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關鍵詞:青少年;女子跆拳道運動員;賽前降體重;心理監(jiān)控
一、引言
在競技運動水平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訓練計劃安排愈來愈系統(tǒng)化、科學化,凡是按體重級別進行比賽的項目,賽前就免不了降體重這一事宜。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把體重降到理想的級別上,同時又不影響運動員的戰(zhàn)斗力,使其在比賽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是廣大教練員亟待解決的問題[1]。跆拳道是按不同體重級別進行比賽的項目之一。賽前減體重是跆拳道運動員為選擇參賽的體重級別常用的備戰(zhàn)方法。降體重主要是減少身體組織中多余的脂肪和水分,盡可能保留去脂體重[2]。減少多余的脂肪和水分,一般不影響人體的正常機能的穩(wěn)定平衡。但不合理的降重會導致細胞內結合水分喪失,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機體某些內環(huán)境的功能紊亂,運動員會出現(xiàn)精神不振、心理波動大,身體機能狀況下降等[3],最終影響運動成績的發(fā)揮。因此,運動員降體重期間的心理狀態(tài)監(jiān)控極為重要。本研究以2名優(yōu)秀青少年女子跆拳道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對其賽前降體重期間實施心理狀態(tài)監(jiān)控,旨在明確跆拳道運動員賽前降體重的心理狀況,為運動員科學合理降體重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名優(yōu)秀青少年女子跆拳道運動員,均為江蘇省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冠軍選
手,身高170±4.24(cm),年齡14±1.41(周歲)。基本情況簡介:運動員初始體重
分別為49.5kg、58.7kg,目標體重為44kg、54kg,在正常訓練的基礎上,進行額外有氧運動干預,并配合飲食控制和營養(yǎng)品補充,采用慢降法進行為期1個月的降重后均達到目標體重。具體如下:
1.減重計劃
研究表明[2],每周減重1~1.5 kg一般不影響身體機能狀態(tài),因此本研究根據(jù)每周減體重1~1.5kg制定減重計劃(周期);
2.運動干預方案
由于運動員存在個體差異,運動干預方案的確立需根據(jù)個體作出不同的方案。對各被試進行VO2max測試,再根據(jù)VO2max計算目標心率{=(VO2max時心率-基礎心率)*65%+基礎心率},依照目標心率確立運動量,進行有氧運動(跑臺運動,環(huán)境33℃,60%濕度,每周5次,每次1小時);
3.膳食安排
首先根據(jù)公式,間接計算出每日所需熱量=4.186(kJ)*24(小時)*體重(kg),再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及減重需求由運動員膳食營養(yǎng)分析與管理系統(tǒng)軟件配制而成;
4.營養(yǎng)品補充方案
清晨補充濃縮乳清蛋白粉(30g于180ml的溫水或脫脂牛奶沖服),減少肌肉組織破壞,加速肌肉合成;正常訓練中葡萄糖復合固體飲料1袋(沖500ml水),補充糖、電解質;額外有氧運動干預前30min補充左旋肉堿1粒,加速脂肪的分解;運動后補充谷氨酰胺(一勺沖300ml水),促進機體的恢復;晚上睡覺前服用瑪卡壓片糖果(一次2粒),緩解運動疲勞。
(二)研究方法
采用POMS(心境狀態(tài)測量問卷)量表對2名被試降重前、中、后期進行心理監(jiān)控。POMS(心境狀態(tài)測量問卷)是一種研究情緒狀態(tài)及情緒與運動效能之間的一種良好的工具[4],包括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精力和自尊7個指標,其中緊張、憤怒、疲勞、抑郁和慌亂為消極情緒指標,精力和自尊為積極情緒指標。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如表1所示,降重前2名被試積極情緒指標評分較高,消極情緒指標評分相對較低,心境狀態(tài)良好;隨著降重計劃的進行,2名被試心境狀態(tài)發(fā)生很大波動,消極情緒指標評分逐漸上升,積極情緒指標評分下降;到了降重后期,2名被試心境狀態(tài)逐漸恢復,消極情緒不斷下降,積極情緒上升,并優(yōu)于降重前。隊員在降重期間的心境狀態(tài)波動呈拋物狀。
四、結論
運動員降重期間的心境狀態(tài)波動呈拋物狀,降重前心境狀態(tài)良好,隨著減重的進行心理波動很大,消極情緒上升,積極情緒下降,但后期逐漸恢復正常甚至優(yōu)于降重前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楊則宜,焦穎.運動員減、控體重的科學方法及減體重后比賽期的特殊營養(yǎng)補充[J].浙江體育科學,2000,22(5):35-37.
[2]張錫順,劉凱.少年運動員賽前降體重的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J].遼寧體育科技,2008,30(1):98-99.
[3]文弢,陳紹林.血紅蛋白與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4,3 (2):36-37.
[4]張力為,毛志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