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夏銘
摘 要: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其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日益多樣化,應用場景和服務范圍也變得普遍化。如今,測繪地理信息已深入百姓生活,影響各行各業。地理信息在新聞行業中也可實現深度融合,在新聞行業的整個生態系統中形成完整閉環。電子地圖作為地理信息的一種常見形式,同時作為一種常見的可視化手段,可以在新聞爆料、記者采訪導航、展示各類型新聞稿件、報道資源等一系列環節上發揮重要作用,使得新聞事件的“地點”要素更為直觀。本文就地理信息(電子地圖)在新聞行業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探討。
關鍵詞:地理信息;電子地圖;新聞行業
一、引言
當前,地理信息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數字技術和新媒體迅速發展,可視化技術不斷提高。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zation)作為數據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提高。電子地圖作為地理信息的一種常見形式,同時作為一種常見的可視化手段,與新聞報道業務相結合,是新聞數據可視化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新聞行業生態系統中形成閉環的有效途徑。
二、電子地圖概述
電子地圖是地理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以可視化的數字地圖為背景,以文本、照片、圖表、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綜合展示地區、城市、旅游景點等區域綜合面貌的現代信息產品。與傳統紙介質的地圖相比,電子地圖具有動態性、交互性、無級縮放、無縫拼接、多尺度顯示、地理信息多維化表示、超媒體集成、空間分析及共享性等優點。其查詢內容可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公交、地鐵、長途汽車、列車、航班等在內的交通工具,以及旅游、購房、金融、餐飲、實時路況等方面的信息查詢。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地圖已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的多種電子設備中,如手機、便攜式手持終端、車載導航儀等,并借助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進行快速分發和傳播。這樣的易用性和普及性,是地理信息在新聞行業生態系統中形成閉環的重要基礎。
三、電子地圖在新聞行業中的應用
電子地圖與新聞行業相結合,可以使得新聞行業生態系統中各個角色和業務開展更高效,更直觀。不僅有利于迅速調配報道資源,還有助于新聞可視化,直觀顯示新聞事件地域空間、波及范圍和影響,增強與受眾的互動。
(一)第一時間獲得新聞事件發生的準確地點
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自媒體越來越普遍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通過互聯網快速將信息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信息傳播變得更高效便捷。當前,LBS(基于位置服務)技術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上已經比較成熟,普通民眾可以用手機拍下身邊的新聞事件的照片或者視頻,通過手機客戶端或電子地圖平臺等軟件,第一時間將照片、視頻上傳到電子地圖上,并對事件發生地點進行定位。新聞媒體可以利用此,建立方便快捷的新聞爆料途徑,正確引導民眾給媒體爆料,從而迅速獲得新聞素材,以及新聞事件發生的準確地點,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使效性、準確性。
(二)迅速調配報道資源,提高報道時效性
新聞單位在全國各省市、世界各地都派駐了自己的分支機構,分支機構及自身的報道資源,如報道記者、報道設備、直播車等,通過傳統的電話等方式爆料,往往容易因為地點表述不清楚,而延誤了媒體到達現場的時間,而基于電子地圖爆料,就很自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媒體可以輕松地通過電子地圖得知事件發生的準確地點,決策者可以根據始發地與各分社物理距離的遠近、報道設備的配置,快速、合理地調配報道資源,為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報道記者也可以通過電子地圖定位合理規劃路線,迅速、準確地到達新聞事件發生地點,及時進行報道。
(三)直觀顯示新聞事件地點、影響范圍
在數據新聞報道中,地圖可視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呈現手段和技術,它能直觀再現事件發生地域空間、時間整體推進過程以及波及的范圍與影響,因而被廣泛應用于數據新聞報道中。群眾可以通過電子地圖爆料,同樣也能從電子地圖中查看某地點曾經發生過的新聞事件,或是通過電子地圖感受某個新聞事件的影響范圍。例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使用實景地圖、衛星地圖等多種形式去呈現新聞事實,在報道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時,《紐約時報》制作了一幅海龜和海鳥的死亡地圖,將每個因石油污染而死去的海鳥和海龜以黑點和紅點替代,在地圖上標注出他們的死亡地點,讓受眾受到很大的視覺沖擊,直觀地了解到災難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目前地圖新聞多作為獨立媒介出現,但已有嘗試將新聞添加到谷歌地圖中,國內地圖同樣可以借鑒思路做出創新。
