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張紅 劉盛梅
摘要: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氣象災害是威脅農業生產的最本質因素之一,因此準確的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可謂至關重要。本文闡述了現階段農業發展中氣象信息服務的現存問題,并就提高氣象信息服務的時效性和精確性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氣象信息服務;農業生產;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地幅遼闊,氣候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以季風氣候為主。在季風氣候的影響下,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氣象災害頻發,以及多樣性、廣泛性和高頻性為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
1氣象信息服務的基本概述
農業生產與氣象信息服務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氣象信息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加大,依賴性逐漸增強,氣象信息服.務應用范圍也在逐年擴大,越來越被農民群眾所接受與認可。在開展農業生產時,農民獲取氣象預報信息,都是通過人為方式進行觀察或者推算,以及天氣預報工作等開展相應的農業災害預防工作。然而這種方式,預報精準性不高,常常不能及時地對一些天氣災害進行準確預報,由此引發很大的經濟損失。而通過加強氣象信息服務,可以將這些問題有效解決,促進農民更好地開展農業氣象防災工作。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提升。氣象信息服務體系也在逐步完善與發展,提供的氣象信息更加精準,促進農民農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增進農業生產效益。
2氣象信息服務的作用分析
在我國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常常會受到氣象災害因素的影響,洪澇災害的發生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破壞性較大涉及范圍廣,使農民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打擊,引發巨大經濟損失,對農民生命安全也構成極大威脅。而有效提升氣象信息服務水平,對于防汛減災工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氣象部門將降雨氣象信息及時準確地發布,農民群眾可以依照氣象信息及時地將預防工作做好,控制和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經濟損失。而且,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旱災的發生也越發頻繁起來。農業生產過程中受到的。旱災影響也在逐年加劇。
3現階段氣象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3.1滯后性
總體來說,氣象信息服務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起步較晚,其發展速度較快但還未達到農業生產的預期水平。而且就目前狀況來看,氣象信息服務發展的滯后性比較嚴重。很多農業地區就只能通過收看天氣預報的方式來掌握天氣狀況,導致很多農民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點獲知天氣信息,從而做出下一步應對策略。但是很明顯這種定時的氣象信息播報使得農民在有重大天氣變化時很難做出準確判斷,導致農民很難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來防治可能帶來的農業損失。無論如何,農村地區應該是開展:氣象信息服務的重點地區,唯有如此,氣象信息服務才算發揮了其本質作用。
3.2不確定性
盡管科技在不斷地發展,但是準確性的缺失,依舊是氣象信息服務中的一大弊病。一方面,盡管地面觀測資料和衛星遙感資料均已取得了跨越性的進步,但是在監測氣象信息時,尤其是當這項技術用于農業發展時,最后為農民所知的仍舊只是一個概率性預報,可變性因素依舊極多。尤其是對于一些氣象災害的預警,是極為模糊的。
3.3局限性
氣象信息服務技術是一項科技含量極高的技術,這項技術的復雜程度只有專業科研人員才能理解。所以呈現在普通民眾面前的只是最基本的對氣象變化的一個簡單判斷,是不涉及專業詞匯和氣象圖的,但是這些要素的缺失也就代表氣象信息服務是不完整的,是容易出現誤差的。氣象信息服務的另一個局限性表現在其發布內容上,其發布對象僅僅針對農村群眾,所以不會專門就農作物栽培及氣象變化的應對措施提出建議,不會對農民群眾提出相應指導,導致農民只能按照自己的生產經驗進行農業活動,最終可能會造成一些損失。此外,傳播媒介的單一性也是導致問題存在的一個誘因,在日后的氣象信息服務發展中必須加以重視。
4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建議
4.1提高氣象信息精確性
若想氣象信息服務在日后的發展中有所完善,提高氣象信息的精確性是當務之急。一方面,要確保氣象信息的基礎設施建設達標。比如說可以大量普及氣象監測站,即使在偏遠山區也應該建立完備的硬件基礎設施,做到氣象監測的全面覆蓋。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該大力利用新型科技技術進行創新,借助多種手段提高氣象信息的準確性,使其對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達到新的高度,切實為農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4.2注重信息傳播時效性
氣象信息往往是變幻莫測的,所以時效性應該是氣象信息傳播時要注意的基本前提。迅速、高效的信息傳遞,有利于提高農民對氣象信息的接收水平。首先,氣象信息傳播工作應該做到逐級劃分,城、鄉乃至村都應該建立專門的氣象部門,并根據當地的農業實際發展狀況,將農業數據錄人信息庫。此間注意所從事具體行業的細致劃分,將農業、養殖業、林業抑或漁業的從事人數乃至個人的聯系方式用戶檔案,以備不時之需。
4.3增強信息內容多樣性
可以考慮開發一種專門針對農民進行氣象信息推廣的APP,除了最基本的天氣狀況預警外,還要有專門的版塊負責宣傳國家的最新農業政策以及最前沿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從而一舉兩得,使農民在了解氣象信息的同時又能獲知國家的惠農政策。此外,可以插入農業專家對當前氣候情況下應該栽培哪種農作物或者應該采取哪種應對氣象災害的措施的見解,以供農民群眾參考。
5小結
衡量氣象信息服務是否切實到位的唯一標準,便是農民是否能真正從中受益。依照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發展情況來看,氣象信息服務務必提高其準確性、時效性以及多樣性,唯有這樣,才能將氣象災害為農業發展帶來的損失最小化,真正推動我國農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趙繼鋒.淺談氣象科技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127-128.
[2]武威,何麗娟,徐麗.農業生產中氣象信息服務的應用[J].江西農業,2018(20):50.
[3]宋哲,李明輝,伍立坤,等。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11):138-139.
作者簡介:劉莉(1969-),女,安徽太和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從事過地面,農氣,氣象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