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剛
【摘? ? 要】加強讀寫結合,不僅有利于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把讀寫能力列為高中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能力。現在高考語文命題中,增大了閱讀和寫作所占的分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讀與寫的結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模式?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44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這樣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強讀寫結合,不僅有利于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普遍存在著讀寫分離、各自為陣的課堂現象,這導致閱讀解析支離破碎、枯燥乏味,學生習作自然也言之無物、味同嚼蠟,語文教學課程改革難有實質性的進展。下面,筆者就自己在教學中讀寫結合,構建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與諸位共享一二,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提高寫作技巧,在閱讀中體味
課文是語文學習的范例,高中語文教材以人文性為紐帶將一些經典作品組織起來。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重點應該放在作品寫作技法的研習上,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和自覺地運用。如《老王》一文,作者楊絳為了表現老王這一人物勤勞、善良的品質,先后運用了動作描寫“直僵僵”,肖像描寫“面色死灰”,語言描寫“我不是要錢”,等等,通過這些描寫,一個活生生的老王便浮現在讀者面前,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這些描寫手法來寫一小段人物素描,表達人物的某種精神品質。只有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寫出實實在在的東西,才說明學生的閱讀確實達到了為寫作服務的目的,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享受作品成功的喜悅。
但是,學生的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并不一定能夠寫出上乘的作文,這需要教師進行寫作技巧的講授。一般來講,寫作技巧分為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方面的技法。表達方式分為: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五種。記敘文的表現手法分為:虛實結合,借景抒情、以小見大等。在寫議論文時,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缺一不可。這些可以說是純理論性的知識,只有聯系實際,將之靈活運用到寫作中,方顯文學才能。
比如在一篇學生佳作《我心自有云白山青》中,用著名學者金岳霖,以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經典例子論證只要心態好,外面的一切擾亂都不會對其造成影響,而且還引用了《菜根譚》里的名言,由此可見,學生的文學積淀足夠豐厚,就能使作文充滿才情,內容豐富,詳略得當,吸引閱卷教師的眼球。
二、借鑒文章的行文思路
《滕王閣序》展現了磅礴的氣勢和唯美的辭藻,是王勃作品的精華,堪稱“字字考究,多一詞則繁,省一詞則亂”。《滕王閣序》是傳統詩詞文氣的代表,每詞皆是景,文中運用多種修辭,雙關、襯托、渲染、比喻、反詰、典故等等,使文章精煉又含蓄,華美又明快,更是吟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教學時,教師可以王勃當時的處境出發,分析這位英年早逝的千古奇才的驚艷絕倫,《滕王閣序》中有太多可供教學的片段,教師可以引導性地為學生提供行為思路,比如整篇文章中引用的典故,這一方面體現了作者的博學,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整體思路更加簡潔清晰,也可以通過典故的運用明確作者的態度和觀點,掌握閱讀的關鍵理解點,也可以借鑒到自己的行為寫作中去。當然,有效運用典故還需要學生有足夠的文學修養,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推薦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優秀作品,擴展題他們的知識面和自身積累。
三、寫作教學要重視情感體驗
中國中學語文教學委員會主任張定遠教授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弊端關鍵在于理念落后、氣氛沉悶、局面被動,作文命題比較普遍。的確,寫作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很難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沒有了強烈的情感體驗,廢話、大話、空話、套話自然很多。為此,筆者在寫作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結合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引導學生以手寫心,抒發真情實感,有效地升華了他們的思想與情感的深度。
譬如,與學生一起研讀選修教材《寫作》中“修辭立其誠——寫真話,抒真情”時,筆者結合《陳情表》一課,就寫作要重視情感體驗,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與大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作為一亡國之臣,能夠用一篇文章打動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的晉武帝,僅僅依靠文學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而李密最終以一篇《陳情表》順利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最大程度的還是因為自己對祖母的孝感天動地,千百年來形成了“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認識。以此為例,筆者引導學生們從自己的生活尋找那感人肺腑的某個瞬間,并把它記敘下來。在這篇文章的感染下,學生多從自己身邊的親人寫起,有寫到父親來學校送錢時顫抖著的,松樹皮般滿是老繭的手的,有寫自己每次上學離家時媽媽深情的目送的,還有寫每次回家餐桌上豐盛的飯菜的……一字字,一句句都浸滿了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有了這一基礎,這次作文練習自然收獲頗豐,給了他們深刻的啟示。
四、在精神上理解文章的真實內涵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性格鮮明的任務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任務性格分析,在自我感知的過程中完善精神層面的想法和概念。比如《鴻門宴》,這是項羽邁向失敗的起點,暴露了性格中太多的缺憾,但是從古至今,太多人敬佩項羽的豪情,鄙夷劉邦的畏怯,項羽雖敗猶榮,李清照評“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在精神上給予的認同,所以,在進行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人物的精神,進而達到共鳴,完善自我的精神內涵。
總之,立足高中語文教材,構建“以閱讀為本,以寫作為用”的高效教學模式,讀寫結合,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一把利刃,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語文素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以上幾點只是筆者的淺見,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會在課改大潮中煥發出更迷人的風姿。
參考文獻
[1]賴東升,張玉洪.高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策略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