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文斐
摘要: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廢棄物的資源化也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節約理念成為了當今新時代不同于以往的生活理念主旋律。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學校倡導的“綠色環?!崩砟詈彤敶怂岢牡吞忌罾砟畈恢\而合,更是與自己、與他人、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生活理念。
關鍵詞:綠色回收;愛心校園;綠色筑夢
“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當今社會,隨意浪費、丟棄紙張的現象隨處可見,景城學校的隊員們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豐富的“綠色”主題教育。
一、自主回收,環保校園
景城學校與蘇州葦葉公益服務中心長期合作進行環保實踐活動。葦葉公益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以下簡稱“葦葉叔叔”)擔任我們學校的培訓輔導員,來校對少先隊干部進行培訓。在培訓中,我們知道了中國每年的鉛筆產量為250億支以上,占了世界鉛筆產量的80%。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制造一支鉛筆需要木材3.4克,那么250億支鉛筆需要木材85000噸。85000噸木材是什么概念?那需要砍伐130萬棵已有30年樹齡的樹木作為材料!如果把這些樹木集合在一起,所占面積相當于蘇州工業園區的總面積!聽到這里,在場的隊員們瞠目結舌,他們表示沒有想到平時使用的小小鉛筆竟然需要這么多的樹木,真是不可思議。葦葉叔叔還告訴咱們的隊員們,我們身邊用的紙是平時最熟悉的材料,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隨處可見。巨大的紙張消費量產生了數量龐大、類型復雜的紙質廢棄物,所以廢紙回收可以減少污染,緩解造紙工業原料不足的情況,也能夠很好地保護森林環境,能夠促進可再生循環。葦葉叔叔用簡單明了的圖片為大隊委員講述了“可再生廢紙”和“不可再生廢紙”的區別,教會他們怎么分類、回收。
二、自主實踐,體驗感悟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景城學校的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帶領大隊委員來到了蘇州葦葉公益服務設在陽澄湖的環保體驗館。每周,從我們學?;厥盏膹U紙究竟是怎么被做成一支支環保鉛筆的呢?這可是一直困擾著隊員們的問題。葦葉叔叔帶領著大隊委走進了體驗館,邀請他們親自體驗一次鉛筆的制作過程。
原來,環保中心的小工廠先用回收起來的紙張把筆芯卷起來,涂上膠水后放入到機器中,轉一轉,紙張就自動卷起來了。但是,出爐后的鉛筆和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鉛芯露在外面,紙張也沒有對齊,隊員們都很疑惑。葦葉叔叔告訴我們:“這只是雛形,濕噠噠的鉛筆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晾干,再用切割機器把兩頭切得一樣平整,之后,它還要再到第三臺機器——打磨機中走一圈。”我們發現了,打磨出來的鉛筆光滑了許多,有點兒像我們用的鉛筆的樣子了。葦葉叔叔說:“這還沒結束,我們的環保鉛筆如果就這樣使用,很可能用著用著鉛芯就滑出來了,會對我們造成困擾呢。我們要把鉛筆的一端用蠟封住,保證鉛芯不會掉出來,才能送到大家的手中。有時,我們回收的廢紙有薄有厚,那么我們會先將紙送到造紙廠,使其經過加工變成紙漿再進行鉛筆的制作?!贝箨犖瘑T們紛紛表示手中的環保鉛筆原來要那么多道工序才能出爐呀,真是不容易。
隊員們在葦葉叔叔的指導下認真地制作著鉛筆,經過一次次嘗試,終于拿到了一支自己親手制作的環保鉛筆。大家紛紛表示,平時被忽視的小紙片,竟然能脫胎換骨成為隊員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鉛筆。看來,我們的隊員應該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回收活動中,去收集更多的廢紙來制作鉛筆。
三、自主實踐,愛心校園
