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波
摘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一種新型的政府支出行為,社會在不斷改革的過程中,政府職能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種新型的支出行為可以推動政府職能的發揮,也可以實現政府職能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優化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效果。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屬于新的服務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投入成本比較高、管理效率低等,要加強對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績效管理方面的研究,保證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將公共服務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關鍵詞: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績效管理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不單單指的是績效評估環節,所以目前績效管理機制和制度有待完善。想要提高政府購買服務質量,則需要做好事前準備、事中管理和事后評估工作,實現系統化、細致化管理,明確政府購買服務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內容,提前制定計劃目標,確定服務項目,做好事中監管工作,形成一個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這樣才能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效能發揮出來,以此推動公共服務的市場化發展。
一、購買前的準備工作
(一)確定項目內容,明確發展目標
政府在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占據著主體地位,要想提升公共服務效果,政府在購買之前一定要確定好服務的內容和主要方向,選擇適合大眾的服務項目,要從人們的各方面需求進行考慮。政府在確定服務項目內容之后,則一定要將績效管理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明確管理目標。要想將績效管理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要做好績效管理,建立服務型政府,將以人為本作為主要的價值方向,在進行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改變以往以政府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不能一味的注重效率,也需要提高公共服務績效管理效益,重視社會效果,同時也需要以人們的利益為中心,滿足人們的各方面需求,這就需要政府在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中,需要將社會發展作為導向,不斷提升公眾的滿意程度。
(二)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購買準入機制
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過程中,購買的方式比較多,在實際購買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的選擇購買方式,同時要選擇有資質的機構來承擔公共責任,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購買準入機制。在設置相關機制的過程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標準,遵循相關原則,對于不同的服務類型,要制定不同的要求,不能采用統一的標準來對公共服務進行管理。要根據不同的服務類型,制定針對性的考核標準,然后按照標準對社會組織進行考核。如果采用的是非競爭性的購買方法,一般都會直接委托給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或者結合服務性質來選定合適機構。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對各方面標準進行嚴格把控,按照相關標準來進行機構的篩選,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如果采用競爭性購買的方式,準入機制一定要進行嚴格設定,對沒有競爭資格的機構,要進行全面篩選,保證各機構的競爭資質可以滿足公共服務的各方面要求。為了保證整個流程的公開透明,政府必須要進行嚴格把控,避免沒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混入。從目前政府的實際情況來看,購買公共服務的招標機制還有待完善,要不斷進行健全和完善,做好招標限制工作,確保準入機制的完整性。要將多方面內容和標準體現出來,對社會組織進行全面考察,確定達到標準后才能進行公共服務的全面委托。在購買方式確定繼而承接機構確定后,政府就要和承接者進行細致的溝通。根據制定的項目計劃表或者計劃書,與承接者進行細致的溝通,保證今后服務提供的質量。
二、購買服務過程中的管理
要建立完善的動態項目管理機制,加強多方面的互動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就是績效管理工作的主要程序,要對這一流程進行監督,實現績效考核的有效融入,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體系,所以在購買服務的整個過程中,還需要各種監管和參與。沒有事中過程的嚴格管理,會影響政府購買公共的效果,導致一些“虧本”現場的產生。比如一些地方的政府對于服務是希望拍賣后回收,導致資源浪費,成本虧損。科學的績效管理程序可以減少公共資源的不必要損耗,降低行政成本,規范的程序可以約束工作人員,往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中,重結構輕過程的現象存在,大量不合理、不規范、不負責的行為程序廣泛存在。還存在職責混亂的過程,比如政府和承包組織的管理相互交叉,沒有合理的劃分,程序的交叉、重疊,矛盾往往是事中程序混亂失效的原因。解決此類問題,首先需要對整個程序進行績效管理和監督,就是要有一個規章制度,法制化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實現“傳統管理思維”向“現代治理邏輯”轉變。
三、采購全過程的評估
根據政府采購全過程的評估即在各個領域對全體政府采購參與者(部門)的評估。所謂全過程是指:政府采購從項目啟動(市場調查)、部門預算或政府采購預算、項目實施(代理機構組織招投標)、項目控制(監督管理、履約)、項目收尾驗收、結果或效果、影響、績效評估、項目后評估五大過程的評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事后績效評估著重項目后期。評估根據政府購買服務的全過程作為內容分項進行績效評估,即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立項的合法性、購買計劃的合理性、購買方式的合規性、購買服務過程的公正性、購買服務所用的資金的節約性、購買服務的質量的優良性、購買服務后的效果、公眾的滿意性和社會的影響性等等。政府購買服務的全部參與者包括政府采購管理部門、監督部門、購買單位、購買代理機構(集中購買服務機構和中介機構)、供應商、社會民眾的反應等等。綜合各種因素分析購買的服務是否達到最佳的效果,其效果包括社會效果、經濟效果、政治效果等內容。著重分析資金效率、行政效率、人員效率、規模效率、政策效率以及管理效率各個方面。從整體上研究如何提高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績效。
四、結語
社會發展情況進行宏觀調控,將政府部門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可以促進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職能要進行科學轉變,實現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在原來的基礎上對行政管理方式進行創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讓政府部門可以更好的為人們服務。要想實現法治型、服務型政府的建立,一定要明確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績效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此提高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郭思圻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10. 22
[2]崔英楠,王柏榮.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績效考核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4):101-108
課題:2019年度省會計學會確認會計科研立項課題《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信息公開與內控機制建設研究》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