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燕
摘 要: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互聯網+”時代,工會工作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工會工作者如何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步伐,主動將工會工作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已經成為必須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工會工作模式;創新
互聯網+”催生了新的網絡關系、產業能力、勞動關系,給企業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帶來了根本性轉變,使得人際溝通呈現出移動化和多元化的新局面。“互聯網+”使得企業管理逐步扁平化,職工訴求和勞動關系也日益復雜和多元,這給工會組織的服務定位和發展創新引入了嶄新的研究課題。
1 互聯網+工會工作新模式的積極意義
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職工使用微信、微博等各種新媒體軟件進行交流,互聯網已經成為億萬職工表達訴求的主要渠道。傳統工會模式已經難以適應這種變化,難以吸引新一代職工的注意力。這就要求工會必須積極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主動適應網絡時代,合理響應職工訴求,對工會原先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方式需進行改變,積極探索互聯網+工會工作新模式,形成網上網下深度融合、互相聯動的工會工作格局,更直接、方便和準確地服務廣大職工群眾,從而不斷增強工會對廣大職工群眾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
2 工會運用“互聯網+”服務職工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系統定位和整體規劃
在蘋果的APPSTORE和安卓的應用市場中搜索工會關鍵詞,會得到很多工會業務相關的APP程序,有一些是地方工會開發的區域性應用程序,有一些企業、民間團體、個人開發的民間應用程序。這些移動工會應用程序的建設和使用融合工會業務和信息通信技術,初步實現了服務和人之間的銜接,但是因為在開發之前缺少統一的規劃和組織,并且各個組織在程序建設之前也沒有積極的溝通,導致在處理相同業務的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流程和模式。不同區域的地方工會建設在APP應用建設上的側重點存在一定差別,致使工會業務沒有實現完全覆蓋。
2.2 信息共享機制建設有待完善
各個工會互聯網分屬于不同的組織、系統架構和數據結構,要實現相互之間的信息共享存在較大難度,這些獨立運行的移動工會互聯網形成了信息孤島,在功能和內容上難以實現共享和交換。部分地區甚至有多少個工會就進行多少個信息系統的建設,各個信息系統都各自為政,將所涉及的信息封閉在自身信息管理系統之內,難以在其他組織和業務之中發揮應有的效用。淺層次來看,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數據編碼和信息標準不統一;深層次來看,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管理體制的缺陷,各個地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割裂導致原本統一的信息數據被割裂,工會信息化建設缺乏基礎的數據建設基礎。
2.3 數據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
“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數據的價值發揮也漸漸被重視起來。大數據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前景預測、數據分析服務。信息孤島的存在使得各個工會系統的數據難以被共享,數據價值自然也不能得到挖掘。更為重要的是,所有的數據難以在同一個維度上進行分析,難以在工會工作中發揮應有的效用。大數據最明顯的特征并不是大,而是有用,如何運用這些大數據獲得競爭優勢、服務創新的靈感才是關鍵。工會“互聯網+”建設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在提升數據加工和處理能力的同時讓數據實現增值。
3 “互聯網+”時代工會服務職工方式實現創新的措施
3.1 開拓思想,促進法制與制度的建設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工會的用工模式也會更加多樣化。因此,工會應能夠及時了解職工的生活情況以及實際需求,從而根據崗位特點來推行具有個性化的法規提案。在多樣化的用工模式下,不同行業的職工對當前的薪酬待遇、社會保障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如果工會不能夠建立明確的法規制度,將無法使用工過程中的勞資糾紛得到更好的解決。
3.2 擴展職工發展與管理思路
“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多元化的就業方式。當前就業方式更多的是微工、虛擬平臺就業,大部分的人也都選擇了這類就業方式,同時也都想加入工會組織,并且工會的章程和規定也都允許這部分人加入。因此,工會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來使這部分人加入工會中,同時對這部分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務。
3.3 實現維權服務體系的創新
工會應當建設勞資協商網絡平臺。雖然當前就業方式具有一定的多樣化,但是卻仍然具有勞資關系的本質。而工會可以有效應用網絡來使勞資協商的方式具有更強的靈活性,這樣能夠更加方便職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同時,工會也應當使培訓教育的方式得到一定的創新,建立具有開放性的工會干部教育網絡,從而能夠使各級各地區的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另外,工會也可以將網絡作為新的培訓平臺,從而使工會干部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進行學習,使工會干部可以從實體課堂中解放出來。這樣也能夠擴大工會職工教育培訓的內容,一方面,能夠使職工的專業技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使員工能夠更好的學習除專業技能以外的其他相關知識。
3.4 加強網絡跟蹤與疏導
隨著網絡媒體以及自媒體的出現,大量的社交網絡也加速了信息的傳播。例如,微信、微博、qq等。這些社交網絡不僅使每個網民能夠更好的接受信息,也使網民自身成為了信息的傳遞者。在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發展的過程中,工會也應當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和思想覺悟,不能夠相信謠言和傳播謠言,要利用網絡平臺在職工中傳播正能量。“互聯網+”時代的開放性,使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工會應通過職工的網絡交流平臺,真實了解職工的心理狀況,從而在心理方面對職工進行疏導。同時,工會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了解職工的交流信息。如果發現有不良信息,工會應當及時給予職工一定的心理疏導,從而使職工具有一定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
4 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職工的就業方式有很大的轉變,職工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工會應當有效應用互聯網平臺,真正了解職工的需求,從而能夠深入到職工當中來更好的服務職工。互聯網平臺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工會在服務職工的同時也應當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從而建立一套具有創新意識,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服務職工方式。
參考文獻
[1]潘怡蒙.探析“互聯網+”時代工會服務方式的創新.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7.75-76.
[2]程佩.“互聯網+”時代工會服務職工方式的創新.中外企業家,2017.14.158.
[3]薛亞靜,施一萍,周科亮.“互聯網+”時代工會服務方式的創新研究.才智,2017.06.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