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嫣媛 王珍妮 張穎 方富斌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健身房鍛煉身體,這使得大學生對健身房等需求逐年增大。為了使健身行業在高校中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采取一定的運營模式,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從而取得更為長久的發展。本文試圖通過了解大學生的健身需求和目前高校健身房的整體情況,分析健身行業在高校的運營模式,從而為健身行業在高校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健身;高校;大學生;運營模式
一、影響大學生群體健身的因素
(一)多數大學生處于亞健康狀況。根據最新的國民健康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處于亞健康狀態[1]。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及速度,生活節奏的加快致使我國大學生普遍運動不足,健康狀況下降。通過健身擺脫肥胖、強身健體、塑造完美身形成為了許多大學生的第一需求。
(二)健康成為當下時尚潮流的象征。當下,健身越來越成為健康、時尚、潮流的一個象征。在健身文化和健身趣愛好的影響下,健身成為大學生熱衷的生活方式。健身能夠在幫助大學生提高自我認同感,提升自信心的同時,擴大社交范圍,結交志同道合的人,這種愉悅的情感與健身鍛煉的緊密結合是大學生對健身的精神追求[2]。
二、健身行業在高校中的發展現狀
(一)場地設施。目前,大多數高校內都有一到兩家健身房,高校附近兩千米內平均有四到五家健身房,大學城附近的更多。健身房的面積大小參差不齊,高校內的健身房面積較小,大約200平方米,高校周邊的健身房比較大,約為500平方米。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健身房都是連鎖的,知名度更高,管理更好,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因此更具有競爭力,而部分私人健身房,通常比較小,設施不完善,生存空間小。
(二)營銷模式。高校健身房普遍采用辦理會員卡的運營模式。半年卡、年卡,同時也按次零售,齊頭并進,以辦理長期卡為主,多類卡種并用。利用薄利多銷的策略,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辦卡體驗。半年卡500-600元,年卡1000元左右,符合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高校健身房大多采用一人一卡,入會進群的管理模式,以便及時發布課程信息。在會員后期訓練過程中適當推薦私教課,2000到3000一個月的私教課是盈利的關鍵。多數健身房還擴大了經營范圍,設有專門的展柜售賣與健身運動相關的產品,如運動水杯、蛋白粉等,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此外,開設水吧,售賣現榨果汁等飲品,一些健身房還與相關產業合作推出健康餐等。這些相關的附屬產品也使得健身房的利潤不斷擴大。高校健身房內除了專業教練,兼職員工大多是在校大學生,人工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更了解學生的消費心理,營銷優勢明顯。
三、健身行業在高校中運營模式的不足之處
(一)資源分配不均。高校健身房基于高校龐大的學生基數大量出售會員卡,造成高峰期健身會員與健身場所空間和健身器材的分配比例不均衡。健身器械、健身場所使用緊張的情況,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消費體驗。
(二)設施不夠完善。高校健身房的運動硬件設施只能滿足學生日常訓練需要,在心肺訓練器械,大型組合力量訓練器材等方面配備不足。在有氧運動方面,團體課程單一,難以滿足女性會員的需求,限制了健身房開展的效率與質量。
(三)教練不夠專業。高校健身房教練員以在校學生為主,學生教練員教學經驗不足,私教課程缺乏專業性。學生教練員因學業、畢業等問題,容易出現離職現象。在頻繁更替的過程中,降低了教練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也很難使消費者得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四)管理不夠規范。在管理制度方面參差不齊,沒有嚴格執行已有的規章制度。大量招收會員,卻沒有足夠的教練和管理人員。人員的不平衡性,失去了管理制度實際的規范價值,增加了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也使健身房負責人無法對教練員和會員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不利于健身房的組織管理。
四、健身行業在高校中的新運營模式探究
高校健身房一方面是健身房本身的管理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健身教練的水平不夠。此外,健身設施不夠完善,私教課程相對昂貴。顯然,傳統健身的發展模式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大眾的健身需求。現針對健身行業在高校中運營模式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增強健身理念。定期在高校內或高校間組織各種公益性健身活動,利用各類校園媒體最大范圍地推廣健身房的健身理念。以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形象吸引各方面的關注,從而獲得高校領導層更多的支持。發展高校內的社團、贊助社團和學生會舉辦的大型活動并且表演與健身有關的節目,讓學生們直接感受到健身無處不在,以此創造新的隱形銷售。
(二)推進智能設備。在高校健身房內推行能夠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智能化健身器材,提供價美且優質的健身服務。開發設計網絡健身課程,聘請健身界的明星教練錄制的優質健身視頻,讓播放網絡健身視頻成為智能化健身器械的一項使用功能,進一步方便會員健身。
(三)研發健身程序。開設健身微信小程序。設置豐富且實用的服務功能,如自助預約健身、健身狀態跟蹤、智能課程推薦、健身優化建議等。最大限度發掘數據的長期價值,為健身者提供個性化的健身小助手。移動互聯網建立起的服務中心能夠極大的便利健身房與健身者。幫助健身房掌握自己客戶的動態情況,合理配置健身房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四)培養專業團隊。建立專業的教練隊伍,要求健身教練具備體育專業本科或專科學歷,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包括肌肉訓練、營養搭配、康復訓練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備扎實的技能實踐能力,能幫助消費者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并能通過階段性的測試。為客戶提供簡明扼要的講解和正確的動作示范以輔導其進行訓練。保持具有說服力的良好形體,維護良好的職業形象。
(五)改進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工作人員的服務需要標準化和流程化。實行健身教練和經營銷售人員分離制度。高校健身房可以與專業的健身顧問咨詢和管理機構合作,以合理的成本吸納或培育優秀的健身房管理者,減少健身房員工的高流動性,為學員提供更專業的健身服務。
參考文獻:
[1]胡加.論大學生健身動機的培養與激發[J].教育與職業,2008(15):180-181.
[2]徐明明.大學生健身參與的收獲探析MI.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