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詩瑤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并闡述了新公共管理與城市管理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其對城市管理的意義,新公共管理能夠為城市發展提供創新思維,促使城市管理的范疇延伸。本文還就如何發展新公共管理提出了積極轉變政府職能、促進城市管理主體多元化發展、增強城市管理的親民化導向的三條有效思路,以期能為城市管理增添新方法。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城市管理;
新公共管理自二十世紀80年代左右于歐美國家開啟先河,此理論采納全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及機制,注重在政府部門主體和其他部門主體中推廣私部門的管理方式與方法,立足當代經濟學知識,圍繞社會服務為核心,倡議構建多元化的治理格局。本文將從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出發,剖析其內涵特征對創新城市管理的意義,從而就如何有效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論指導增進城市管理進行全面的論述。
一、新公共管理的內涵與特征
新公共管理的興起緣由并非為了協調當前公共行政管理系統于運行制度、人資調配、管理經費三者間的矛盾,而是立足于整套公共管理制度的變革和創新,乃至反思傳統制度存留的價值。提倡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以需求為導向;重視公共治理效率,把為民辦實事作為管理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且堅持私部門管理的“競爭”機制,打破壟斷,改善行政績效。
如此,新公共管理理論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引性影響是較為顯著的,同以往的管理模式比較而言,此種全新的理念和方式更具市場性、主動性等特征,同時也具備較鮮明的角逐性,于國內各城市的管理工作中,負責此工作的監管機構遭遇了很多挑戰,而伴隨新公告管理理念的興起,為管理者供以更為多元的管理思緒和傾向。
二、新公共管理對城市管理的意義
(一)為城市管理提供創新思維
不管是從影響力亦或關鍵性視角來看,新公共管理理念皆是優于以往普通的公共管理界限及方式的,例如,在處理管理工作者監管成效不高這一狀況時,新公共管理便能夠自私營機構的人事監管工作中汲取有用經驗,推行績效獎勵制、合同選聘制等才監管策略,繼而行之高效地強化管理成效,此外,在處理以往城市監管工作經費花費多、收效低這一問題時,便可以運用經濟學的相關知識來加以完善,總之,新公共管理理念拓寬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發展思路,其影響力是多元化的[1]。
(二)拓展了城市管理的范圍領域
新公共管理理念所包含的理論指導對于城市常規管理工作的意義是多元化的,其中有兩方面頗具價值:一方面新公共管理變革了以往落后的管理思想,在開展城市管理事宜時,其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多個科目的內容,繼而于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城市管理的知識依據,而這一點從本質看是城市管理界限得以不斷延伸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論中融入了私營單位及工商機構的監管手段和標準,此類單位和機構于開發建設中極為強調公共管理的市場性,并注意公眾的反饋意見的收集,這也影響了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思想架構[2]。
三、增進城市管理的有效思路
(一)積極轉變政府職能
于城市管理事宜中,新公共管理理念的關鍵性毋庸贅述,若是想要達成于各城市的高效監管,則首先需要相關政府機構及時改變本身的職能,例如:于國內市場機制逐步優化及經濟制度持續進步的歷程中,有關政府部門便應當適時著手職能的革新工作,同時逐步強化城市監管思想,深化對于想公共管理理念的認知,尤其是在融入市場體制之后,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諸項問題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而這些皆是相關政府機構足夠關注,并注重更新本身智能的優良成果。
(二)促成城市管理主體多元化的發展
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貫徹執行工作中,監管主體的關鍵影響是不可小覷的,為強化城市管理機制的實際監管效率,負責各城市的公共管理事宜的機構除了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外,還應當將公共性質的社團、社會大眾等充當監管主體,例如:公共社團所利用的經費應當立足于政府機構劃撥的前提下,同時全面依靠經費運營的模式展開各項合規操作,于具體的運行中,還需要明確其經費運轉負責者的信息,以確保經費的有效科學應用。因為第三方主體是于非政府機構的前提下創建的不以盈利為目標的非政治性機構,因而其重點是針對促進社會進步的決議加以探究剖析,但是就當前來看,國內各大小城市的發展歷程中,圍繞社會性服務為核心的非政府性機構不多,仍需不斷加以強化。
(三)加強城市管理的親民化傾向
就以往的城市管理而言,政府機構的監管體制多數側重于政府一方,目標在于政府工作的實踐性、簡單性、個別性,于新公共管理的引導下,政府機構于城市監管工作的籌劃中需要發揮引領整體的影響力,側重于決策的引導,應當擬定凸顯進步潛能的決議,而并非一成不變的完全照搬,僅負責落實決策,也就是需要將實踐落實同決策監管區分開來。新公共管理倡議政府機構借鑒私營單位的人資監管理念、薪資激勵機制、收益結算策略等等,此外,還倡議城市管理應當結合管理事宜的具體內容及基本特性,運用與之相應的手段和方式,結合市場的變動適時擬定貼合大眾切身利益的特色化服務,強化大眾于管理工作的整體滿意度,相關政府機構在進行定位時盡量脫離官僚化傾向,成為融于社會大眾的親民化管理機構。
參考文獻:
[1]廖颯.新公共管理在我國城市管理的實踐與應用[J].管理觀察,2013(29):144-145.
[2]謝嘉興.新公共管理對中國城市管理的現實意義探討[J].經營者,2017,31(8).
[3]石建新.對于城市管理發展趨勢的幾點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