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 要:機電工程的興起,是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產物,通過技術支持,以產品功能與結構,外帶生產加工及管理體系等變化,使工業擁有了更深層次的發展,逐步向智能電網領域延伸,可以說機電工程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智能電網的發展。因此,本文對機電工程技術措施在智能電網領域中的實際應用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機電工程技術;智能電網;建設及應用
機電工程是新興的一種技術方法,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機電工程技術也在向智能電網方向延伸。它所涵蓋的領域及內容非常廣泛,如:電子控制技術、現代化信息技術、信息接口技術、甚至對編程內容也有所涉及,通過對各類技術的掌控,才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將各功能與低能耗相結合,實現系統最優工程技術,實現機電工程智能化。
一、智能電網概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的頻發,世界人口激增,能源供應嚴重不足等,智能電網的建立被世界矚目。智能電網的提出,不但可以將其作為電力建設的核心去解決能源危機,更能引用它帶領其他產業邁向前進發展的開端[1]。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緊缺,對于能源的需求也很高,尤其是對電力資源的需求更是緊迫。面對電力資源在我國分布嚴重不均的情況,通過智能電網的建設,將網架與智能化電力相結合,形成自動化矩陣的智能用電狀態。
依照我國現有的電力裝置。智能電網的建設,應著重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
(一)綠色環保,智能電網應用較為廣泛,電網資源還可循環使用,所以,它的建設一定是要以環保為基準,不得造成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的[2]。
(二)結構穩定,這樣才能承受得住不良的天氣環境,并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對電網造成不良的干擾。
(三)資源優化,在智能電網中使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能通過智能電網使能夠在運行中釋放最大的功效。
(四)智能化,智能電網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可以進行自我診斷及調節,這樣才能及時消除故障,正常運用,將運營暫停的損失降到最低。
二、機電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總體應用
(一)電源領域的應用
機電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的中可以為不同設備供給電源,包含直流、變頻、恒頻等不同類型設備。如:對蓄電池采取直流電源進行充電,在變電操作過程,可以用直流電源進行操作,也可以互換電源的方式進行操作,而在不同形態的計算機中,慣用的是的高頻電源,無論是什么種類,依靠機電工程技術都可以為智能電網提供相應的電源資源[3]。
(二)輸電中的應用
智能電網對電能要求極高,需要以穩定的工作的狀態去實現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通過工作做的諧波技術對無功補償技術進行支持與配合工作[4]。同時,在機電工程技術不斷更新的今天,智能電網也會通過一些輸電大容量進行為機電工程進行補給作用。如:在超導無功進行補償裝置時,需要對變電器進行薄型處理,而通常在國家大型的輸電工程中,慣用的是大容量的輸電方式,在這種特殊環境中,就可以引用直電流的方式進行輸電,施行機電工程的補給作用。
特別要強調的是,在建設我國的輸電線路工程時,對于一些高壓電流的電線處理方式為:利用晶甲閘管的方式使電流作為載體輸送在送電與受電的兩端,實現整流閥和逆變閥的狀態。這些設備裝置的運用,可以提升電網整體輸電的穩定性,更能擴展其容量。這些裝在配置電網時,不但能預防停電,還能有效緩解電壓的不穩定性,在運用過程中,提高供電的穩定性,加強用電效果。
三、機電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具體應用
(一)優化電能質量
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優質的電能實現各行各業的作業。這樣才能穩定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基于電能質量要對其進行一套完整的評估方案,對供電的所有接口實行最佳經濟性能的分析,從而實現用戶使用與技術等級的評估工作,并借助這個評估方向,完成智能電網的建設與優化,實現用戶使用的經濟性與優質性。通過電能的質量優化設計技術方案,使直流電源于濾波技術相融,更通過自適用的方式將無功補償技術、平衡供電技術、連續調諧濾波技術相關聯,時這些技術在運用過程中的電能質量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他們的使用成本,擴大市場的應用率。
(二)柔性交流輸電技術
這類技術是對清潔能源進行較高的清潔處理技術,同時在運用過程中需要輸入電網。通過未處理的方式將微電子技術、電力支持技術及通信相關的技術綜合,同時通過技術的融合實現交流輸電中技術的靈活掌控。在整個技術實現過程中。需要對新的清潔能源進行整體輸入,從而實現對能源的有效隔離,在通過柔性交流輸電的方式來適應當前的輸電方式[5]。智能電網的建立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實現電網參數的調控及轉變,從而是電網在運輸過程中達到穩定的狀態,有效降低損耗,將輸電線路的能力提升。
(三)高壓直流輸電技術
在直流輸電狀態下,慣用的方式為交流電,但輸電過程仍舊以直流電的方式進行。通過智能電網的建立,可以有效控制輸電過程中的換留器,是整體的輸電方式成整流或逆變的形態[4]。一些特殊性能,如過重、過輕的直流輸電系統,可以將換流器的一些元件切斷,這樣就能提升輸電的穩定性,還能提升其的較高的經濟性能。在不知覺的過程中,提升輸電能力,實現遠近距離中利用直流進行輸電,這樣的技術可以為我國一些孤立的小島進行遠距離供電。同時由于高壓電在我國廣泛的應用性,而利用智能電網不但能將輸電距離拉長,還能提供大容量的輸電工程,為我國更多高壓電的鋪設建立經濟性與技術性的支持。
能源轉換工作是我國智能電網施行的主要措施,通過對現階段的情況觀測及監控,智能電網是未來可持續發展建設當中的主要發展方向。為了將這一措施落實到實處,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對此作了很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是使能源滿足上文中說的綠色環保,使其在使用時不會污染周邊的環境,其次,是對技術的獨立設計與發展進行調試,通過這類的設計,使智能電網在高寒天氣中仍然可對大容量的濾波進行串補技術,實現我國智能電網的高效運用。當然也會在應用過程,對于電力負載量出現一些敏感的情況產生。根據這一情況,通常會建議這類公司配備兩套常規的電力設備去應對相應問題的產生,通過兩套電力設備的轉換,將極大改善電力調度使用。
結語
機電工程發展與興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許多科學發展的結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中的產物。當然,機電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也會以更多科學技術去建設去鉆研,通過技術間的相互融合使智能電網的優勢逐漸釋放,這樣才會使智能電網的運用前景更加廣泛。在對智能電網的應用基礎上,要施行電力的安全性運用及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能,就一定要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引用機電工程的技術,這樣,才能確保其建設的穩定性。同時,智能電網的開展工作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對電網內容進行相關的配備及宣傳工作,并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培養一批專業的技術操控人員,使其在機電工程技術開展的過程中,將更多寶貴的工作經驗運用在智能電網的建設之上,確保我國智能電網的運行穩固性及安全性,最終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為其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杜國慶.淺談機電工程安裝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8(47):183
[2]韓波.淺談機電工程安裝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措施[J].科技風,2018(24):114
[3]吳琦珊.建筑工程中的機電安裝技術與質量控制措施[J].居業,2018(03):106
[4]李鑫.機電工程技術措施在智能電網領域中的實際應用情況[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3):160
[5]張文靜.機電安裝工程中虛擬裝配技術措施得到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4):187
[6]紀寧.建筑工程中的機電安裝技術與質量控制措施[J].門窗,2017(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