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

關鍵詞:護理專業;職業體能課程;設計與開發
2012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自己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改革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1]。要求以應用技術為主線,培養專業性、實踐性較強的高技術應用人才。但是經本課題組/筆者調查研究發現,目前省內甚至國內大多數中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的設置方面,與本科院校并無太大差別,更不要說根據學生的專業特性設置相關的職業體能課程了。
所謂職業體能,指的是職業(勞動)相關的身體素質以及在不良勞動環境條件的耐受力和適應能力,主要包括重復性操作、背肌能承載靜態力、濕熱環境耐受力及維持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等等[1]。所以,各中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己所設專業職業需求設置相關職業體能課程,以幫助學生能夠在畢業后更快速地適應職業要求,順利開展工作。
一、護士職業體能要求
近年來,多家醫院在護士招聘時,除了所必需的理論考試和面試之外,還將體能測試作為錄用條件之一,其測試項目包括1500米跑、5km走和抬擔架等。經常會有一些護生在理論和面試都已通過,卻在體能測試項目中兵敗滑鐵盧。根據調查顯示,護生的體能素質狀況逐年走低。有部分護生由于體能不達標而導致其無法負荷護士崗位要求,甚至因為無法承受超負荷工作而離職。本課題組/筆者通過走訪調查多所醫院護士和相關專業課教師,對護士崗位性質、職業病和體能要求進行匯總。筆者發現護理專業學生未來的從業環境大多勞動強度大、環境復雜和易發生職業傷害的特點。結合職業姿態分類,護理崗位身體姿勢以站立、行走、彎腰、低頭等較多,并以走為主要動作姿態,屬于流動變姿類[2]。作為流動性職業工種,護士的職業特點就是行走多,下肢負擔較重,并且經常需要長久站立或者彎腰操作,所以靜脈曲張、腰肌勞損、關節損傷和心血管疾病等成為了護士的職業病。同時,在當前社會醫患關系緊張的大背景下,很多護士心理壓力都較大,這就導致了亞健康狀況頻發。
二、職業體能課程項目的設計與開發
(一)課程目標與內容設計
職業體能課程的設置,主要通過體育課來完成。這就要求教師根據護理專業的職業要求來設置相關體能課程,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職業體能包括與職業相關的身心素質,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方面,心理素質則包括意志力、競爭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應激反應力等[3]。職業院校的職業體能訓練課程,要從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和職業特色三個方面來構建相關課程體系,從職業教育特征出發,開發相關課程,既要學生掌握相關體育運動技能,又要提高其相關職業體能素質,培養其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二)職業體能課程內容體系
本課題組/筆者通過長期以來的體育教學實踐,設計開發了相關職業體能課程,以體育課的形式提現,分4個學期完成(詳見表1)。
第一個學期是基礎課,主要學習內容為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太極拳是一種適合全年齡段學習的運動,并對病人的康復有一定作用,本課程的設置,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太極拳相關理論、技能,不僅能夠提升自身身體素質,更能夠培養其康復保健宣教能力;第二學期以選項課等方式開展,針對護理專業女生多的特點和職業體能要求,開設健美操、形體姿態、瑜伽和排舞等課程,強化學生形體、氣質和體能耐力等[4],并通過各種球類項目來增強學生手部動作的靈敏性、準確性的敏捷性;第三、四學期則是重點開設職業體能課,包括健美、形體、工間操三個方面,健美以器械訓練為主,主要是對學生下肢、腰腹背進行力量訓練,形體指的是對學生進行形體姿態和職業姿態訓練,工間操則是根據護士職業特點編排的健身保健操。
同時,教師除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外,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也不能忽視。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加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如應激情景訓練、抗干擾訓練、音樂訓練、意念訓練、身心放松訓練和自我暗示等方法來增強學生心理耐受力,提高自信心。
三、職業體能課程順利開展的保障
(一)制定完備制度
完備的制度的開展相關課程的重要保障。相關主管單位和各職業院校應成立專業職業體能課程開展機構,應將職業體能課程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制定相關規章制度、課程改革方案和符合護理專業職業特點的職業體能課程,為職業體能課程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創造有利條件
學校和教師在開展職業體能課程時,應該從護理專業的職業特點出發,選擇針對性教材,有條件的可以開發專用教材;制定針對性職業體能訓練課程,如康復項目、形體訓練、抬擔架等;開設多項職業相關比賽,來強化學生職業體能素質,豐富其業余生活;通過設置相關社團、運動隊和體育節等方式,來滿足護理專業學生不同的職業體能訓練需求。
(三)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就是在期末考核時,教師應該將技能與體能考核并重,引導學生加強體能訓練。如加大學生800m (女)/1000m(男)的考試比例[5];重點考核學生職業所需的耐力素質、心肺功能等方面的表現;允許學生多次參與體能考核,只取成績最好的一次作為考核結果;在平時上課時對進步程度較大的學生予以適當加分,以激發學生積極性等等。
四、結語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日益紛繁復雜的環境對護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必須要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集中的注意力、高度的適應力、強大的自我控制力和抗疲勞能力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去,這些都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職業體能。所以,根據護理專業特點,開發與設計職業體能課程項目,就成為了當務之急。本課題組/筆者希望通過開發與設計護理專業職業體能課程項目,完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項目,優化教學效果,以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素質,增強其職業適應力,為其日后邁入社會和終身鍛煉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諸葛慧香,胡建偉.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體能素質教育[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2]王儉,劉欣,胡佩英,程秀娣從護士職業工種特點看高職護生體育課課程合理安排的重要性[J].體育科研,2008(01).
[3]閆文,葉鵬.基于職業體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效果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2).
[4]李霞.以“職業體能”為主導的高職護生形體課程的構建[J].宜春學院學報,2011(4).
[5]蔣紅英.護理專業學生體質健康與職業體能需求現狀分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