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晗
【摘 ? ?要】在國際教育環境中,語文教學工作尤為必要和重要,語文課堂是國際部堅守中國文化學習的主陣地。本文主要闡述高中語文老師在情感教育方面對學生的引導與滲透。國際教育環境下,學生主要應對的是英語的學習,語文學習反倒實現了真正的語文學習,語文教師掌握教學的主動權,不用為分數而教。高中語文教學較純粹的實施情感教育使該學科回歸到了本質,有利于豐富語文教學效果,更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國際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51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高中階段是他們步入社會的準備和過渡期。而國際教育環境下的高中生即將邁出國門,他們是中國年輕人在國際上的模樣。作為語文老師,肩上的擔子很沉重,總感覺有一種責任在驅使著自己重新思考語文教學。終于有了答案:發揮語言文字的功能,在課堂上在讀書聲中進行情感的引導與滲透,提高國際教育環境下青少年學生的道德水平,豐富和完善他們的人格,使他們堅定“做有中國心的世界公民”,這對建設大美中國、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有著深遠影響。
一、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最新版本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應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教學時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盡管在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新課標還是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這當然是因為健康的情感對培養人的全面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國際教育環境下,語文教學也一直被各層領導重視,大家一致認為,未來的留學生更有學好語文的必要性,這是國人的名片。其實,這正是因為他們更看重語文教學在情感教育方面的作用。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分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惡的關鍵期,健康的情感體驗能夠豐富孩子們的內心,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情感教育在國際部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
國際部的語文教學,沒有分數的束縛,語文教師有充分的教學自主權。國際部的教學以英語為主體,語文課在學生看來既不那么重要又很需要,需要它來調節語言學習的失重感,需要豐富“中國味道”的情感。而語文老師正是在這種有利條件下才能放開手腳,解放思想,做自己課堂的主人。
在普通教學班,語文老師即使有很多需要學生參透的情感與道理,但囿于考試任務,囿于時間,都不得不化繁為簡,首要照顧考試的各項要求,甚至因為考試而不敢對文章做太多大膽的分析。而在國際教育環境下,沒有了高考的任務和諸項要求,語文教學便有了深入研究和個別探討的土壤。
三、情感教育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意義
情感教育中,在教育工作者看來,德育尤為重要。正赫爾巴特曾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教育,那教學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早在北宋時期司馬光也曾這樣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可見德育的重要性。而德育包含很多,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下面簡略介紹幾個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例。
關于“孝道”。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名篇《陳情表》,作者李密,這篇文章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李密詳述自己幼年不幸,“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母對自己辛勤撫養,動情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也申訴了自己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學生很容易就領悟了其中“孝道”的深意,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同學們在課堂上充分展開了討論和評述,領悟頗深。
關于“愛國”。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張養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這些詩詞文章中感受到的都是濃濃的愛國惜民的情懷,心懷天下,不憐小我。毛澤東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更是愛國之激情澎湃,魯迅的“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寫出了青年人救祖國于危難的決心與堅持,這些都對學生的內心成長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關于“父母之愛”。學習《雷雨》時,有學生大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一起探討,得出了“周樸園對魯大海有父愛”的結論。曹禺曾說:“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把人物的靈魂深挖一下,把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挖一下。”周樸園便是曹禺展示的眾多鮮活人物中最富生命力的一個,他的性格極復雜,很多人讀出了他的殘酷、偽善、丑惡,是無情與殘酷的化身,如僅此而已,周樸園的形象就談不上豐富和復雜了,這個學生卻讀出了他父愛的味道。聽說魯侍萍沒死,他就著急地問:“那個小孩呢?”認出后,他也很著急地問:“你自己帶走的兒子在哪兒?”“我問,他現在在哪兒?”我們分明聽出了一個父親對失散多年的骨肉的關切。當大海站在周樸園的面前時,周樸園已經忘記了往日的冷酷與嚴苛,竟然明知故問魯大海“你叫什么名字?”還教訓他:“只憑意氣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沒有經驗只憑胡喊是不行的”,這分明是一個慈愛的長輩!魯大海情急之下,把周樸園包修江橋的事情揭穿時,周才喊出:“你胡說!”“下去!”“不要打人!”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沒讓手下人動大海一下。我們不否認周樸園的冷酷與偽善,但我們也不能否認他對魯大海的父愛。
由此可見,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自信大膽,有創新意識。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培養學生多維度思考,進而培養青少年學生豐富的情感,建立正確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然,在新穎的教學環境中,語文教師在探索情感教育的同時,也使自己有了更深入的教育反思,對教師的職業成長和發展大有裨益。【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加拿大教育思想影響下的我省高中國際部德育實踐研究》的研究論文(課題編號JCJYC1826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