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凜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大規模的工業活動已經展開,大量噴灑農藥的農村生活垃圾已經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污染越來越嚴重。及時發現河道存在的問題是城市建設的首要任務,各級政府應立即采取措施綜合治理。本文對河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為河道綜合治理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河道;治理工程;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一、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意義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必須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水資源。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如果河道處理不好,會對河道造成嚴重污染,從而造成水污染,影響水資源的調節,降低水資源的利用率。科學有效地進行河道管理,不僅可以避免河道污染的發生,還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現水資源的有效調控,使水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另外,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還具備調節生態水體環境的功能。目前.引進治污物種是一種常見的河道治理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改善生態水體環境,還可以提升河道流域的抗污染能力,從而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效益,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責任落實機制不完善
在國內河道管理法規中,相關法規由多個部門共同實施,導致職能重疊。但是,由于不同部門之間缺乏深入合作,責任無法真正落實,從而影響河道管理相關工作的開展。例如,城市主要河流和一些支流的污染物排放嚴重超標。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排入河流后,將會影響水體,破壞河流生態環境。此外,由于人為因素,河流和河岸周圍的景觀遭到破壞,導致河流的正常功能沒有真正發揮出來。以上所出現的各種現象,都是由于責任機制并未真正落實到每個人員身上,同時管理機制未均衡。
(二)河湖水系治理工作受到了制約
從微觀角度來看,河湖系統的管理受到三種關系的制約。一是江湖管理與城市安全管理的關系。為確保城市安全,河岸需要加固,這必然會削弱河湖系統的泄洪功能。二是江湖系統與生態環境的制約關系。中國的許多河流和湖泊在汛期和非汛期都有問題汛期水資源豐富,容易發生洪澇災害。非汛期也是旱季,加劇了水生態破壞問題。第三種關系是指河湖環境管理與城市現代化之間的矛盾關系。在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河湖水系環境往往會受到一定的污染。對此,要處理好河湖治理的各種制約關系,凈化水源頭,全面改善供水方式和供水設施。
(三)河道治理較為片面,河道生態平衡被破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住房建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此,一些地區原有的河流地區也納入了開發范圍。此外,由于管理不善,開發商經常占用洪泛區、河流水面和護岸土地。結果,河流形態發生了變化,生態平衡受到了嚴重破壞。然而,有些地區片面強調河道的防洪功能,因此采用鋼筋混凝土塊石以直立的形式保護河岸,改變了河道的自然斷面形狀,相應地降低了調節和蓄水能力。除此之外,受地方居民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及工業污染等因素影響,河道污染問題也較為突出,往河道傾倒垃圾的現象十分普遍,這大大增加了河道治理的難度,也使河道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三、關于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所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統籌規劃,合理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河道建設不是一個單一的項目,而是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個子項目。因此,在建設河道時,不僅要考慮整個水利工程的建設方向,還要考慮周邊城市的具體規劃方向,進行統籌規劃、合理管理和建設。具體措施如下:充分考慮河流所在的河流方向,充分認識河流,了解如何規劃其岸線、斷面和護岸,在保持原有河流的基礎上建設河流,不僅要起到河道修建原有目的,即防洪的作用,還應維護河流自然面貌和原有植被,達到雙贏的結果。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河道治理的工程,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掌控開挖地段地質情況,確定不會因為地質因素造成相應的施工難度,與此同時,若是在施工過程中遇到會影響工程質量的誤差,要及時上報,由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措施,解決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除此之外,要明確施工勘測的范圍和內容,就交換樁等相應部位進行反復檢測,并對管道進行相應保護,不要因為自己的主觀隨意改變管道走向。將材料管理人員落實到位,對材料質量進行嚴格把關。
(二)對水資源進行加強保護
為了保護水資源,首先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通過行政干預來保護水資源。河道疏浚是當前抗早工作的保證。它保證了洪水的順利泄出和河水的儲存,有助于確保人們的安全和社會發展。河流的順利蓄水和防洪給當地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前景。有效的總體規劃可以為社會保障奠定長期基礎。在規劃的過程中,應對當地進行詳細的調查,河寬和河道都應有留夠足夠的空間,對改造之后的河道能對洪水流量進行有效的排暢。同時,要對河道加強管理。加強河道管理的目的是在于其能夠對行洪的障礙進行相應的清理,且在加強管理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各種條例和法律法規執行。河道治理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內容包括交通、生物化學以及環境科學等。
(三)構建生態河道
城市化進程中,政府部門應更加重視生態河道建設,系統分析河道周邊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河道景觀綠化設計。同時,應全面審查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此外,有關部門還應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確保河道管理措施的實施。遵循河流生態系統保護方針,充分發揮河流水體功能。此外,加強河流濕地和水體重建工程,但不損害水體環境,促進旅游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做不僅河道經濟效益可以得到保證,同時河道生態環境也能夠得到保證,促進該地區長久發展。
四、結語
河道的治理對生態保護來講有著重大意義,科學的治理河道,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擴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這些都能夠對河道治理起到作用。目前,人們受到的相關宣傳教育不夠,對法律知識了解的較少,宣傳力度不夠,這就很難激發人民對河道保護的積極性。相關部門要從自身開始找問題,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積極解決問題,為河道整治工作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國英.淺析如何維系河流的健康與安全——以黃河為例[J].科技展望,2018(06).
[2]于順才,鄭景鵬.加強水文地質基礎工作,構建防治水安全長效機制[J].山東煤炭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