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興
摘 要:新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在西方發展的最新形態,經歷了自身發展階段后演化成一套以經濟學包裝起來的西方意識形態話語體系。近年來,西方新自由主義對我國意識形態尤其是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有較強沖擊,應對這種沖擊我們應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和優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形成應對新自由主義思潮挑戰的有效對策群。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建設;大學生意識形態
一、新自由主義思潮對我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挑戰
當代西方的許多思潮尤其是新自由主義思潮涌入我國高校,沖擊了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這種沖擊隨著其傳播特點不斷發生變化,有自己獨特的影響規律和傳播機制。
(一)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表現
1.宣揚全面私有化的市場原教旨主義,沖擊部分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
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理論本質和核心要義就是主張私有制,極力推行市場優先和極端市場決定論,其實質是妄圖用資本主義制度抹殺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用市場原教旨主義代替市場經濟。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沖擊著部分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一方面,誤導了大學生對公有制的認識;另一方面,誤導了部分大學生對市場經濟改革制度的認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指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地位和更好發揮市場作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故意忽略這一點,利用市場經濟的盲目性、競爭性等特點,使得部分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市場改革認識。
2.宣揚極端的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扭曲部分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念
一方面,助長了部分大學生極端個人主義觀念。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部分大學生只是認識到了自身的發展與社會不協調的一面,而沒有看到自身發展與社會協調的一面。另一方面,扭曲了部分大學生的自由、平等的道德觀念。自由與平等是新自由主義思潮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絕對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消極存在的,資本主義世界的自由是一種“消極自由”即在一定限制條件下的不完全自由。資本主義社會所承認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實質上只承認了形式上的平等,不可能達到完全的平等。但是新自由主義思潮在影響我國大學生的自由觀和道德觀時候卻鼓吹完全平等,扭曲了部分大學生的道德觀念。
二、應對新自由主義對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影響的對策分析
新自由主義思潮對我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有較大影響和挑戰,應對這種挑戰的方法必須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中去尋找。一方面要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另一方面要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一)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高校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要用先進的、合乎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占領高校的意識形態陣地。
1.以馬克思主義為意識形態教育的指針
對于我國來說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高校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這也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方面的一貫方針。我國高校的意識形態更加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從而加強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更好地讓高校的意識形態更加穩固,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建設和我國的現代化人才建設。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思維對峙局面,新自由主義思潮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鋒等將會長時間在各個具體領域存在,所以排除其他思潮的干擾,要整合馬克思主義對其他社會思潮的引領作用,進而增強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工作建設。
2.堅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只有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同中國高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確保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斷轉化為具有中國高校特色的話語體系,從而更好為中國高校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建設服務,才能使得我們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同中國高校發展歷程中的問題與新情況相結合,從而更好為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服務。目前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這與馬克思的理論內涵是相一致的,更與中國自身的情況相符合,合乎高校大學生的成長背景、理論背景、思維背景,能夠充分被接受,被吸收,被轉化。此外,在堅持中國化的進程中要不斷內化和吸收,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成為能夠教育高校大學生的有利思想武器和扎實工具,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推進高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長期化、科學化、正規化、主流化。
(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是高校大學生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的顯性媒介和主要渠道,承擔著大學生意識形態塑造和教化的重要功能,只有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才能扎實推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
1.合理安排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隨著思政課教育的逐步改革,思政課體系的建設越來越重要,我國把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視作“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第一,要正確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思想根源上建立保障體系。目前,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種類雖然繁多,課程與學時也都設置的較為豐富,但是重智輕德的傾向依舊很明顯。思政課體系的表面建立并沒有形成適應主流意識形態的的合理結構。思政課教育主體與客體僅僅只是將其當作一門學分課程和畢業要求,未能完全達到真正的思想教育效果;第二,在突出基礎理論教育的同時,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融入課堂教育。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增加其它西方社會思潮的課程學習比重,尤其是要增強對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學習與研究。作為教育者,要全面剖析新自由主義思潮的來龍去脈,將其放在中國特定的環境中與馬克思主義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讓學生真正領會到我國制度的優越性。
2.打造“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體系
在新形勢下,高校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努力打造“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育人體系,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依據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教學創新,積極探索符合時代潮流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目前的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仍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大學生不僅難以接受,還會產生負面或抵觸情緒,更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育主體在教育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去學習、探索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手段,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形成課程育人、專業育人的“課程思政”局面,進而更好傳播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抵御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另一方面,要靈活應用網絡等現代教育手段,應用現實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專業課堂變得更生動、形象,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進行雙向融合、多維互動、立體溝通,為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有利條件,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理論來客觀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達到主流意識形態的的教化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婧,新自由主義思潮對我國大學生的消極影響與對策研究[D].武漢輕工業大學,2017.
[2]胡代光.評析新自由主義倡導的政策實施問題[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3).
[3]弗朗西斯·福山,黃勝強等譯.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4]《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N].人民日報,2013.11.13.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