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彪 曹凱
摘 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發展,對城市建設工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有效建設,可以有效的防止管線產生破裂、緩解交通問題等。本文首先對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模式進行了分析,然后重點對城市地下綜合管理建設工程中的關鍵性技術加以探討,希望對我國城市化建設發展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城市化建設;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分析
當前我國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工程當中,主要是對地下管線的施工,其中主要包含對電力、電信、供給水、排水等各個方面的設施建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市的發展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決定了一個城市發展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同時也是城市人口發展的重要性支撐保障。盡管這種工程實施是在地下進行,施工的隱蔽性也比較強,但是要是對工程的監管不利,會對城市發展的正常運行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想有效的做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必須要對工程的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同時對其中的一些關鍵性的技術進行了研究,不斷的優化和改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方式,推動城市化建設的發展不斷的走向成熟化,在本文當中對城市地下的綜合性管廊的建設發展模式以及對其中的一些關鍵性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以此來提升我國城市化工程發展速度和效率。
1.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模式
1.1 充分了解國內外的管廊工程管理模式
日本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開展相對比較先進,已經實現了管廊整體規劃和部門統一化管理協作。當前,日本已經建立起了綜合性的管廊管理部門,實現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建設以及運營的統一化管理。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相對來講政府的財政能力比較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成為了政府所提供出的公共性財產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同時為了充分保障管廊在后期的運營和發展,政府還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當前我國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還是采用的是股份制的合作方法,通過和政府或者是社會資本企業的進行合作模式,在項目實際運行的過程當中會產生諸多的矛盾,很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解決和完善[1]。
1.2 我國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方面的意見
為了有效的推動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和發展,首先必須要不斷的完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立法方面工作,有效的解決地下空間的有效規劃問題,同時還需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法律管理體系,然后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制管理體系,建立起PPP投資管理模式,針對不同的建設發展模式,對城市經濟、政策以及財政發展的水平進行提升,同時這也是當前我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最后是要堅持公司化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全壽命周期范圍內的管理模式。最后是制定出有償性的使用制度管理原則,合理的制定出工程施工造價,保證我國城市化建設發展的速度[2]。
2.城市地下綜合管理建設工程中的關鍵性技術
2.1 明挖現澆施工法
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過程當中,明挖現澆法的施工優勢性在于工期較短、效率較高,普遍適用在新城區的工作建設當中。但是由于這種施工方式,在整個施工過程當中,需要充分注意全線排水的問題,并且在此過程當中會嚴重的損壞到路面基礎,因此,在使用這種方法的同時需要謹慎施工,科學規劃。但是在我國當前的城市新城區的規劃建設當中,對這種施工方法還是比較常見的。
2.2 淺埋暗挖法
淺埋暗挖法施工,對機械化施工程度要求比較低,并且對地下的管道線路影響比較小,整體上來說就是在表層做好淺處理,對地表面的破壞性比較小。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過程當中,形成的斷面可以做成各種形狀,比如:橢圓形、圓形、矩形或者是馬蹄形等,并且不同斷面之間的銜接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偟膩碇v,淺埋暗挖法的適應性比較強、對環境的破壞力比較小、噪音污染比較少,屬于一種相對比較環保的施工方式。但是存在的缺陷是施工的難度較大、工程花費較大、施工周期較長等[3]。
2.3 明挖預制拼裝法
明挖預制拼裝法是當前一種比較先進的施工方法,并且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當中,這種施工方式的主要特點表現在施工的規模比較大,需要在施工現場配備起重機和具有較強運載能力的運輸設備,同時可以對施工過程當中產生的垃圾進行妥當處理。在這其中,通過這種施工方法所需要的技術含量相對比較高,施工成本比較大,當前在我國推廣的范圍內不可能進行完全的推廣實行。
2.4 盾構法
盾構法的自動化工作程度相對來講比較高,施工所需要的周期相對較短,所受到的環境氣候的影響比較小,可控制能力比較強,可以實現一次性成洞并且在正式開挖的過程中,可以對地面的沉降量加以控制,和城市交通的配合力度較強,不會因為過多的影響因素對城市的正常運行節奏產生影響,在整體的工程造價方面也比較的合理,適合在一些繁華的城市地段來進行施工。
2.5 軟性地質區的施工工藝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屬于線性結構模式,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的沉降量會造成線性坡度的轉變,這對重力管線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可能產生在結構或者是在連接處位置的錯位情況。因此,針對可能會產生比較大的沉降量地區來講,可以采用特殊性的處理方式來對這種問題加以規避[4]。
3.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模式及關鍵技術的分析和探討,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綜合性管廊建設屬于一種復雜的工程結構,在實際的實施過程當中需要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解決,對環境適應性方面問題進行分析,并且不同的國家在施工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不同的施工環境選擇出正確的施工方式,這樣在充分的保證了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前提下,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潘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全生命周期投資回報研究[D].江蘇大學,2017.
[2]許春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創新管理模式研究[J].工程質量,2016,34(08):17-21.
[3]武雪瑩.論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應科學處理的五大關系[J].城市住宅,2016,23(07):60-64.
[4]張韻,劉成林,楊京生.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J].給水排水,2016,5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