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楊娣
摘 要: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能自己照顧自己,完整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它是一個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生活技能技巧。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將來社會生活都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自信心;生活技能
美國幼兒教育學家威姆斯博士曾經說:“依賴本來就滋生懶惰,精神松懈,懶與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對孩子包辦代替,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幼兒的依賴性,就會產生懶惰,精神松懈,懶與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性格弱點。家長和部分教師處處對孩子包辦代替,? 這是在害了孩子,而不是愛孩子的表現。現實生活的這種情況,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而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有利于幼兒自信的建立,增強責任感,熟練掌握日常事務的處理能力,對幼兒將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3-6歲的幼兒是培養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身體發展情況,依據生活自理現狀,有針對、有規劃地對開展幼兒自理能力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兒自理能力的現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還是主流,社會家庭結構大多還是四老二青一小,幼兒自然就成為家庭的核心成員,是家長、爺爺奶奶心中的“小皇帝”、“小太陽”,在家里有這么多的大人圍繞著,幼兒想自己動手的機會都沒有,爺爺奶奶為了不讓小孩子挨餓,一口一口的喂養,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認為幫孩子穿脫衣褲、穿鞋穿襪都是應該的事情。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度溺愛,使孩子成了溫室里的花朵,不能面對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具備獨立成長的能力。在家長無微不至地“保護”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不會家務、不會掃地、收拾物品、不會穿鞋,不會系鞋帶……家長無底線的包辦代替,使幼兒產生一種錯覺:凡是自己不想干的事情,都會有人幫著干。
而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班級孩子多,老師工作緊張、繁忙,需要不斷提高效率,導致有些老師在很多時候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例如看到孩子自己吃飯常常在桌上、地上到處都是散落的菜和飯粒,老師嫌臟不好擦洗,認為不如自己喂幼兒吃得快,干凈還節約時間;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有洗干凈,還弄濕了衣服,老師還要幫他洗干凈、晾干,很麻煩;孩子穿衣時,把衣服穿反了,紐扣不對齊、重穿整理怕耽誤時間,但凡總總情況,幼兒教師普遍認為與其這樣麻煩,倒不如自己代為包辦、迅速完成了事。慢慢地,幼兒缺少了鍛煉機會,缺乏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古城。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事情不會做、不愿意做,遇到困難就退縮,找人代勞,這樣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在生活上會遭受許多磨難,還會逐步滋長自卑心理,以至在學習和工作中也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曾經有教育學家指出:幼兒的學習能力與自理能力關鍵培養期就是學前教育階段。
二、增強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意識
幼兒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正面引導,增強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識,遇到問題就主動想辦法動手解決。如通過談話“我是小能手”、“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主題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小能手,有能力干好一些生活上自己可以處理的事情,老師和家長會非常欣賞他們,讓她們能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三、耐心指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習慣
根據幼兒的身體和生理發展特征,幼兒教師要逐步提出目標、教學活動計劃,對幼兒的具體要求,要從簡到繁,從易到難,讓幼兒能不斷地獲得成就感。例如,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等;4 歲孩子可學習折疊被子、整理床鋪、收拾玩具等; 5歲的孩子要求做事情要提高效率、迅速、整齊干凈地完成穿衣、洗臉、洗手、吃飯等習慣,完成后要把物料收拾干凈等,還要逐步教會幼兒做一些常見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澆花、洗菜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幼兒一些小任務,完成以后給予大大的獎勵,激發幼兒獨立完成事情的興趣。幼兒園的小孩子年齡雖然小,但是我們不能低估他們做事的能力,我們應放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大班的孩子可以每天安排小小值日生。在班級管理上負責管理活動區域。中班的孩子可以安排做小小農場主,每天早晨回園,給小農場的花、草、菜等農作物澆水。小班的孩子則可以做餐前、餐后值日生,即餐前和老師一起擦桌子,協助老師一起分小盤、分小勺。餐后幫助老師收拾桌子,幫助老師打掃衛生。孩子們感到有趣,快樂,有成就感和責任感,通過這些方式調動了孩子的勞動積極性,培養他們自理能力的良好習慣。
創設豐富的區域活動空間,投入環創材料,給幼兒提供更多的自理能力鍛煉的機會。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很容易會自己系錯扣子,于是,我們便找了許多色彩鮮艷的碎布,設計出幼兒感興趣的小動物圖案,如小烏龜,小花貓,小白兔等,然后創設一種運動情景,讓小動物們賽跑,誰跑得快就跑到上面,誰跑的慢就在下面,這樣讓幼兒有興趣地練習系扣子、整理衣服。
四、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不單單靠幼兒園和教師,也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家園共育工作,我們除了在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外,還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首先讓家長認識到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了解這個階段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們可以請一些優秀的家長或者教育專家向家長們介紹育兒經驗,通過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交流讓大家學到更多、更具體的方法,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念,提高他們幼兒教育能力,有助理幼兒的健康成長。
結束語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社區、家庭、教師、幼兒的共同參與,統一思想,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把幼兒自理能力培養好,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楊美男.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現狀研究[D].東北師范 大學,2014.
[2]廉志娟.幼兒教育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9(14):160.
[3]高艷迪.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