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瑚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新課改對閱讀教學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的。教師應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刻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閱讀教學。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學生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對自身的成長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閱讀也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
關鍵詞:語文教學 培養 閱讀 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闭Z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新課改對閱讀教學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的。教師應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刻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閱讀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闊見聞,并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學會審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花費的時間多,下的功夫大,效果卻不怎么樣。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問題依然存在,對教學改革和語文的發展是嚴重阻礙。閱讀教學,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無論從我國語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看,還是從閱讀教學論和閱讀認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該是一個“讀”字。“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一.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興趣是最為重要的。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要找到了可以激發出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從以前的“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狀態,進而對閱讀有了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樣,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到達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盼、思索和探索,始終持續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簡單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所學資料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資料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二.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多數學生閱讀文章時只是盲目的、籠統地讀一遍文章,讀完之后對文章中的內容知之甚少,大部分學生都不能說出文章的主旨,更不要說是讓他們準確說出文章的內容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固定的閱讀方法就是指教師把閱讀過程設計成一種固定的程序,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每次閱讀都遵循著這個程序去讀。久而久之,這個程序在腦子里形成定勢,從而提高閱讀的實際效率。要從文章的題目、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出處、文章的基本內容、文章的重要事實、文章的主要特點、文章的主旨或讀后啟示以及教育意義這樣一個步驟入手。學生閱讀時要他們按照這個步驟進行,讀完文章之后,要對照這個固定程序看看閱讀的各個步驟,檢查一下是否都已達到了要求。剛開始訓練時可以讓學生多讀幾遍文章,訓練的時間長了,就應要求學生只閱讀一遍文章,盡量杜絕回頭看的現象。這樣的訓練時間長了就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理解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盼。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盼,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用心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戶外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
總之,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學生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對自身的成長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閱讀也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讀者生命活動的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為讀者,是富有巨大認識潛力和主觀能動性的,具有個別差異性的生命活動體,因此教師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學習活動。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漢家岔鎮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