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
摘 要:如今工業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如今很多的離散型企業在工時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誕生出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就是分配優化算法,這一種算法是一種精細化的管理方法。需要運用首件補差系數,才能解決因為首件難度大,耗時時長長造成的按勞分配帶來的困難。所以鑒于此,本文將找出離散型制造企業車間工時的精細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管理措施,為促進離散型制造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離散型制造企業;車間工時;精細化管理;管理措施
隨著當前工業的高速發展,各種智能化的手段開始融入其中,并應用在制造業中的生產模式中,對制造業的發展革新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為了適應這一發展,企業在優化、科學生產環境方面的需求更為強烈。作為一種科學管理制度的工時定額方式,在組織生產方面是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因為具有這方面的優勢,促使我國很多企業都紛紛采用了這一方法進行成本核算、產能分析等工作。
1 離散型制造企業在計算工時中運用的方法和存在的問題
1.1 工時定額方式
什么是工時定額方式,就是指在特定的生產組織模式或是特定的技術狀態下,遵循著產品的生產加工工序完成指定的產品,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用到的所有時間的總和。完成一個工序用到的時間就是時間定額,這也是勞動生產率的指標。現在的生產工作需要的就是根據時間定額來開展生產工作計劃的制定、核算成本、人員編制和設備數量的確定,從而實現生產面積上的規劃[1]。由此可見,工藝規程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就是時間定額了。依據企業中的生產技術方面的條件來確定時間定額,這方面的實現,很多的工人在經過努力之后都能夠達成,部分的工人還會有超出的現象發生,更有甚者還會存在達到或是無限接近于平均先進水平。這種通過將時間定額進行合理化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達到調動工人積極性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工人技術水平的提高,實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伴隨著現階段不斷的完善企業生產技,定期的修訂時間定額,確保時間定額一直保持在平均先進水平。
1.2 工時分配的其他常見方法和該方式出現的問題
縱觀目前離散型制造企業在加工車間的工時計算中會采取記件、平均、計時這三種工時獎勵分配方法。記件分配原則中會以單位作業作為基準,以最終完成的件數進行核算來計算工時獎勵的,但是這種分配方式僅僅只是考慮到了個體工作量存在的差異,但是對正常加工與首件加工的難度差異忽視掉了,這就促使“首件”的現象出現[2]。平均分配原則就是指所有操作工人平均分配當前批次生產任務的工時獎勵最后呈現出的總和,這樣的分配方式則是將完成任務中出現的差異忽略掉了。計時分配方式是依據工人在工作方面花費的時間占據完成任務整個階段花費的時間的比例,這樣的分配方式會造成操作者在工作中出現“拖時間”的現象。
2 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加以解決
為了避免上文中存在的問題,離散型制造企業可以采取優化算法,比如說一共有5名操作工人引起完成10件產品的生產任務,所以在整個的生產周期中,每個人需要完成的工件數量就是1:5,所需要用的時間也是1:5。在生產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會將產品首件的生產實際情況作為依據,給定首件補差系數,并且按照正常的件次來計入到操作者的完成數量[3]。而考核操作工人工作效率的量化指標指的就是平均工效系數與個人工效系數之間存在的差距。通過求解平均工效與個人工效的差,解出以后再將結果和標準偏差進行適當的對比,就能獲得個人高于平均工作效率或者低于平均工作效率的呈現出的程度,就能夠用績效系數來表示這種偏離程度。
正產管理人員根據計算得出本批次生產任務中總共花費的總共時長,并且同時對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操作的完成件數以及一共工作的時間進行記錄[4]。同時,針對首件加工的具體情況進行單獨的記錄,對于一些多名操作工人合作完成的生產任務則是需要根據工作量占比按小數進行計件。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找出了離散型制造企業在工時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公式分配方式,也就是工時分配算法。這一種分配方式是一種將生產過程更加精細化的一種新型管理方法。優化與完善現在行使的以工時定額為基礎的工時管理制度。這樣的方法應用在離散型制造企業,一方面可以解決離散型制造企業中出現的首件加工耗時長、難度大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離散型制造企業中涉及到的按工時進行獎勵的薪酬分配體系更為的合理,績效考核的量化手段是以操作工人工作效率為依據的,可以對個人貢獻在生產任務完成中存在的區別充分的重視,讓“多勞多得”的科學分配原則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樣最后呈現出的分配手段會成為員工進行績效考核時主要為有效的手段。運用好這樣的分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車間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益于提升企業效益,能夠在同類企業中起到應用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胡成,李沨,華霖,等.面向離散型制造企業的制造BOM數據模型建立方法研究[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8 (2):191+205.
[2]楊昀,盧家鑫.離散型制造企業數據采集系統設計及實施[J].機電工程技術,2017,46(7):29-31.
[3]張軍,張貴寶,莊新村.離散制造車間工時管理模式的分析與改進[J].工程機械,2006,37(10):70-72.
[4]董李揚,李建偉.面向離散型制造企業的車間工時精細化管理方法[J].國防制造技術,2018(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