回到學校之后,輔導員組織大隊委員開展了“綠色回收”的宣講。大隊委員像葦葉叔叔一樣制作了精美的PPT,召集了各個中隊的中隊長,然后將回收的重要性、環保鉛筆的制作與意義一一告訴每個中隊。我們作為小助手,一次次地走進中隊,一遍遍地充當“綠色回收”講解員,雖然身體是忙碌的,但是內心十分充實。
一次次活動過后,各個中隊收集的廢紙越來越多,得到的“再生鉛筆”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隊員們發現這些鉛筆一學期下來自己都用不了幾支,剩下的豈不是太可惜了?一次機緣巧合,他們聯系到了貴州某山區小學,發現那里的孩子們在特別艱苦的條件下學習,沒有我們那敞亮的教室,也沒有我們那嶄新的文具,但是他們卻有著比我們更加上進的學習心。一張張圖片沖擊著隊員們的心,他們仿佛自己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下,發出感慨,當場做出了決定:今后,每學期,隊員們都會將手上多的“再生鉛筆”隨著其他學習用品一起寄給這些孩子們,讓他們也能用上和我們同樣的文具。之后,貴州的孩子給隊員們寫了回信,感謝他們的關注,希望以后有機會也能參與到“綠色回收”中去,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學習,那么以后就能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如今,“綠色回收”不只是為了收集“再生鉛筆”,對于隊員們來說,他們回收的熱情還因為“愛心助學”,后者對于活動的推動力已經超過了前者。有幾個積極的中隊隊員通過學校的微信主頁和社區的公共平臺進行了宣傳,把活動開展到了周邊的小區中。當然,隊員們也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結合“綠色回收,愛心助學”活動,將宣傳內容打印成海報,布置在活動地點最醒目的地方;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居民展示利用廢紙制成的再生鉛筆,讓他們明白廢紙并不是無用的垃圾,對它們進行再利用可以幫助到很多沒有文具的山區孩子;準備好稱和紙筆,將每一位居民投放廢紙的重量認真記錄下來。活動當天,烈日炎炎,但是隊員們的熱情依舊高漲,他們早早來到小區,把桌椅和宣傳畫報認真擺放在一起,等待著居民的到來……
在活動中,隊員們認真地向大家宣傳,并且耐心地解答居民們的種種問題,在場的叔叔阿姨忍不住夸咱隊員是“綠色小衛士”。還有隊員甚至上門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和回收,一趟又一趟,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服,卻聽不到他們喊一聲累。活動結束了,隊員們準備好的宣傳海報已經全部派發完畢,而回收的廢紙塞滿了整個回收箱。他們看著這些成果,心里別提有多興奮了。
有些中隊的隊員們還將“綠色助學之手”延伸到了其他學校。比如恰逢高考前,隊員們寫了一封信,寫給江蘇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學子,除了表達對他們高中學習的向往和崇拜之情,并且為他們即將迎來的高考加油鼓勁外,在信中也大力宣傳了“綠色回收,愛心助學”的活動,因為高考完畢,一定會留下很多紙質材料,希望哥哥姐姐們能把它們進行回收,為環保事業,為山區孩童們做出小小的貢獻。
四、自主活動,綠色筑夢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后可以實現。”
“綠色回收”——原本僅限于學校內部的小小的少先隊活動,三年下來竟然拓展出那么多的社會活動。通過一系列的自主活動,隊員們明白,“綠色回收”絕不是學校少先隊每周三的例行活動,而應該是深入我們骨髓的理念。我們應從平時的點點滴滴開始做起,從自己隨手而棄的一張廢紙開始。因為有了自己的“舉手之勞”,才能幫助那些山區的孩子。這些從未謀面的孩童同樣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將來建設國家的棟梁。隊員們用自己的愛心感染了周圍的伙伴、親密的家人、熟悉的鄰居。將來,整個社會都會一起擁有一個“綠色”的夢?!熬G色回收,愛心助學”的旋律將一直回蕩在隊員們的生命中。我們的隊員將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為社會,為國家,為祖國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