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經濟形勢發生較大改變,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會對企業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但是至今為止,在這方面的研究未能真正地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為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解決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必須深入分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危害,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以此幫助投資者降低投資風險,較少企業決策失誤,利于政府部門監管會計行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地發展。
關鍵詞: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成因;對策
一、導言
對于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來說,會計工作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就當前企業的會計工作情況來看,會計信息失真頻頻發生,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對于會計信息失真來說,其主要為形成與提供的會計信息違反客觀真實的原則,無法反映出相應企業的真實財務與經營情況,必須要重點解決。
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定義及危害
(一)定義
會計信息是指企業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分析、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的財務信息,反應會計主體過去、現在、將來的有關資金變動狀況的數據、資料等信息,會計信息失真具有隱蔽性的特點。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會虛假增加企業利潤,或者掩蓋企業經營的虧損,這種行為是隱蔽的。企業的管理者和企業員工并不能正確地了解到企業的經營狀況。
(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由于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對于企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會給企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嚴重危害。對于企業來說,會計信息失真一方面會導致企業管理者做出錯誤的決策,把企業引向錯誤的發展道路。逃稅漏稅和設置賬外賬是違法行為,會給企業或個人帶來法律處罰;另一方面,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會給經濟社會錯誤的反映,從而擾亂經濟秩序,阻礙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一,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會威脅企業的經營發展。會計部門是企業不可或缺的部門,其正常運行可以保證公司運營的各項資金,進行合理分配,清晰地掌握公司的財務狀況,是企業進行預測和決策的重要保證。會計信息失真會導致企業的各項資金出現分配不合理,賬務虛假等問題,企業的財務狀況混亂或是殘缺,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給企業決策者提供錯誤的反饋信息,進而導致決策失誤,并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甚至會把企業推上經濟犯罪的風口浪尖。
第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會損害到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投資者越來越關心企業的會計信息,以便進行投資決策。如果企業向社會公布的會計信息失真,將會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決策。投資者在投資時的錯誤決策會給投資行為帶來巨大風險,投資行為可能因此而發生嚴重的虧損,進而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成因研究
會計信息是企業產出量的重要體現,而企業的產出量是一個變量,可以預測,但是不能下定論,而預測的關鍵就在于企業會計信息。而會計信息會反映到企業履約方面,即會計信息是衡量企業履約能力的憑證,因為會計信息代表的是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當中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資金運作情況,或者財務情況。這個會影響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分配問題,使索取權和控制權在相互作用下,影響契約雙方可實現的利益。
企業會計信息蘊含著經濟利益的關系,而從搏弈論的角度來說,會計主體就會圍繞會計信息來進行博弈,以取得更符合自己利益的優勢。結合上文的分析,在會計規則下,制定者、執行者以及投資人就成為主要的博弈主體。但是這些主體之間利益分配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制定者擁有通用規則合約的制定權,在會計信息(規范性、真實性)的生成上具有非常高的權威,并且影響會計規則的質量,在國內體現的是政府機構的權威,具體就是國家發布的會計準則。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會計信息失真一般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會計準則當中,剩余的控制權存在較大的不匹配性,這種情況下制定者的激勵會不夠,參與其中的動力不足,而會計規則會呈現出質量不高、更新慢的情況。實際上從我國會計準則的更新周期上就能看出這一點。另一方面是會計準則的制定者擁有很高的權威,比如證監會,在證券市場上是擁有企業上市核準的行政權力的。而其對企業籌備上市期間的IPO質量將直接對證券市場的主體實力產生影響。所以把關證券市場門檻有重大意義。而證券交易所是位于一線的監督管理者,是證券市場上的主要監管力量,并履行對企業上市的后續信息披露以及監管職責,這里邊會出現一些行政干預的情況,在我國,行政干預并不是新鮮的東西,但是行政干預是通過制訂計劃和政策等對證券市場進行干預,比如現在的“放管服”,強化金融領域的反腐倡廉,政策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尤其要控制權力,但控制權力,并不是說不用權利,而是要用好權力。用不好權利,游戲規則就會發生變化,游戲規則變化,會計信息就很可能會失真。
四、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控制對策分析
(一)推動會計信息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設
加強法律法規的完善建設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企業不但要盡快完善有關會計信息的法律法規的建設,提高會計信息在法律中所具備的法律效應如完善《審計法》《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進一步落實《會計法》的執行內容,而且要制定健全的會計信息監督管理制度,企業應加大對其監督力度,按照法律標準對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約束。同時,需要企業領導人明確會計職責,確保企業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以此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另外,對于企業財務方面的軟件要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對其進行規范,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的合法性。對于會計日常在核算信息時產生的會計憑證、會計報表等資料都應當對照法律要求進行嚴格的核實,并將會計使用的財務軟件交由企業統一管理,加強相關部門的緊密聯系,積極開展軟件評審等活動,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可靠性。
(二)擴大市場機制作用
在金融放管服改革下,權力必須放在制度的籠子當中,從源頭上減權限權,規范用權,抑制腐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墻,要突出少數關鍵,強化治理,突出敬畏市場,擴大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對游戲規則制定者的激勵機制,改進以往下指標、派任務的行政方法,而對于企業來說,在當前背景下,很難想象一個部門或機構能夠識別申請上市主體所披露信息的真實性。況且這樣的機構和部門實際擁有審核權力,但卻并沒有承擔責任,當然也不會分享上市帶來的利益,所以這個核準權如何來保證效用是關鍵。這里要認識到,利益與責任是一體的。為此在“放管服”背景下,可以考慮延長公示期,改革發行機制,突出銀行的監管作用,作為一個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要審慎經營理念,回歸傳統、規范、穩健的經營格局,避免進入到監管套利的惡性循環當中。同時要突出市場上投資者的作用,鼓勵其到籌備上市的公司參觀考察,允許投資者質疑,發表觀點,將所有的疑問在發行上市前解決。在證券市場上券商也應成為主體,這其中要突出自身的市場信譽,用信譽來謀取競爭優勢。
(三)完善財務內控和外部監督
要突出構建財務內控以及外部審計監督。財務內控做得好,企業風險的應對能力就很強,比如海底撈,就是有著專門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而成為餐飲行業中唯一的上市企業。所以要突出一個關鍵點就是要執行科學、嚴格的財務內控體制、機制。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繼而強化企業經營管理,控制風險,對于舞弊行為的約束是非常強的。同時外部審計監督也必不可少,就是要按照《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以及銀行會計準則等來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外部監督審計,依法執行監督的權利并有效執法,對確實存在違反會計準則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懲罰,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
(四)落實會計責任
要圍繞《會計法》,落實崗位責任制度,即單位負責人要為本會計信息主體的會計行為負責,并負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要堅決杜絕一言堂的情況,必須落實依法治企,以制度管理企業。
五、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了解和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以及問題的產生原因,并根據國內經濟體制的實際情況,結合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總結出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經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會計信息存在失真問題那么將會對企業管理者制定決策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為此,避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雨.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對策探究[J].山西農經,2018 (15): 103
[2]劉萍.新形勢下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06):100-101.
[3]于影.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J]商業經濟,2017 (10):109-111.
[4]姚春艷.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 (1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