(四)加強與受眾的互動,賦予受眾個性化選擇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受眾在網絡中發揮的主動性越來越高,面對每天的海量數據,受眾也需要更高效地接受信息。電子地圖與新聞報道相結合,有利于以最直觀的形式呈現整體新聞,同時又能根據用戶指令得到局部詳盡信息,受眾在報道可提供的范圍內擁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某個特定區域來獲取想要的信息,提高對受眾的個性化服務。
四、國內媒體如何將地理信息與新聞報道業務更好結合
地理信息與新聞事件相結合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地理信息敘事是數據新聞報道的新趨勢。當前,電子地圖與新聞報道業務相結合在國外媒體的新聞報道中應用更多,國內媒體對這方面的應用不夠充分。未來國內媒體如何將電子地與新聞報道業務更好結合,有以下幾點可以探討。
(一)以電子地圖技術豐富數據新聞可視化
國內媒體的數據新聞可視化大多是利用靜態的信息圖表,傳遞信息總量有限。隨著電子地圖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媒體可以更多、更好地利用電子地圖技術對相關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豐富數據新聞可視化,將文字難以帶來的視覺觀感呈現在受眾面前,提高閱讀效率及體驗。
在報道城市建設進展和實際情況、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群體事件等,在制作、報道新聞的過程中,將電子地圖應用其中,讓受眾通過點擊電子地圖的方式迅速了解當地的時事新聞,并應用可縮放的電子地圖、三維全景圖、虛擬現實地圖等電子地圖手段,使受眾可以輕易地量測出事件源地的距離、進行路線判斷、引入地圖街景,直接觀看現場圖片等,讓受眾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新聞事件的實際情況。例如在2018年9月的臺風“山竹”報道中,眾多媒體將“山竹”實時路線、影響范圍與電子地圖結合,使受眾可以直觀地觀測到“山竹”的路徑、實時影響范圍,甚至過境后各地域的實景圖,帶來更大的視覺沖擊,這是僅用文字描述難以達到的。
(二)通過電子地圖進一步加強受眾、新聞事件、新聞報道之間的互動
當前,國內的地圖新聞在加強受眾互動性方面略有欠缺。進一步加強受眾、新聞事件、新聞報道之間的互動十分重要。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的線上新聞平臺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倡導公眾通過電子地圖進行爆料,可以增加公眾的參與感。更方便了新聞單位開展現場采集等一系列活動,最后又通過電子地圖展示新聞事件。這些互動主要體現為受眾更主觀、準確地通過新聞報道了解新聞事件,以及受眾主動與媒體交流,協助新聞報道的生產。得益于地理信息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數據新聞可視化水平不斷提高,受眾可以主動地在電子地圖上通過區域、時間軸等選項了解新聞。可以理解為“地理信息新聞時空云平臺”。受眾在接受新聞信息的同時,也可以作為傳播主體,主動傳播新聞信息。特別是對于突發新聞,普通民眾往往能比記者更早出現在現場,同時,記者受到其所屬機構議程設置的限制、個人對新聞價值的判斷,不能對各種信息都有所關注,普通民眾的介入則打破了這一界限。普通民眾可以通過在電子地圖上與媒體進行互動,爆料新聞事件發生地點,由新聞媒體統籌著迅速調配資源前往報道,也可以直接生產新聞報道、發表評論,并上傳至電子地圖上的事件發生點,與其他受眾進行良性互動。
(三)挖掘深度數據,使地圖新聞更有深度、更具說服力
國內數據新聞、地圖新聞等的數據來源多數為公開的資料,數量較小且缺乏對數據的深度挖掘。我國的數據新聞多半難以得到政府和企業的數據支撐,基本上是將數據直接轉化為信息圖,數據數量小,也沒有涉及數據挖掘過程。我國媒體需要接觸大量數據,不滿足于充當公開數據的“搬運工”,增強新聞的廣度深度和可視性。不僅增加用戶閱讀興趣,而且為平臺留住穩定受眾群。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地理信息與新聞行業相結合,是新聞行業生態發展的一種新的趨勢,更能適應融媒體環境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模式。受眾的主動性進一步得到加強。地理信息作為一個基礎平臺,不僅構建了信息地圖, 也構建了受眾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聯系,這一形式應該得到不斷發展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洪泉.大眾電子地圖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測繪通報,2014年第11期
[2]羅丹花.探究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7
[3]方潔、胡楊.地理數據敘事:數據新聞報道的新趨勢[J].新聞與寫作,2016年第1期
[4]宋可嘉、王錫苓.數據新聞是如何使用地圖的?[J].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4期
[5]王浚丞.新聞地圖,社區信息的線上整合媒介[J].新聞傳播,2018年1月
[6]馬藝蕊.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中的數據可視化特色分析[J].新聞傳播,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