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形勢背景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農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目前,國家大力倡導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這導致我國必須要調整農業結構,從而實現現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有效增長。植保工作是農業經濟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如何兼顧植保工作和經濟工作,是需要學者認真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植保工作;農業結構;調整;策略
中圖分類號:S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農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革離不開基層植保工作,有效的基層植保工作能夠使農業結構能夠有效和農民生活接軌,保證農民收入得到切實提升,為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措施。廣大農業經濟研究人員必須,要深入基層,找到植保工作面臨的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夠保障農業生產實現穩定增長。
1農村基層植保工作現狀
1.1病蟲害呈現新趨勢和新特點
由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進人轉型、調整時期,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開始投人新產品和使用新技術,在模擬試驗中新農業產品和農業技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實際農業產品生產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病蟲害,使得農作物大面積受創,農民的農業信心逐漸下降。另外,新農業產品的不規范、不合理使用使得病蟲害擴散十分迅速,農民不得不加大農藥的使用,但這導致病蟲的變異速度和抗藥性增強,長此以往反而造成了更大的農業經濟損失。
1.2農藥過度使用導致水、地受到嚴重污染
農藥是由化學物質組成的,其主要使用目的是消滅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遇到的雜草、害蟲等,但農藥使用量必須要遵循一個度,大劑量地使用農藥不但會使農作物表面殘留過多的農藥,影響人體健康,還會造成土壤、水質受到污染。另外,部分農作戶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片面追求“殺蟲除雜”效果將幾種農藥混合使用,這可能會導致不同化學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有毒物質。
1.3未有效把握無公害生產技術
無公害農業生產技術畢竟是一項新技術,絕大多數農民的文化素質并不高,不能夠很快適應和掌握無公害生產技術。大多數農戶依舊采用傳統的農業耕種模式,雖然大部分農戶知道不能在綠色農產品生產中投入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但由于他們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的了解不多,使得其綠色農產品產量較低。
2我國農業結構調整需要解決的問題
2.1農業經濟結構宏觀和微觀的關系
從微觀層面來看,我國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農民個體戶和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保證農民個體戶和企業能夠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生產經營模式,使之能夠生產出滿足市場需要的農產品。從宏觀層面來說,地方政府要給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制定戰略性方案,通過宏觀調控來確保地方農業經濟發展走向正軌,重點要做好農業產業化經營、種子種苗工作等,同時地方政府需要引導農民轉變自身的農業種植、經營理念,使其能夠積極配合農村農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2.2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促進關系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與農業生產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要想通過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必須要利用農業科技的力量形成科技化的種植業和特色化的種養業。另外,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也是一條有效途徑,地方政府需要幫助農戶尋找正軌的農產品加工廠,以提升農產品的加工質量,進而形成系列化的農產品生產鏈。同時,各區域的農產品要實現有效相互流通,農戶也可以利用當下便捷的物流服務實現網絡銷售。各級政府還應該充分結合本地的自然資源優勢,借助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實現農業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抓住本地農產品走向世界的機遇,地方政府要鼓勵外向型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3如何實現農業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步人瓶頸期,目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包括農產品品質和品質結構調整和優化、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產量提升等,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各級政府必須要充分結合本地的農業經濟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相關策略。從長遠來看,其戰略核心應該是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種植地的農作物布局和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生產、貯存、運輸、銷售等環節正常運行,實現專業化、產業化生產,努力促進城鄉經濟的有效結合。
2.4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古語有言,國無農不穩,因此只有通過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有效增長,才能夠保障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具體來說,農業部需要繼續鼓勵地方政府加強農田水利、現代化農業園區和生態環境的建設,這一方面能夠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農民經濟收入,另一方面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拉近城鄉發展的差距。同時,為保證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必須要積極引進高素質的人才,從而實現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有效調整。
2.5做好基層植保工作
基層植保工作必須要融入“可持續發展觀”和“科學發展觀”:政府要加強對農藥產品的管控,避免劣質農藥流人市場;農作戶需要建立病蟲害監控體系,減少農作物的損失;政府需要鼓勵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倡導人們種植有機蔬菜,減少農藥使用,獎勵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農作戶;加大植保工作的資金投人,對經濟損失嚴重的農戶給予經濟支持和技術支持。
3結語
如今世界經濟發展逐步進入瓶頸期,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國內外的雙重挑戰。在這樣的農業經濟發展形勢下,為實現我國農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必須要快速地做好基層植保工作,解決植保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如病蟲害防治、農藥過度使用等,只有協調好植保工作、農業結構、農民收入三者的關系,才能夠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有效增長。
參考文獻:
[1]周紅波,曾漢光.加入WTO植保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廣西植保,2000(3):39-41.
[2]劉明龍,徐達富,范小華,等.鄭碧容岳池縣“綠色植保”工作初探[J].四川農業科技,2015(11):38-40.
作者簡介:張向紅(1976-),女,河南省西華縣,大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