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勤
摘要:伴隨社會的全面的發展,大數據技術日漸普及,應用領域逐漸拓寬,為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工作提供信息的理念與技術支持。本文以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為研究視角,針對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模式展開分析討論,探討大數據時代中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期待為進一步提高公共部門管理水平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數據;公共部門;績效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實施要求公共部門績效水平全面提高,而實現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模式的創新是提升績效水平的重要保障。結合現階段公共管理改革的現實需要,在公共部門發展中及時更新與變革績效意識,科學規劃績效管理標準,樹立現代績效管理理念,引入現代績效管理方法與工具,是實現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模式創新的必經之路。
一、實現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有機結合
新公共管理運動正在如火如茶的進行,而這項面向世界的運動核心觀念就是對效率與民主的同步關注,這就使得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工作不僅僅是一一種管理工具,而是包含和彰顯著公平性、服務性和責任性的價值理性。績效理念的內含中不僅包括了效率,同時還包括很多新的內容,績效集中強調與關注是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并且要與資源的配置情況、利用效率、對象的滿意程度、公眾的反饋情況等訴求結合起來。基于現代績效理念,我們可以引申公共績效的內涵與外延,不僅要關注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實踐工作與目標的達成情況,同時還要考核工作態度、主觀能動性等柔性指標,這就使得公共部門績效管理不僅融合了工具理性,同時也彰顯著價值理性。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中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屬性也決定其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價值理性。大數據時代全面到來的新時代中,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目標設置、績效考核、績效評價、績效激勵、績效修正等活動理應更加重視公共服務是否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是否讓人民群眾感知到社會主義社會中的民主與平等叫。新常態下,對于公共資源的優化與合理配置、高效與科學利用需要人民群眾的回應,公共部門的功能與價值完全來自于社會公眾的反饋與認可。基于此,大數據時代中,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模式一定要實現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整合,而且要凸顯出價值理性的關注程度與實現路徑。
二、外部責任與內部控制的有效融合
現代公共部門需要關注的重點課題是公共受托責任。公共部門是社會公眾的受托人,如何高效的履行自身所接受的公共資源受托責任,決定了公共部門的績效水平,取決于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水平。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始終將績效管理與績效評價看做等同概念,正因如此,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使得指標化的績效考核要求與內部控制理論相結合。通過內部控制機制作用的發揮,私人部門和企業組織已經得到有效驗證,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修正的理念與方法可以使得組織主動性的對風險進行全方位的監管與控制。績效考核的指標化順應了組織對于職工的控制,這就使得很多研究者認為績效管理就是為了實現對組織成員的有效控制,進而達成相關的內部控制目標。但是,公共部門的自身屬性使得公共部門必須要更加傾向于對價值理性的關注,也就是更加強調對公共資源和受托責任的控制與達成。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關注的往往是公共部門是否可以對納稅金額等財政資源做出科學合理的配置,是否為社會生產生活提供了需要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這就使得公共部門承載的外部受托責任意識必然在工作實踐中發揮關鍵與主導作用。現代化的、強烈的外部責任意識將會極大程度的激活公共部門全體工作人員的主觀意識與個體潛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本職工作,最終提供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民群眾訴求的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基于此,大數據時代中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模式的創新歷程中必須要將內部控制與外部責任結合起來,并且要將外部責任的履行作為指南與主導,使得二者可以交融促進,最終提升公共部門的整體績效水平。
三、過程導向與結果導向的協調一致
與企業等私人組織不同,公共部門的所有權問題沒有辦法清晰的界定,而所有權的缺位問題直接誘發公共管理行為中的“搭便車”問題,這也是現階段公共部門考核困難、追責困難的根源所在。公共部門的目標與主體責任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從而使得社會民眾對于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始終都是衡量與檢驗公共部門績效水平的核心標準。對于現代社會來講,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體系式概念,可以從公共部門的形象、態度、宣傳、應變能力等柔性指標去衡量,最終實施綜合考核,結合考核結果去確定公共部門的社會滿意度。結合現階段黨中央廉政建設試點工作實踐而言,讓人民群眾參與到對公共部門的績效評定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為大數據時代中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模式創新提供了現實參考與依據日。但是我們始終無法回避這樣的現實問題,公共服務結果的評價標準日前尚不完善,很多地方還是存在諸多缺陷的,這就使得科學一~致的標準化評價無法實現。在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實踐中,由于公共部門與生俱來的控制功能,可以有效的發現與修正組織運行過程中存在與發生的違規違紀行為和低效低能行為。但是內部控制也存在先天缺陷,這就使得組織運行的目標實現無法得到保障。基于此,大數據時代中,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工作必須要凸顯出過程控制的特質,同時也要將績效結果作為導向,去集中分析社會公眾對于公共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從而使得社會公眾的期望值真正成為衡量公共部門績效水平與績效管理的重要指標。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全面到來的宏觀背景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面臨機遇與挑戰,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共部門績效管理能力、提升績效運行水平,必須積極探索全新的績效管理模式,樹立全新的績效意識和管理理念。
參考文獻:
[1]韻卓敏,王甜甜.淺談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9(02):54-55.
[2]田五星,王海鳳.大數據時代的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模式創新——基于KPI與OKR比較的啟示與借鑒[J].經濟體制改革,2017(0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