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偉 劉依卓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提高,人們進行信息傳輸的速度也實現了更加快捷的效果。而廣播電視所進行信息傳播的方式也得到了極大的轉變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中短波傳輸的發展與應用時間較長,相比長波傳輸,中短波傳輸更加穩定,并且傳輸成本較低,其靈活性較強。但中短波傳輸天線會對其周圍的電磁環境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中的電子設備帶來一些危害。本篇文章主要針對中短波天線的電磁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應對措施的建議。
關鍵詞:中短波天線? 電磁環境? 影響與應對措施
電波的傳輸在傳統的無線電報的應用中所使用的多為長波傳輸,其在傳輸距離上所能夠實現的通信頻譜資源方面有著較高的局限性,但長波傳輸必須要具備較為精良的設備并且成本極高,設備較為昂貴,同時長波傳輸的波束定向在遠距離的傳輸過程中受一些自然因素影響而導致功率損失的情況較為嚴重。所以通過實際的研究與應用,中短波逐漸的取代了長波傳輸。中短波傳輸具有設備組合靈活、成本較低、傳輸穩定、使用方便和傳輸距離上的優勢和特點,由此得到人們的廣泛應用[1]。但中短波傳輸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電磁輻射污染以及對電子設備的干擾問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一、中短波天線電磁輻射環境對人的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一般來講,中短波天線電磁輻射環境的對不同生物的效應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一般較大強度的電磁輻射會使生物效應產生致熱性,而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則只是致使生物的局部表面產生一些場強感應。依據當前關于微波輻射對人體健康上的影響與損害的研究數據顯示,具有高強度的微波在長時間的輻射過程中會使生物的眼部玻璃體出現水腫的情況,嚴重時會引起病變,產生白內障。而且電磁波輻射還會使生物血液當中所含有的白血球總數產生波動,淋巴細胞當中的血小板含量也會明顯降低,并且還會使生物體的抑制抗體以及免疫球蛋白形成量嚴重下降,同時其心血管系統也體現出心率的不正常變化。此外,微波電磁輻射環境所導致的非熱效應會對生物體的神經系統造成功能紊亂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渾身無力、易乏易困、且精神無法實現集中、失眠健忘等情況的發生,神經也逐漸衰弱。中短波的危害通常表現在對身體機能的破壞和引起某些身體器官的病變,同時影響新陳代謝功能[2]。由此可以看出,中短波電磁輻射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長期的危害,容易被人們輕視。
二、中短波天線電磁輻射環境對電子設備的干擾影響
中短波天線的電磁波主要是通過天空的空間信息傳輸進行的,其傳播的距離能夠達到極遠,并且還不會受到山脈山體以及高層建筑物的阻礙實現遠距離的電磁波傳輸。但其過程當中傳播路徑的衰耗會對短波通信傳輸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針對此點較為常用的解決措施為對短波發射機功率的調整和提升,通過加強短波發射近場區的電場強度來實現,但這種增強效果會對短波天線發射區域附近的人們或企業和工廠的電子設備和電氣設施造成很大程度上的電磁干擾。其具體的表現為電視影像的扭曲變化,手機通信與聲音的雜音和信號的時有時無現象。其主要原因是中短波信號發生的電磁輻射的信噪比超出了電視或手機信號接收的輕度,噪聲覆蓋了電視的有效信號,進而出現影像模糊或扭曲且聲音中斷的現象。根據不完全統計,多數中短波信號發射設備周邊的環境中其電視的信號傳輸線路會在傳播時穿過中短波信號發射的高強度區域,而這一過程中短波信號所產生的高次諧波會以噪聲的形式進入有線電視的信號傳輸線路當中,且其高次諧波較為強烈時其影響效果更加明顯[3]。
三、如何有效降低中短波天線電磁輻射危害的有效措施建議
(一)加強對電磁輻射干擾源的控制與管理
要想有效降低中短波天線電磁輻射所帶來的危害,首先要針對電磁輻射干擾的源頭進行必要的控制,可以在發射天線設備上進行抗干擾設施的安裝來降低電磁輻射的強度,但其安裝技術和實際效果上的難度較大[4]。比如有利于電磁干擾器將數字信息同各項模擬負載分別開來的雙端輸入運算放大器電路,或者采用模
擬濾波器的方式抑制高頻信號干擾。當前較為有效的技術是數字濾波技術,其將信號進行數字化并通過濾波程序進行干擾的排除,以達到抑制電磁輻射的目的。
(二)實現對電磁輻射傳播媒介的截斷控制
這一措施主要是結合信號傳輸光纜或電纜的施工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布線的合理設計,科學的布局可以有效規避電磁輻射高強度場區,或選擇將光纜進行地下埋設,將其信號傳輸與電磁輻射環境進行分離,以有效降低電磁輻射的干擾強度。
(三)增強對被干擾對象的保護力度
被保護對象主要是指認、電子設備和電氣設施。可以通過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例如防護服進行人員的保護、中短波發射天線附近環境進行遠離人群的位置設置等方法使人或電子設備、電氣設施等與電磁輻射環境保持一定安全距離。以避免受到電磁輻射的影響[5]。國家也應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制定電磁輻射保護標準或規定中短波發射功率等一些辦法來降低電磁輻射干擾的強度。
結束語
從技術方面來講,中短波天線的電磁輻射對電子設備和電氣產品都會產生很大程度上的干擾,同時也會緩慢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功能性的障礙和潛在性的威脅,人體長期處在高頻度的電磁輻射環境中,會逐漸出現一些人體功能上的損害。因此,必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科學的方法針對電磁輻射環境的主要因素進行有效的防治與緩解,從干擾源、傳播媒介以及被干擾對象方面進行嚴格的有效控制,以降低電磁輻射環境所帶來的傷害并切實提高中短波無線通信對人們服務的質量,并實現更加科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宇. 淺談短波天線電磁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的選用[A]. 《環境工程》編委會、工業建筑雜志社有限公司.《環境工程》2018年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環境工程》編委會、工業建筑雜志社有限公司:《環境工程》編輯部,2018:3.
[2]李長青.探究中短波天線電磁環境影響及應對措施[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6(09):47-48.
[3]張冬英.中短波天線電磁場輻射分析[J].信息化建設,2016(01):241+243.
[4]余清香,何遷,陳燕武.中短波發射臺電磁環境影響評價[J].廣播電視信息,2015(07):88-90.
[5]高巍.短波天線電磁影響分析[J].廣播電視信息,2015(0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