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昌
摘要:風險是指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事件或發生的不確定性。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和科學分析,可能對組織不利的情況,并進行專業判斷的過程,是實施風險管控的重要環節,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只有完善風險管控,加強風險評估,才能降低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確保實現組織目標,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管理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不確定因素逐漸增多,如何化解和減少風險,能否建立長期、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關系到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應從完善風險評估機制、改善控制環節中的不足,選取適當的評估方法,達到降低風險損失和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一、風險的內涵與評估工作
風險是指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事件或發生的不確定性。企業面臨的風險是指客觀存在的,導致偏離組織目標、給組織帶來合規、聲譽或經濟損失等方面影響的可能性。
風險管理是通過有效的方法來降低風險對企業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和科學分析,可能對組織不利的情況,并進行專業判斷的過程,是實施風險管控的重要環節,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風險評估分為識別、分析和評價三個過程,風險識別是確定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并將其歸類;風險分析是將識別出的風險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及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斷;風險評價是評價風險對企業目標的影響程度。
二、加強企業風險評估的措施
(一)指標的設定
依據企業長短期經營目標、戰略發展目標,設定相關的經營、財務和資產安全等指標,并根據高層管理者選取的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設定目標和各項指標,確定企業風險承受能力和可接受的風險水平。
風險偏好是指企業在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愿意接受的風險數量。風險偏好是建立在風險容忍度基礎上的。風險容忍度是指實現一項具體目標可以接受的偏離程度,包括日常經營風險、偶發事件和最大承受力的容忍度。在經營、財務和資產安全等指標的設定時,要考慮行業特性和指標的有效性,政策變化、信貸危機等系統性風險,并設定相應指標。
(二)風險的識別
通過分析各項指標,如償債能力中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負債能力中的凈資產報酬率;資產管理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對企業是否存在經營和財務等方面的風險做出判斷,若企業不能達到預定的指標值或出現凈資產報酬率為負、流動比率過低等情況,說明企業可能存在風險。
風險識別是通過對企業的單個指標及綜合指標進行分析,估計企業內部外部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判斷影響程度及制定應對措施,并對超過警戒水平的指標,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業管理者報告,達到監督防范的作用。
(三)風險分析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剖析風險,客觀估計和測算損失,作為選擇應對措施的基礎。包括考慮風險的來源,評估現有應對措施的完整性、有效性,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影響,分析指明導致風險的后果和發生概率的各種因素。
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方面,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衡量。采取打分的形式,對每一個風險做出估計,針對不同級別的風險采取應對措施。分析現有措施是否起到有效識別、預防風險及減輕損失的作用,在風險清單中記錄各項措施和執行的有效性,重點目標是發生概率大且影響力大的事件。
三、企業風險防范和管理的對策
(一)風險規避
是企業主動放棄實施可能引起風險的方案。當預計風險導致的損失超過企業風險容忍度時,采用其他方法的成本大于收益時選擇風險規避。企業應建立風險數據庫,收集匯總各項指標數據,通過對各項風險進行分析,測試風險管理程序和預警機制,起到激勵和警醒管理層的作用,根據損失的頻率和程度確定風險防范的措施,達到有效的管控風險。
(二)風險控制
是有意識地采取行動,設法降低損失的概率和損失幅度的方法。風險控制包括損失預防控制和減少損失控制,建立健全有效、全面的風險內控機制,確保各項控制措施的有效執行。是應對分支機構多且分散,可能導致企業內部信息的不對稱,不能真實地反應分支機構風險的情況,加強企業內部的風險管控,還可以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將風險審計作為現階段審計的重點。
(三)風險轉移
將企業面臨的損失風險轉給第三方的行為,這類風險的損失頻率與幅度大于采取風險控制措施,主要可以采取保險和非保險兩種方式。
1.保險方式轉移風險,是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選擇好險種并充分調查保險公司,綜合考慮保險公司規模、保費率、信譽等因素;
2.非保險方式轉移風險,是指借用合同或協議將相關風險轉由第三方承擔,也可出售企業的風險資產,將與相應的風險轉嫁給該項資產購買方。
(四)風險承擔
指企業依靠自身實力彌補風險損失的一種方法,是處置剩余風險的一種方式。適用于無法避免的風險、處理風險的成本高于承擔風險所付出的代價并且在可接受的風險容忍度。通常采取預提費用損失等,是企業對面臨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計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預先提取,用以補償風險事件所致損失,這種辦法用于應對可能引起較大損失,但損失無法直接攤入經營成本的風險。
四、結語
風險控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也不能將風險完全消滅,良好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客觀的風險評估,是幫助企業管理、控制、減輕風險的手段。只有完善風險管控,加強風險評估,才能降低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確保實現組織目標,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施秀瑩.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及經營風險防范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5 (6).
[2]楊松.淺談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J].經營者,2018 (12).
[3]王皓淺.談企業如何加強風險管理[J].市場周刊-市場版,2017 (8).
[4]蔡碩.淺談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風險評估[J].現代經濟信息,201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