,教師要信任學生當前的能力,特別是給予學生不同的信任空間,讓學生能夠依靠自身的喜好發揮他們的天賦[3]。教師要相信學生當前的心理特征,接受學生喜歡的事物,這樣才能給予學生更好的關愛,讓學生也以同等關愛,去奉獻自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當學生出現困難相教師求助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在進行相關內容的說教,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愛之情[4]。
(三)嚴格要求是師愛的特殊表現
嚴于律己是當前教師表現出的大致狀態,對于學生也同樣是高度的嚴肅,當然對于學生的嚴格,要把控好程度,嚴而得當,這樣才能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加入自身的情感,讓學生了解到教師的做法是為自己好,而不是胡亂的嚴肅,沒有考慮自身緣由,這樣學生才能謹遵教師的教誨,茁壯成長。
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嚴格,應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通過教育工作,對學生提出行為規范要求,以此來約束學生,讓學生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遵守相關內容的制訂。其次,教師要根據當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具體事情具體對待,這樣才能將事情處理的更加得當[5]。再次,就是班主任對待學生的要求必須要有持久性,不能嚴肅幾天就開始放縱學生,這樣會讓教育變得毫無意義。最后,是教育有方,教育學生要講求方法,剛柔并濟,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肩負著發展祖國的重任,當代教師除了要具備堅實的知識底蘊,還要具備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學生時代正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通過師愛的教誨將良好的教育內容輸送給學生,用真心去感動學生,用人格魅力打動學生,這樣,才能消除學生步入集體生活的焦慮,更專心的走入自身的學習生涯。
參考文獻:
[1]毛占禮.師愛如春雨 潤物細無聲[J].寧夏教育,2019(03):37
[2]杭永寶.把握新時期師愛的五大內涵[J].江蘇教育,2019(10):52
[3]王劍波.師愛是潤澤學生心靈的一眼清泉[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79
[4]翟媛媛.師愛在班級管理中的價值解析與實踐應用[J].淄博師專論叢,2018(04):7
[5]富永杰.師愛讓學生的心靈開花[J].甘肅教育,2018(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