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 要:在技工教育的這口“大鍋”里,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和鈣。這道“佳肴”才會營養全面。才能將學生塑造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合格職業人。
◆關鍵詞:調料;關愛;自立;抗挫能力
我國技工院校在現在人才培養教育體系中占了很大比例,技工院校的辦學特點和學生的生源性質,決定了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學模式,肯定有別于普通高中,更有別于其他類型的職業院校。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們思想境界的提升拓展,技校生這樣一個身份角色,已經慢慢被大眾所認可接受,甚至近幾年技工教育圈子頻頻涌現出來的高技能人才,比如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大國工匠和技能狀元等等,更似徹底“揚眉吐氣”了,一改以往社會各階層對其的“誤評”和“差評”。
筆者從事技工教育十余年,一直擔任班主任方面的工作。在這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帶班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剖析如何更好地教育管理,如何更好地培養咱們祖國的未來技能大軍。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沒有什么所謂的標準模板或答案。學生的教育培養是否成功,不應該是我們培養者說了算,而是未來的用工單位說了算,社會總的反饋態勢說了算。筆者個人認為,學生的學業成績固然重要,但綜合職業素養的培育同樣重要,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才能在現如今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大潮中站穩站實。學生健康成長這道菜肴需要足夠適量的營養調料,即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只有將三種調料科學合理搭配,方能“烹飪”出佳肴,方能使這批佳肴“點擊率”更高,受大眾好評度更高。
一、調料之一——糖的比重選擇
糖是什么呢?糖是關愛、是激勵、更是一份責任。技工院校的學生,相對而言,更渴求這顆“純糖”。因為曾經的“苦”,讓他們一直缺乏自愛或希望,一直沉浸在邊緣者(被淘汰被遺留者)身份中不敢“抬頭”。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力量源泉。一個智慧型班主任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多了解學生,關愛學生,盡量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一個智慧型班主任應該善用激勵的方式,讓學生重拾自信,激發其潛能,發揮所長;一個智慧型班主任,更會在點點滴滴的班級日常事務管理中,折射出他的那份實實在在的責任心。
當然,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愛,應該是無私的愛、平等的愛,而不是偏愛。有些班主任會更傾愛于班級里那些比較乖巧的、比較聽話的、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而對一些中等生或后進生的關愛卻似乎少了些,甚至沒有。可能前者會被這顆糖甜到齁,而后者會感到淡而無味或欲求無果。在這樣的比重失衡下,要使班集體和諧有凝聚力,使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似乎有點困難。
二、調料之二——鈣的比重選擇
鈣是什么呢?鈣是自強、是自立,是一種不氣餒的堅韌意志的精神體現。技校生,生活上要有必備的自理能力(特別是住宿生)、學習上要有自省能力、行為上要有自控能力等。作為班主任,如何合理選擇這個調料呢?校園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時時做楷模。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教育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筆者所擔任的班級是中德國際班(四年制技師班),對小語種德語的學習要求很高,在校三年期間必須通過歌德學院的考核論證,通過德語A2,這僅是第四年去德國繼續求學的條件之一。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壓力是巨大的,但他們的學習目標也相對普通班級會更明確,那就是要在三年在校學習期間通過德語A2,通過大使館的最終面簽等環節,第四年才能出國技能深造一年。班里有好幾位學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放棄念頭,有位學生在2017年新學期過半,就提出要轉班,“德語太難了,自己根本不是那塊料。”通過我的鼓勵、經常性關注他和密切聯系溝通家長等方式,該生在第二學期完全放棄了這個念頭,專心投入各科學習。并在第二學年拿到了學院二等獎學金(筆者所在學院設特等、一等和二等獎學金),可以說進步非常大。有次我曾再次問及他這個問題,他含蓄地笑著說:“班主任,謝謝你一直沒有放棄我,讓我變得更自信自立,我現在已經完全沒有當初那種想法了,想想當時自己真的很幼稚,有什么可逃避的呢。”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給予學生愛,就是意味著要100%地信任、理解他們。
三、調料之三——鹽的比重選擇
鹽是什么呢?鹽是敢于直面挫折困難,即具有接受挫折、面對挫折的能力。有位哲學家說過:“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人生總是五味雜陳,有甜蜜,就會有苦澀。在教育這口“大鍋”里,要想將學生培養成豐富多元的合格職業人,自然少不了“鹽”這個至關重要的調料。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然而,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很多人不是因為沒有技術而被市場淘汰,卻是因為承受不了工作、生活中的壓力,自我放棄。因此作為職業教育的主陣地——技工院校,不能忽視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
抗挫能力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健康的心理。挫折教育能矯正學生的不良心理,調節心理平衡,產生新的情緒體驗,以增強耐挫折能力,這是一種必須高度重視的德育理論模式。作為班主任,必須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功能,加強學生的抗挫心理引導。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更要做到閱人入微,要做到對學生有心,那是什么呢?就是要學會細心地觀察學生的動態;要學會耐心地通過各種積極舉措,使學生看到您對其的關注和投入;要學會寬心地包容學生的錯失,讓其有機會在失敗的地方重新自信驕傲地站起來。
簡而言之,最好的教育,應該是熬一鍋“糖、鹽、鈣”俱全,且科學合理調配比重的濃湯。讓學生擁有幸福的底色,修煉健全的人格。如此,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開啟流光溢彩的奮斗之旅,我們技工教育工作者也才能向社會呈交一份滿意的人才輸送答卷。
參考文獻
[1]趙清清.淺談如何當好技工院校班主任[J].神州,2018.
[2]孟慶帥.淺談技工院校班主任的情感教育[J].教育,2016.
[3]彭彥.淺談技校生的挫折教育[J].才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