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
【摘? ? 要】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型人才,只有新技術、新方法被引進發明之后我們國家的發展才能取得重大的突破,因此在機械工程實訓教學當中我們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當學生不斷創新與進取之后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成功。
【關鍵詞】機械工程實訓教學? 創新能力培養?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178
隨著時代的更新,人們對于物質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當人們對生活質量需求提升之后就需要更多新的東西以及技術來滿足大眾。因此,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要也不斷增加,企業對新技術創新人才的渴求也日漸增多。因此像機械工程這樣的學科更要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新發明,新技術不斷涌現出來,我們國家的發展還得靠中職學生這些祖國的花朵來推進,所以,為了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在機械工程實訓教學當中我們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目前中職教學中缺乏創新型人才的原因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很多中職學生在實訓的過程當中對學習這件事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傾注自己的熱情的。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大多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對待教學,對于實訓過程的操作他們缺乏耐心以及興趣,在這樣的學習態度之下就更不可能談創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是值得我們中職教師思考以及關注的問題。也是迫切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只有當學生興趣的閥門被打開之后,他們才能心無旁騖地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才能不斷的探究,才可能有創新的萌芽出現。
(二)學生對創新理解不到位
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我們都可能在強調創新,學生也經常聽到創新這個詞語。但是他們真正對創新一詞的理解是不夠到位的,他們覺得創新離自己很遙遠,創新是大科學家,學術研究者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部分學生在機械工程實訓的過程當中只知道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刨根問底的精神。其實,創新不是要求學生去發明一個全新的東西,也不是要求學生去申請某一項發明專利。
(三)部分教師的創新理念不強
創新一詞隨處可見,隨處可聞,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教學當中也一直在強調創新,但是真正把創新這一詞語落到實處的教師并不多,一直把創新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的教師也很少。部分教師的創新理念不強就導致了教學當中千篇一律枯燥無趣的教學現象出現,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帶動鼓舞學生創新方面也欠佳。
(四)實訓內容以及空間有限
由于費用、材料等的局限,很多機械工程實訓基地的空間也是有限的。因為有限的材料以及空間會局限學生的眼界以及思想,就像井底之蛙一樣沒有看見過藍天永遠不知道天地有多么廣闊,更不會知道要努力奮進步入更開闊的天地。
二、改進中職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帶領學生參觀科技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對機械工程這個學科感興趣,教師先要讓學生對機械感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我們的科技館,科技館是我們無數工程師和設計師智慧的結晶。科技館里面大量新奇的發明,有趣的制作肯定會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震撼。比如科技館里面的機械墻、機械滾球等等一系列的偉大創作肯定會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機械工程學科的魅力,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生根發芽。2.利用有趣的機械模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很多機械模型都是趣味橫生的,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訓過程當中充滿無限的激情,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機械模型。在剛開始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展示的機械模型不必過于復雜,這樣學生在理解方面會容易很多。慢慢地當學生被這些模型吸引之后,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愿意去嘗試,愿意去創新。
(二)改變學生對創新的認知
為了鼓勵學生創新,教師必須要改變學生對創新的認知。告訴學生即使是對某一個零件小小的進行改進或者組裝都是一個的創新,創新不分大小,發明同樣不分大小。只有學生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通過教師的鼓勵,學生勇敢地去嘗試之后,更多有用的東西才會被發明創造出來。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注意植入創新理念
1.教師在教學當中創新。在強調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需要把創新理念植入到教學當中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言傳身教,讓學生注意到創新的重要性以及課堂的有趣。比如,在設計某一個零件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的改動設計方式,添加一些自己喜歡的元素。比如在不破壞零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改變零件的形狀做成自己喜歡的圖案等等,或者教師認為某些原件動力不足的時候可以添加一些動力電池,這些都是創新的方式。當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融入創新理念之后,學生也能學會變通,學會創作發明。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到科技館去當解說員,或者讓學生到講臺上去講解某些自己喜歡零件的構造原理,這樣他們就會逐漸在舞臺上找到自信,喜歡上機械工程這個專業,在實訓的過程當中自信滿滿,能夠自己主動去探索,去發現。 2.開展創新活動。教師可以適當的開展一些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舉辦創新設計大賽、技能操作大賽等等。學生的潛能都是無限的,當他們的某一些靈感出現之后,教師再適當給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他們就會信心倍增,踴躍嘗試。
(四)利用各種辦法開闊學生的眼界
很多學生缺乏靈感缺乏創造來源的根本還在于學生的眼界被局限了。實訓空間狹小的同時供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也少,這就局限了學生的思維。但是畢竟每一個基地的經費、材料等有限,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比如遠程教學等等。這樣當學生接受優秀的教學資源之后他們的眼界就會被擴寬,在創新方面他們也能尋找到更多的靈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平臺教學,比如某一些教學軟件等等,讓學生觀看網絡上的創新大賽甚至是國際的上的有關機械方面的創新大賽,這樣學生就不會像井底之蛙一樣,永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不會去嘗試創新。
綜上所述,創新型人才是國家以及社會迫切渴求的對象,作為教師的我們務必要在教學實訓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改以往老舊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尋找到創新的靈感與突破口,這樣他們才能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單瑩.機械工程實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5).
[2]李又孿.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機械類實驗教學研究[J].文存閱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