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開富
【摘? ? 要】信息技術課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具有工具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學科特點,它作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塊堅實陣地。
【關鍵詞】淺談方法? 課題教學?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53
課堂是一個奇特的空間,范圍并不大,可它卻能包容下知識的海洋。信息技術課堂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創新能力。孩子們求知的欲望在這里生成,智慧的浪花在這里激蕩,真可以說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如何在這個特定的空間,有限的時間里讓孩子們學得更多,更好,達到高質、高效,這應該是每一位教師、每一名教育研究人員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標。可是目前我們信息技術課“耗時多,效率低”的狀況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而如何上好這門課就成為眾多教師努力探索的方向。那么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信息技術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是我們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游戲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科學的奧妙。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首先來源于興趣,葉圣陶先生認為,要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樂其業”。教師能“寓教于樂”,善于運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準確精練、妙趣典雅的語言進行教學,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依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或幾個游戲的情境,以此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強烈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最佳的狀態下進行學習。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
例如:計算游戲、拼圖、賽車等游戲,這些富有童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在忘情地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指法練熟了,懂得了平常課堂中很難理解的回車鍵、空白鍵、換檔鍵、光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與使用。由于游戲中巧妙地設置一些障礙和關卡,迫使學生去理解鍵盤上的一些鍵的功能與使用,這樣他們就在無形中學會了鍵盤的使用。但電腦游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必須要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的適合學生的游戲,更要強調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化難為易,加深印象,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特設一個“今天我來當老師”環節,讓每節表現突出的學生去幫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難的學生。學生都爭相表現,爭當“小老師”,通過這個環節既培養了他們的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又幫助了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同時,也解決了學生多,老師不能一一輔導的這一難題。
另外,我將信息技術課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較落后的學生“結成幫扶對子”,進行互助。并通過組際競賽、男女生分組比賽、優秀作品展示會、大顯身手等活動形式使學生參與其中。
例如在教學《動感圖文——設置動畫效果》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給《奧運福娃》演示文稿中的福娃設置動畫效果”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故事情節緊扣學生心弦,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后,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當聽到老師鼓勵贊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這樣,既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又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三、注重自主實踐,品嘗學習的樂趣
信息技術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謂浩瀚無邊,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么多內容,只能無限地提升,不斷地獲取。學生的知識技能如果完全依賴老師的教導,那是死讀書。因此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努力讓學生多動手,從操作中、從實踐中去領會方法,而不是靠教師的長篇闊論、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多操作,多動手,也能對各種基本的操作,如鼠標運用、鍵盤的使用變得越來越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后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座合作畫出“三角形”,根據自學要求,學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三角形”會畫了,其他的五邊形、八邊形等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了,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的方法。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課程容量大,任務多。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不但要學到知識,還要學到學習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時刻注意激發保持學生的興趣,更有效的利用課上的時間,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練習。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教然后知困。關鍵靠我們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總結,以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從而使我們的教育遍地開花,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