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學和社會學是認識人類社會的兩大武器,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當代的社會,歷史學的研究對象是古代的社會。歷史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校歷史教學的特殊性。歷史本質上是一部繁復的因果關系的歷史,社會現象的歷史,地理空間的歷史。歷史是思辯的學科。高校歷史專業的教學應該突破微觀視角的局限,堅持宏觀視角,立足世界史,高屋建瓴的講授國別史和專門史。縱向上注重因果關系分析,橫向上注重歷史事件比較。堅持立體的歷史觀念,全方位的講解歷史。教學內容注重人類學、宗教學、地理學等等相關學科知識的講授。
關鍵詞:高校;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1 歷史的特征
1.1歷史是因果關系的歷史
歷史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歷史研究中因果關系的分析正是“掌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前提和基礎。其實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就是對人類歷史最根本的因果關系的揭示。經濟基礎是因,上層建筑是果。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因果關系的集合。每個歷史事相互之間都存在著或多或少,或疏或密的因果關系,每一個事件在充當著前一個事件結果的同時又充當著后一個事件的誘因。系統的分析人類浩瀚歷史中無數事件之間或復雜或簡單的因果關系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不同歷史事件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其類型多種多樣,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的因果關系決定了歷史研究的繁重和難度。歷史學者正是通過剖析無數個因果關系,希冀發現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歷史學顯示了強大的思辯性,沒有深厚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不能真正理解人類歷史的。
1.2歷史是社會現象的歷史
歷史學不僅以具體而微的某類社會現象諸如政治、經濟、文化等等為研究對象,而是對人類(歷史上)的所有社會現象整體研究,整體分析。這是歷史學的學科特點。我國的歷史教材內容偏重于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這四方面的歷史(主要是政治和軍事),其后果是學生頭腦中只有孤立的、零星的所謂歷史大事件、歷史大人物。真正的歷史教材應該全方位的記錄國家、民族在不同的時代的社會面貌,從人口、環境、職業、價值觀、民俗、信仰等等方面如實著錄國家、民族的歷程。歷史是群眾的歷史,不是所謂“精英”的歷史,真正的歷史應該反映不同時代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只懂得歷史上發生的一些政治事件和軍事事件與真正的了解歷史相去甚遠。歷史不是政治史、軍事史,歷史的本質是國民的生活史,國民的社會史。
1.3歷史是地理空間的歷史
歷史是立體的歷史,以時間為縱坐標,以地理為橫坐標。歷史現象和事物的發生和發展必然以承載之的地理條件為依托。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歷史事件的地理背景。
2 高校歷史教學的內涵
2.1立足世界史的宏觀背景,高屋建瓴講授國別史和專門史
人類漫長的歷史其實是一個龐大的發展系統。歷史需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等不同深度和廣度去理解。高校歷史教學不但要注重微觀視角的分析,更要注重從宏觀上把握人類的歷史。事實上,以不同的視角和廣度解析歷史需要不同的學術方法和不同的學術能力。歷史的微觀研究著重于搞清歷史事件的過程、時間、地點、當事人等等。為了搞清歷史事件確切的過程、時間、地點、當事人,歷史學者往往去收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文獻。
2.2縱向上注重因果關系分析,橫向上注重歷史事件比較
高校歷史教學的重心縱向上在于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象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因果關系分析是深刻理解事物的必然途徑之一。只是孤立的知道一些大事件和大人物,卻不能邏輯流暢、條理清晰的講述歷史,不是合格的歷史學生。歷史事件本身的記憶需要學生在課前或課后自己記憶,每一堂合格的歷史課都應該是因果關系的分析課。歷史事件的誘因和后果是歷史學考察的重心,即通過縝密的分析,對歷史事象的來龍去脈、因果關系透徹的解析。
2.3堅持立體的歷史觀念,全方位的講解歷史
歷史是“過去的社會”,歷史是要學習歷史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價值信仰和社會狀況。事實上,歷史前進的每一步,都是社會很多因素相互較量的結果。歷史的進程本質上取決于必然的因素,但在形式上往往受制于偶然的事件。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的進程。能夠改變歷史進程的事件是講解的重點,但不能因此而忽視同時代社會的其他狀況。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歷史進程需要全方位的解析,才能希冀獲得收獲。
2.4教學內容注重相關學科知識的講授
史學學科博大浩瀚的研究范圍既決定了其成為其他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政治、哲學、經濟、文學等等)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決定了其對其他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政治、哲學、經濟等等)的強烈依賴性。歷史學研究人類經歷過的社會。社會現象可以系統的分為政治現象、軍事現象、經濟現象、文化現象等等。可以想見,缺乏基本的政治學知識、軍事學知識、經濟學知識、文化知識是不可能真正理解人類歷史的。
綜上所述,史學學習需要具備政治(包括外交、軍事等等)、哲學、經濟學、地理、文學等五大類知識。歷史專業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擴大知識講授范圍,開拓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劉克明.歷史教學的理性思考[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4-35.
[2]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75-76.
[3]齊健.歷史教育價值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1-62.
作者簡介:
權小勇(1976-),男,山西臨汾人,碩士,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旅游專業講師,研究方向為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