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澄
摘 要:《伊利亞特》是古希臘時期的文學經典,是西方的經典之作,通過對特洛伊戰爭的深入描寫,歌頌了維護集體利益、為集體建立功勛的英雄。但丁曾經這樣評價道:“站在《伊利亞特》旁邊,我覺得這本書有10英尺高,令人驚嘆不能自已。本文從結構、語言兩個方面,對《伊利亞特》獨特的藝術構思進行闡述。
關鍵詞:《伊利亞特》;藝術構思;結構模式;語言
《伊利亞特》是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編著的敘事詩史詩,是最主要的古希臘文學著作。作為經典的文學作品,《伊利亞特》通過宏大的語言和獨特的藝術構思,充分的描寫了人類雄壯戰爭的偉大故事,對于后代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伊利亞特》對于西方文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伊利亞特》的結構模式分析
《伊利亞特》又被稱之為《伊利昂記》?!兑晾麃喬亍芬还?4卷,各卷的長度不等。盡管取材于特洛伊戰爭,但是《伊利亞特》的開頭卻從希臘聯軍圍攻特洛伊九年零十個月后的內訌邪氣,并且只寫到赫克托爾的葬禮。
從結構布局方面來看,整部作品以“阿克琉斯的憤怒”作為主題,并且針對阿克琉斯與赫克托爾之間的對決進行細致的描寫。這樣的結構特點讓整部作品結構嚴謹,矛盾對比沖突更加明顯。
通過開頭針對阿克琉斯與主帥阿加門農的內訌這樣的戲劇性開頭,不僅能夠極具吸引力,而且對于后續的矛盾沖突也具有非常明顯的揭示。通過這樣的藝術布局,展現了作者非凡的藝術創造力。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伊利亞特》也十分具有代表性,不僅主要人物的塑造栩栩如生,在次要人物的描寫上,也十分生動。在當時的環境下由于神明能夠決定人間一切,但是作者卻反其道而行,通過對于人的主動進取精神進行稱贊與歌頌,深刻的批判了,對于神權的過度崇拜。對于筆者的人物,詩人賦予了豐滿的血肉,但是他們并不是完美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這也是他們悲劇的源泉,在描寫人物時,詩人充分借助了行動和語言,在襯托和描寫上,起到了側面烘托的效果,例如在描寫海倫美貌時,并沒有針對海倫的美貌進行任何直接的表達,而是通過其他人對于海倫外貌的稱贊,讓讀者可以自行體會這樣的藝術創作方式也增強了,對于作品的藝術留白,能夠激起讀者的豐富想象。而且作者針對不同的人物特點,也進行了不同的表述,例如針對阿加門農的自私剛愎、墨涅拉俄斯的優柔寡斷、艾爾薩斯的憨厚率真以及奧德修斯的機智狡猾,都通過細膩的筆觸進行展示,讓這些人物的性格更加的立體,讓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深刻的感受到這些人物是真實存在的。詩人對于反面角色的性格描述也非常的全面,例如帕里斯不僅輕浮怯陣,但是卻也有著異于常人的剛勇。通過《伊利亞特》對于人物性格的表述,能夠讓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真實的感受到藝術感。
二、《伊利亞特》的語言應用
除了結構布局、人物塑造具有非常明顯的藝術性,《伊利亞特》對于語言運用也存在非常豐富的藝術構思。通篇來看,這部作品不僅敘事結構明快,在語言的應用方面,也十分的簡單、樸實,作者通過自然現象、動物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的動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十分生動。例如在針對阿克琉斯追趕赫克托爾的過程中進行的描述:“那是帕琉斯的兒子,恁他的腳力,快一個閃電似的就追了上來,輕的像羽族當中最快的山鷹打個回旋,去追一只膽小的兔子,一路尖叫著,緊緊跟隨,偶爾還突然來一個猛撲,那阿克琉斯也就這樣緊緊追趕的?!蓖ㄟ^對于老鷹捕捉兔子的場面進行表述來展現阿克琉斯對于赫克托爾的追趕不僅能夠讓人們可以真實的感受到當時的激烈場面,而且也能夠體現出兩個人之間巨大的力量差異。
通過這樣的直接描寫以及運用動物動作的比較能夠讓人們直觀的感覺到人物的動作。其次在《伊利亞特》中對話性格非常符合人物的個性心理和特征,例如阿克琉斯在追趕到赫托爾之后,兩人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形成了契約,不論哪一方被對方殺死,都不準做出侮辱對方尸體的行為。但是由于阿克琉斯自負而任性的回答說:“赫克托爾,你一定發瘋了,還要與我訂條約,獅子不與人講條件,狼也不與羊分庭抗禮,他們始終是敵人,你我亦是如此?!蓖ㄟ^這樣的對話表述既能夠展現出阿克琉斯自負自大的特點和性格,也展現了赫克托爾在緊要關頭展現的淡定和從容。這樣的故事描寫,也能夠為接下來的故事走向埋下伏筆,并且深刻的展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在詩人描述的過程中,運用豐富的表情化語言,更加貼近性格特點,而且也能夠增添一定的幽默感。
三、結語
《伊利亞特》是西方文學是的經典作品,描述了希臘聯軍圍攻特洛伊亞的故事,以美女、事實作為主線,通過神話故事的描寫方式,反映了當時古希臘生活的特點。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為我們塑造了多個英雄形象,表達出了古希臘人對生活的情感,表達了英雄主義、集體主義與奮斗精神。通過本文針對《伊利亞特》藝術構思進行的全面分析,能夠更加有效的促進,對于《伊利亞特》這部史詩的了解與研究也能夠更好的提高自身對古希臘文化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金曉輝.《伊利亞特》與《西林安班瑪發》英雄特征比較[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2(08).
[2]謝寶貴.《伊利亞特》中的血氣[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3]畢錚.從敘事學視角觀《伊利亞特》第三卷中古希臘命運觀的體現[J].牡丹.2016(08).
[4]藺學才.命運的創造?天神的杰作——解讀《伊利亞特》的死亡主題[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