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瓊
【摘? ? 要】幼兒教育改革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也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新時期結合新時代幼兒發展特性和未來基礎教育需要,國家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學目標。本文中我將結合當前教學改革實際,結合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求談談素質教育大環境下幼兒教育目標的設定和實現。
【關鍵詞】幼兒園? 教育目標?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94
當前國家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推動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等各個領域的直接動力。所以我國在當前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首要的任務就是將改革的焦點定位于教育方面,從最開始的義務教育改革,到后來的高考制度改革,再到如今的學前教育改革,不同的時期,針對社會發展的不同狀況,針對國家各個領域發展的需求,在人才培養方式、人才培養制度方面進行著不斷地調整和創新。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教學改革越來越關注基礎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在以往定義基礎教育階段時,學前教育并未納入基礎教育的行列,所以在教育模式和內容的創新方面也缺乏重視,進而導致其教學目標規劃不清晰,教學方向地位不準確,最終出現幼小銜接方面的各類問題。而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在身心發育方面整體呈現提前趨勢,所以幼兒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在我看來,當前幼兒園教育通常是學生三歲左右就開始涉及,而經過教育界學者專家們的長期研究和探索發現,幼兒時期正是學生個性啟蒙、自我意識覺醒、三觀養成的階段,也是學生學習能力開始出現端倪的時期,尤其是機械記憶能力較好,所以在此時期內我們更要做好智商開發、能力培養和德育等方面的工作。而如何做好幼兒教育呢?素質教育體制下要求,幼兒教育要以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為前提,充分關注幼兒需求,從思想和行為等方面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并且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為每一位幼兒的健康成長、潛能開發保駕護航。因此,本文中我就聚焦于幼兒教育教學改革,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探討當前幼兒教育教學目標和策略。
一、注重幼兒智力啟蒙和能力培養
幼兒教育我們也統稱為學前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為將來學生進入義務教育階段打好基礎,進而一步步通過各個層次的人才選拔制度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機會,成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在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尤為重要。
(一)智力啟蒙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知識內容的記憶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對于幼兒來說其思想單純、大腦中的“庫存”較小,所以反而本能性的學習能力強,記憶能力突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記憶兒歌、背誦古詩詞等來鍛煉學生快速記憶的能力,并在記憶過程中不斷刺激學生的大腦思維,增加其思維的靈活度,進而達到開發學生智力的效果。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論是感性思維還是客觀思維。思維是認識事物發展規律和本質的最主要載體,也是影響學生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感性思維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創造性思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靈活度;而客觀性思維則可以保證學生的日常行為的周密性、邏輯性,有條不紊的完成各項任務。而思維能力往往是通過語言的交流所構建起來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多引導學生說話、交流,通過語言能力的提升帶動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能力培養
首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專注于某一件事的能力。因為對于幼兒來說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受到“本我”的支配和影響,所往往很難對一件事情“從一而終”,容易在行為或者思維的半路上被出現的新奇事物吸引走注意力,長此以往學生就容易養成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的習慣。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給予誘惑,且在學生放棄的同時不斷地進行提醒,逐步鍛煉其針對一件事的專注力和思維的集中性。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觀察代表了人有意識的去感知事物、了解事物,進而想要融入環境,而幼兒天性好奇,所以在觀察方面具有很強的主動性,但缺乏正確的觀察方法和章程,這就需要教師從中做好引導工作,如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或者物進行觀察,并且主動分享觀察的內容,逐步鍛煉學生感知生活、觀察生活的能力,進而為未來學生進一步的進行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二、加強德育工作開展
智力相關的能力培養決定著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行業發展領域的深度和高度;而道德教育則決定著學生在為人處世方面的能力,決定著學生在進入社會領域時和社會的契合度。因此,在我看來德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基,所以在幼兒教育階段我們就要加強德育工作。
(一)“三觀”構建
首先,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我看來愛國主義教育是構建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石。學生只有了解自己所在的國家,出自內心的認同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未來才能成為國家建設的人才。所以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故事、事例等給學生灌輸愛國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祖國,樹立學生的愛國意識。其次,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我們要逐步樹立學生的三觀。尤其是構建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即使對于幼兒來說很難清楚地說明白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明白設定目標的作用和意義,讓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個人素養培育
首先,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從個體發展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給學生傳輸真善美的精神內容,喚醒學生內心與生俱來的善良、愛心等品質,同時通過實際的教學活動如禮物分享、快樂分享、活動中協作等,培養學生具備包容、共情等能力,并在此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融入集體,融入社會的能力。其次,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尤其是要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如通過課堂上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合唱活動、團隊協作的游戲活動等,讓學生樹立集體意識,習慣于適應環境,適應不同的人等,培養學生未來融入社會的能力。
總之,對于幼兒園教育來說,我們教學的重點不在于知識的傳輸,而是在于對幼兒初步的智力開發和學習能力、素養的培養。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教師的一言一行為引導,從智力和道德兩個方面給予學生科學的、有目標的引導,從而促進學生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