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蓉
摘要: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發布實施,統一了行政、事業及行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基本實現了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報表的統一,既能反映預算資金收、支、余的情況,也可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公立醫院適用政府會計制度及準則。公立醫院的會計核算執行雙基礎雙功能的政府會計制度及報表體系。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公立醫院;醫院財務;固定資產
醫院根據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對本單位原核算科目、核算數據、核算方法開始進行調整,實施銜接和并軌新政府會計制度。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科目調整中,“固定資產科目屬于變化較大的科目,本文將以公立醫院為例,淺談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核算的主要變化。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主要變化及創新
(一)原政府會計制度主要缺陷
原政府會計制度實行的是預算會計體系,沒有成本核算的理念,不能反映政府運行成本,不利于科學評價政府的運營績效,容易造成資金浪費、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原政府會計制度缺乏統一、規范的政府會計標準體系,如存在財政預算會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各種行業事業單位會計等多個會計體系,致使不能提供信息準確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構建了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相結合的模式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發布與實施,要求單位在預算會計的同時進行財務會計核算。通過收付實現制的預算會計核算,形成決算報告,全面清晰反映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同時通過權責發生制的財務會計核算,將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等財務會計要素與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等預算會計要素相結,構建了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更好地彰顯財務會計功能,從而保證準確反映政府會計主體的運行,充分科學評價政府資源管理能力和績效評價機制口。隨著新政府會計準則等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和實行,對于醫院會計核算方式等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3+5”會計核算模式的提出,有效應對制度改革帶來的挑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帶來深遠的影響,醫院制定有效應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對策,從而優化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將醫院新舊制度銜接工作落實到位。同時醫院財務管理要積極尋求改革創新,加強醫院會計工作的整體管理,科學合理分工,依照對應的會計科目處理業務細化各會計崗位的職責及任務,力求新舊會計制度的平穩過渡,各項數據信息的安全完整間。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屬性
此次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屬性及其應用原則,引入企業會計的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公允價值等屬性計量,并增加了名義金額的概念(如高校接收一批無法確定其價值的古舊圖書、文物捐贈,可以名義金額“1元”入賬。《基本準則》要求政府會計主體對資產、負債計量時,應當采用歷史成本計量,不能采用歷史成本而采用其他成本計量的,應使所確定的金額能夠持續、可靠計量,體現資產負債計量的前瞻性,也充分考慮了政府會計實務的現狀。
(四)財務報告體系的變化
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會計主體采用“雙報告”的財務報告體系,既要按財政部要求編制決算報表外,還應至少編制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和現金流量表,有些單位還應按規定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從而使政府會計主體的財務報告既能反映預算收支等預算管理者所需信息,又能反映資產、負債、運行成本等財務管理所需信息問。
二、固定資產核算的變化
(一)固定資產核算范圍的變化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公立醫院的固定資產分類也有變動,從以前的4類變為六類,(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及檔案;家具、用具;動植物),所以公立醫院應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的定義,重新梳理現有的固定資產的前提下,按照國標的代碼對固定資產進行分類整理,并對醫院原來的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優化,以滿足醫院財務工作人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在新舊制度銜接、替換過程中的數據信息需要,從而提高醫院財務核算的效率,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達到會計信息數據及時更新和共享的目的回。
(二)固定資產的確認發生變化
新政府會計制度、準則對固定資產的確認有嚴格的規定及標準,關注資產的服務潛力。醫院應根據制度、準則標準,做好以下固定資產的確認:①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由于具有不同使用年限或以不同方式為醫院實現服務潛力,是否應采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是否應單獨確認計量;②構成相關硬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的應用軟件是否與硬件一起一并確認為固定資產;③房屋及構筑物,在購建時,與土地使用權之間,如果不能分清計量的,全部作為固定資產確認,能分清計量的,土地使用權應作為無形資產確認;④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發生的后續支出,也要根據其是否符合確認條件來決定是計入固定資產成本還是計入當期費用;總之,固定資產的確認,將直接影響到醫院固定資產的入賬、折舊、清查、處置,故相關人員應認真詳細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及準則,嚴格掌握固定資產的確認方法,保障醫院固定資產核算的精準。
(三)固定資產初始計量的變化
新政府會計制度、準則對以下幾方面的固定資產給出的初始計量依據,醫院應根據相關標準做好本單位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工作:①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采用權重的方式分配計量;②改建、擴建、修繕后的固定資產計量;③專門借款的利息支出根據是否在建設期間發生分別計入在建工程成本或當期費用;④已交付使用但尚末辦理竣工決算手續的固定資產,按暫估成本入賬,待竣工決算后再進行調整;⑤置換取得的固定資產、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盤盈的固定資產這些固定資產初始計量的方式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由于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固定資產價值依據,故醫院應組織相關人員掌握固定資產初始計量標準備,做好固定資產初始計量工作。
(四)固定資產折舊計算的變化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也發生了較大變化:①新制度里固定資產的折舊時點與固定資產增加、減少的時點保持同步;②調整了部分類別資產的折舊年限,如計算機設備、辦公設備由原來的5年調整為6年,家具類資產由原來的5年調整為15年;固定資產折舊計算的變化,給財務工作提出了挑戰,財務部門必須在“調整累計折舊”還是調整“剩余折舊年限’方案中選擇一個適合本醫院的方案,以便開展后續的核算工作間。
三、做好固定資產核算對醫院的深遠影響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作,從固定資產的購入、確認、計量、核算、維修、處置,涉及的部門及人員眾多,也是國家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固定資產的核算工作又是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貫穿于固定資產管理的始終,所以在新政府制度下開展固定資產核算工作首先需要得到領導進一步的認可并重視,必須組織會計工作者培訓工作,加強新政府會計工作制度學習交流,并做好會計崗位的職責分工,避免在實施新制度時由于對政策知識的掌握不足而出現的漏洞百出。同時在《會計制度》和《基本準則》等政策的基礎之上,開展系統開發升級工作時,要將以下工作落實到位:一是基于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科學設置相應的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工作;二是合理計劃“平行記賬”模式,保證新制度的開展得以有效運行;三是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及準則的有關規定及國家國有資產的有關規定,制定出臺本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用制度的繩索,把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部門及人員連貫起來,分清各自的責權利等關系。為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實施引導,保障醫院國有資產的合理使用及有效運行。
四、結語
隨著醫療體制發展及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公立醫院的管理制度遇到新的挑戰和機遇,公立醫院應抓住機遇,加大財務人員專業培養力度,增加對固定資產核算及管理系統升級改造的資金投入,細化醫院的管理,推動更實際的計劃實施。這樣醫院的會計制度和政府的會計制度也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時也使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各個部門信息共享,工作銜連有序。
參考文獻:
[1]石琳琳.政府會計制度對公立醫院的影響——以固定資產為例[J]會計之友,2018,No.590(14):25-27.
[2]向炎珍,陳雋.論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如何在大型綜合公立醫院落地[J].中國總會計師,2018,183(10):56-58.
[3]李淑挺.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公立醫院強化成本管理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8,No.178(05):58-59.
[4]羅治民.對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相關問題的探討[J]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23):22-23.
[5]張希.政府會計制度下醫院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D].會計之友,2018,596(20):138-141.
[6]郭洋.《政府會計準則》與《醫院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會計標準的比較[J].中國市場,2018,No.978(23):173-174.
[7]林瓊菁.政府會計制度下公立醫院固定資產核算的變化與建議[D.現代經濟信息,2018(17):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