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白薪源
摘 要: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在施工管理中構建基于BIM技術的項目管理信息化,不僅能夠提升項目水平及建筑質量,還能顯著擴大企業效益,隨著全球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內的合理運用已經成為行業潮流,在建筑行業的使用也是越來越廣泛。BIM技術就是建筑行業信息化使用的例子,也推動了建筑行業信息化反向發展的步伐,它在建筑工程的建設施工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BIM技術成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下面本文就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應用
1 簡述BIM技術的特點
1.1 項目可視化。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業主對建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面對復雜的建筑很難想象出建筑的具體結構,現在運用了BIM技術可以進行建筑可視化建模,將建筑以一種沙盤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給予最直接的視覺效果。這種BIM技術可以提供全面的建筑信息,這樣在施工的過程中,不管是施工還是建造和交付運營都可以在可溝通的范圍內進行。
1.2 可調節性
建筑在施工的過程中,可調節是各大項目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施工人員、業主、設計師都需要對整個建筑的信息進行了解,同時三者還要進行溝通,三方需要對施工出現的問題進行談論,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變更方法,我們把這種方式叫做事后處理。其實是可以在事前做好調整的,BIM技術人員需要對設計人員提供事前處理的方法,設計人員根據BIM技術人員的要求,統一模型梁設計和管線布置,有效的避免了在實際施工中出現碰撞問題。
1.3 模擬性
BIM技術不僅可以在設計階段對照明設計和節能設計進行信息模擬,還可以在施工階段對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指導。最關鍵是在管理方面,在竣工結束后,BIM技術可以向業主在日常維修時提供實時模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務的質量,解決了信息的孤立問題,加強各部門的協作能力。
1.4 優化性
建筑的設計并不能做到完美,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模型進行設計上的優化。BIM技術可以為設計人員提供一個優化的平臺,從而幫助設計人員完成任務。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建筑工程要做好光靠人力是無法完成的,設計人員需要依靠科學技術來高質量的完成任務,BIM技術為建筑行業的施工和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5 可出圖性
BIM技術是對建筑工程起到輔助性的作用,BIM的可出圖性和設計人員設計的圖紙不同,設計人員設計的圖紙只是提供建筑的一些結構樣式,而BIM是通過對建筑設計的優化和模擬,為施工提供方案性的圖紙。
2 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
2.1 核算成本、有效監控
因為資金支付情況復雜、對應分解困難、涉及崗位部門眾多和數據量大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建筑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工作十分困難。而利用BIM技術來建立一個基于BIM的實際項目成本數據庫,并創建一個時間、工序、3D實體的關系數據庫,能夠及時輸入實際成本的數據到這個關系數據庫,并瞬間可以得到成本拆分對應、統計、匯總數據,具體體現為:將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工序單位所需的人力、機械與材料的單價作為主要數據輸入到工程項目的實際成本BIM當中,如果有項目并未以合同形式確定單價,那么便輸入預算價,在得出實際成本數據之后,再及時按照實際的單價數據替換。管理費實際成本與材料費實際成本的最終調整數據要以實際消耗量為準,并每月進行盤點,盤點之后將數據交給建筑工程成本經濟師,及時將預算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周期性地按時維護調整BIM模型(如1月1次或1個季度1次)。BIM模型強大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可以滿足建筑企業對于各種成本的分析要求,同傳統的數據統計分析方式相比,不僅大大減少工作量,還可以提高準確性。
2.2 有效協同、虛擬施工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不斷出現建筑新材料與新工藝,不斷涌現各式各樣的造型和復雜的超大規模、超高樓層的建筑物,而當建筑工程復雜到一個相當的程度時,參與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員是無法通過自身的能力來獲取、掌握全部的信息。因此,需要借助一些科學設備與技術,來實現協同化管理、降低成本和減少錯誤的目的。根據各個專業的設計圖紙,BIM技術能夠建立一個綜合模型,并根據施工組織的設計要求來對實際的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案進行合理的分析、選擇,以便減少不必要的修改與返工,盡量減少安全問題和質量問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起到協同與指導的作用。BIM技術還能夠進行三維模型、項目造價管理、項目進度模擬,三維模型、項目進度控制模擬。利用BIM技術來對時間軸的編制從而模擬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再加上BIM技術數據庫的有效關聯,便能夠快速準確地計算出建筑項目的工程量,從而能夠動態控制項目的成本、材料、工期與施工進度。
2.3 碰撞檢測、綜合協調
利用BIM技術中的三維功能,可以在建筑施工前期開展碰撞調查,優化工程的方案設計,避免由于不同專業的設計人員因為溝通不夠而產生不同專業間的碰撞問題,如常常發生的建筑專業與結構專業出現的構件位置造型或標高不一致,又比如管線施工時,結構設計的梁柱等建筑構件對管線布置造成妨礙。像這樣的碰撞問題當前只能依靠設計圖紙會審來開展施工前期的協調來解決,但是因為人思想上的局限與時間上的局限,在圖紙會審階段這些碰撞問題往往得不到有效解決,從而導致這些碰撞問題在施工階段還會出現,并只能在施工階段再進行補救處理。因此,BIM技術的協調及虛擬性服務就能夠幫助施工企業處理這些碰撞問題,通過建立BIM模型,能夠在開展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便協調各專業與各專業內部的碰撞問題,并生成協調數據,這樣在圖紙會審階段便可以協調好這些有可能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碰撞問題。
3 結束語
建筑行業飛速發展背景下,BIM技術是一種必然化趨勢,能夠實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協同化,通過信息模型,實現從建筑工程設計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將BIM技術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能夠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進行更新,在統一平臺上完成各方數據共享與平行對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對于實現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細化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焦麗麗,陶方紅.基于BIM技術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探索.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2(3):49-53.
[2]張云帆,孫曉春,劉海勇.基于BIM技術的施工管理應用探索研究.土木工程信息技術,2014,6(5):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