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 ?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師、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針對新形勢下中學生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依據當前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有效的研究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81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尤其是農村中學生由于受到社會、家庭、學校、經濟、文化等各種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學生家庭教育缺失情況下,給教育者帶來了新的課題與挑戰,強化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加強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家庭教育缺失對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等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與之而來的思想價值觀念沖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這種沖擊也不可避免波及農村學生群體。獨立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這類思想活動波動期的特性不斷增強,價值觀念在人類世界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在這種思想大活躍、文化大交融、觀念大碰撞的時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缺失極易使農村中學生在成長價值目標上判斷迷失。
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因為家庭教育缺失引起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是一種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學生在家庭之中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較長,也因此父母之間的關系對其影響較大;其次,親子關系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此時期父母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護,才能夠有效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對學生知識上的教育,而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面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這就造成一些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完全無法承受,造成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提高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
解決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有關問題,先要將家庭教育加以重視。第一,作為父母,要充分意識到家庭的重要。孩子的成長不能離開父母的關愛與照顧,需要處理好工作和孩子教育之間的良好關系,并關注孩子在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給予引導教育。第二,父母也要樹立良好的教育觀念,掌握、學習一些科學教育的好方法。在孩子教育上面,家長也需要有耐心、恒心,學會使用科學有效的激勵方法,及時肯定孩子取得的一些成績,讓農村中學生切實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與愛護。第三,父母還要進一步增強與學校、孩子的深入溝通,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配合好學校的工作。
(二)學校方面
在農村的中學里,學校是家長與孩子心中最信任的教育場所。利用學校原有的教育基礎,進一步擴展學校教育的基本功能。第一,學校需要有效建立農村中學生專項的檔案,及時記錄個人的有關情況,并且不斷開展關于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工作。第二,學校要定期開展農村中學生的專項會議活動,讓他們切實感到家庭與學校的溫暖。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多和這些農村中學生做深入的溝通工作,并及時向家長反映農村中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不斷增強學校、家長、中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第三,班主任日常還要多關注農村中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并與他們做進一步的詳細溝通,幫助他們養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
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產生的消極影響可以利用學校教育去做適當的彌補,不斷增強農村中學生的學校教育,是有效解決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最好方法。所以,當前需要切實解決的基本問題主要有引進優秀教師資源、進一步擴建操場、配備良好的教學設備、修繕校舍等。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增強學校和社會、學校和家庭、學校和政府的通力協作,憑借著青少年保護組織,把重點工作放在農村中學生的今后發展上面,不斷堅持青少年權益保護、扶貧助學等,讓農村中學生在更好的校園氛圍里去成長,并且在教育水平高的環境里學習文化知識,學習道德規范,在校園當中培養健康的身心,整體提高綜合素質。
(三)社會方面
目前,由于基層還沒有相關的社區教育組織,使得農村中學生的成長發展只是局限在一處。農村中學生是當前教育中的一個主要的環節內容,社會各界和有關政府部門也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增強政府的有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的正面作用,進一步強化農村中學生的有效保護。把對于中學生的關懷愛護當作深入基層去扶貧的主要任務。除此之外,政府還要不斷優化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對于社會環境、周邊網吧,公安部門需要給予嚴厲整治,打擊干擾學校教育的違法亂紀行為,為農村中學生的心靈成長做好支持工作。
三、結束語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是稚嫩的,是非常需要呵護的,這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棵幼苗都有一顆健康的心靈,當你用心去撫平一個受到創傷的心靈的時候,當你得到一個幼稚心靈的真切信任的時候,當你幫助一位學生領悟到人生真諦的時候,你就會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和隨之而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馬文燕,陸超祥,余洋,陳會,余小杰,王洪禮.農村留守中學生心理韌性在一般疏離感與主觀幸福感間的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04):619-622.
[2]張曉花.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漫談[J].學周刊,2018(15):50-51.
[3]鞠燕琳.淺談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7(0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