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強
摘要:PPP項目合同,是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實施項目的根本依據,是PPP項目中最為重要的法律文件,也是PPP合同體系的核心及基礎。一份好的PPP項目合同,能夠促使項目順利推進,并有助于雙方目標的實現。本文就PPP合同體系在PPP項目風險管理的應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PPP合同體系;PPP項目風險管理;應用
一、PPP合同的設計
(一)前期安排
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下,圍繞PPP項目,項目參與方通過簽署一系列的書面合同確定各參與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形成PPP項目合同體系。PPP項目合同體系包括《PPP項目合同》《股東協議》《貸款合同》《運營服務合同》《原料供應合同》《產品或服務購買合同》以及《保險合同》等。其中,《PPP項目合同》是項目合同體系的基礎和核心。所以,在《PPP項目合同》中,要明確項目合作范圍、運作模式、交易結構、回報機制等是1份項目合同的基本要素,它們均以項目的前期文件為基礎。同時,要將前期文件的相關安排,例如風險分配方案、回報機制等,在合同中予以相應體現,并細化為具體條款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確保條款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并且不存在違法、違規等問題。
(二)明確核心
由于PPP項目合同周期較長,項目運營的長期性會導致許多不確定因素:對未來或有情況無法預見、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的有限理性、因PPP項目整體發展不完善及僵化約定導致后續交易成本過高等。因此,在起草合同的過程中,應明確雙方的核心訴求,針對合同中的核心條款、關鍵條款、可變條款及后續細化條款,在談判過程中充分溝通并進行相應處理,對于核心條款、關鍵條款,需要盡量約定明確;對于可變條款,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預留調整的接口;對于合同簽訂后需要再細化的條款,應當明確細化的原則、方向、時間及未能達成一致情況下的處理方式。
(三)權責分明
PPP項目全生命周期內,通常由社會資本方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過“使用者付費”“政府付費”以及“可行性缺口補助”這3種付費機制來獲得合理投資回報;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①,而社會資本方獲取“使用者付費”“政府付費”“可行性缺口補貼”以及政府方實現監管的基礎之一便是基于《PPP項目合同》。通過《PPP項目合同》約定內容,政府方授予中選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對PPP項目的經營權利,據此享有經營權利實現對項目的經營維護、獲取“收費”或“補貼”的權利、承擔運營維護義務。政府方因簽署《PPP項目合同》而實現向社會公眾持續、穩定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職能,亦因此而負有支付“補貼”、配合項目運營等義務。因此,政府方與社會資本方開展PPP項目合作過程中,為確保合同順利履行,各方應對合同各方的權利義務予以明確約定,并設置獎罰機制。在明確違約責任時,應針對不同情況以及違約后果合理設置相應條款,以避免出現顯失公平等情況。
二、即P合同體系在風險管理的應用
由于PPP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運營和維護周期長,技術要求高,涉及利益相關者眾多,利益復雜,PPP合同體系也較為復雜,涵蓋了項目的交易結構、多方的權利義務等,具有極大的權威性,它是PPP項目建設和運營整個生命周期的重要依據。因此,PPP合同相關合同條款可以作為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預控措施。
(一)PPP合同體系
PPP項目的合同體系以項目公司成立為節點劃分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合同體系(項目公司成立前)為社會資本方與實施機構間的合同關系,根據PPP項目的性質,合同體系的構成也存在略微差異。
1.非經營性項目政府不需要授予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社會資本方與實施機構簽署PPP合作協議(或框架協議等),項目公司與實施機構簽署PPP項目合同(或合作協議的補充協議);
2.經營性項目政府需要授予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社會資本方與實施機構簽署投資協議,項目公司與實施機構簽署特許經營協議;
3.準經營項目政府也需授予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社會資本方與實施機構簽署PPP合作協議,項目公司與實施機構簽署特許經營協議。
第二階段合同體系(項目公司成立后)為項目公司與實施機構、融資機構、承包商和其他項目參與方的合同關系。一般項目公司與實施機構簽訂PPP項目合同,與融資機構簽訂融資合同,與承包商簽訂總承包合同等,其簽訂的各類合同也在PPP項目合同體系中。
(二)風險防范措施分類
對于PPP項目的風險防范措施,經過對大量相關文獻的閱讀和整理,可將其歸納為以下幾種方式:①風險規避,指當項目潛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損失較為嚴重,又無其他對策可用時,主動放棄項目或改變項目目標與行動方案;②風險降低,指采用各種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造成的經濟損失;③風險收集,指所有投資者在可能發生大量類似風險的環境中采取聯合行動,有效降低風險損失,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時的成本;④風險轉移,指項目發生風險時損失自身承擔能力有限,風險承擔者需通過技術或經濟手段將風險轉嫁于第三方承擔;⑤風險保留,在不影響其他投資者的根本利益或大多數投資者的共同利益的情況下,對無法避免和傳遞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自行將風險承擔下來。
(三)PPP合同體系中的具體風險防范措施
結合上述及在日常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將PPP合同體系作為PPP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手段,在合同體系中加入適當的條款可有效應對潛在的項目風險,可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
三、結語
由于PPP合同系統的特點,PPP項目合同系統可以作為PPP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手段。通過適當的規定,可以有效降低PPP項目的風險,通過PPP項目合同系統實現風險管理。但由于PPP項目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仍有一些條款不具備普遍的適用性,仍需要相關從業人員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楊鳳嬌.PPP項目績效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大學,2016.
[2]方勔.我國PPP項目合同標準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3]周蘭萍,PPP項目運作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