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梅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高中物理課程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如此一來,固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卻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進而更無從談起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采取何種教學舉措才能扭轉傳統課堂長期以來“高耗低效”的現狀,以切實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理應成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當前應重點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導入;直觀;合作;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日漸由知識的單一傳授轉移到了學生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來。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大膽革新,讓學生在與教師共同學習、一同探索的過程中習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以優化物理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使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中物理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做些總結,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有益借鑒。
一、靈活導入,激活課堂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否能夠取得理想中的教學預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入環節設計得是否成功。課堂導入,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正式教學內容講授前的三到五分鐘內的教學活動,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卻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關乎著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基于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應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對其進行精心設計,以便在激活課堂教學活力的同時,還能夠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導入效果。
以“機械能守恒定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先是利用課件向學生播放了“垂直過山車”的視頻,并向學生問道:“過山車在運行的過程中,沒有動力,為什么能完成一連串驚險刺激的動作呢?”在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我隨機挑選了一名學生來到教室前面,要求他立于原地不動。之后,我將懸掛重球拉至他的鼻尖靜止釋放。一開始,學生怕重球碰壞了鼻子,可小球卻只是來回擺動,碰不到鼻尖。這一饒富趣味性的現象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紛紛就其背后的“奧秘”展開了熱烈討論。如此,通過對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不僅激活了課堂教學活力,而且還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直觀教學,突破難點
物理學是一個十分廣博和復雜的知識體系,正是由于物理學極具時空性、微觀性、運動性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特點,決定了許多物理學的真實情景無法進行直觀展示,這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而信息技術,憑借自身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獨特優勢,可以將抽象的知識或事物轉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動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妨運用信息技術來創設直觀情境,以克服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難點內容、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目的。
由于“平拋運動”這部分內容較為抽象,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平拋運動的分解及規律,我決定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以期突破這一教學難點。首先,我先是利用flash動畫為學生模擬了小球的運動過程,并在兩個小球之間“畫”了一條紅線,使直線隨小球一起下落。之后,我放慢了動畫的播放速度。這時,學生發現在小球自由落體和直線運動的過程中,直線始終保持水平,如此便使學生清晰直觀地理解了為什么平拋運動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如此,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內容、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三、合作探究,培養能力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則始終以被動者的身份來對教師所講授和灌輸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便與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背道而馳,進而不利于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鑒于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應當及時掙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將課堂的主動權還于學生,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開展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與實踐創新能力。
在教學“庫侖定律”這部分內容時,我先是以演示實驗引入了新課教學,即讓玻璃棒、橡膠棒摩擦起電,靠近易拉罐。這時,易拉罐被橡膠棒、玻璃棒吸引滾動起來了。于是,我向學生問道:“既然電荷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那么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經過交流討論和我的進一步引導,學生認為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與距離、電荷量、帶電體的形狀等因素有關。接下來,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內容和已有知識,運用控制變量法來設計一份實驗方案,并利用現有器材來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與實踐創新能力。
四、應用實踐,提升素養
雖然物理學科極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但物理歸根結底是一門應用類學科,“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物理學科的真諦。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不應將知識的傳授當作教學的終極目標,還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實踐,以便在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同時,還能夠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科的應用價值,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物理應用意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完“歐姆定律”這部分內容之后,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我讓學生在課下利用干電池、小燈泡和自制滑動變阻器等來自主設計一個可以調節高度的小臺燈。除此之外,在講授完“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這部分內容之后,我為學生組織了一場以“節能”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顒拥闹饕獌热萦校毫私馕覈F階段的能源狀況,并提出切實可行的節能環保措施;設計一份太陽能房屋的制作方案等。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實踐,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使學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有效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當作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探索和尋求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以激活物理教學活力,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參考文獻:
[1]盧煒.效率即生命——高中物理有效教學方法探究[J].華夏教師,2018(14):44-45.
[2]孫曉明.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J].中學理科園地,2017,13(06):32+34.
[3]王巧麗,任新成,劉竹琴.以實驗為基礎的中學物理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6(2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