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玥?丁娟
摘要:中醫類學生是大學專業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專業,中醫學專業的學生需要極強的專業認同感,將自己的專業真正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夠保持足夠的專業熱情,達到更好的專業發展。本文結合當前中醫類學生的學習和就業現狀,分析了中醫類學生缺乏專業認同感的原因,為中醫學的發展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且對于中醫類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提出了自己的加強措施,以期進一步節約我國的中醫資源,達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醫類;專業認同感;措施
近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過快發展,人們的傳統觀念和傳統認知也得到了不同層面的挑戰,其中就包括高校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認同感產生了相應的動搖,以錢為準,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影響著很多專業學生的相應觀念。專業認同感,顧名思義,就是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喜愛程度,這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專業發展和就業發展,對于醫藥行業這個特殊行業來說,專業認同感的不強直接影響了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改革的深入,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當前醫療條件還處于不協調階段,醫患矛盾還比較大,與此同時,中醫學專業是培養我國醫療人才的搖籃,綜上所述,醫療專業的學生的思想穩定程度才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此同時,中醫學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也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發展程度。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只有樹立牢固的專業信念,培養自己的專業認同感,才能進一步保持學習熱情,不受到社會中不良風氣的影響,完成自己的專業培養目標。
一、中醫學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中醫學飛速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教育事業也越來越走向繁榮,但是中醫學專業的過快發展也帶來了大量的問題,在大學生專業認同感調查問卷的顯示數據來看,中醫學專業的專業認同感明顯處于下游水平,比西醫專業的認同感更是低了百分之十左右,這樣就使得很多中醫專業的學生專業認同感發生了動搖,甚至造成中醫學專業的專業調轉情況屢見不鮮。很多學生不承認中醫的科學性,認為中醫是和現代經濟社會格格不入的,在專業學習完成后從事了和中醫無關的專業。
二、影響中醫專業認同感的原因
1.缺乏中醫文化的教育
中醫文化使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現狀看,對于中醫專業學生的中醫文化教育還僅僅體現在開學儀式上,并沒有體現在日常的中醫專業課和日常的中醫教育中,結果就造成了中醫專業課和思想文化教育完全脫節,根本沒有聯系,與此相對的,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也不強。
2.就業面窄,人才培養周期長
在很多學者的調查中來看,就業前景是影響學生專業認同感的重要因素,同樣就調查顯示,中醫專業的就業水平雖然處于很高的水平,但是西醫的就業率更高。同時中醫的人才培養周期很長,就業崗位卻處于日益飽和的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中醫學專業畢業的學生也難免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影響專業的認同程度。
3.社會對于中醫的認可程度
在高校之中不管哪個專業,都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中醫行業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得到的社會認同感很低,這就對于高校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也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也降低了中醫的關注程度,造成了這種現狀。
三、加強中醫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具體措施
1.建立科學系統的中醫教學體系
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加強中醫行業的發展重視程度,注重高校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教育,通過邀請中醫專家、學者、優秀畢業生到校訪談等形式,讓在校的中醫專業的學生加強認同感,同時讓高校的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在無形中形成良好的專業體系,通過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且讓學生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作用。
2.將專業認同感和專業教育學習緊密的聯系起來
準確把握中醫教學的特點,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也要將具體的實踐準確的聯合起來,及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日常的實踐緊密聯合起來,同時要將中醫學的知識和臨床的實際病例結合起來,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去醫院的學習和實習,特別是學生到了大三等高年級之后,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必要的實習,在實習中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科學文化知識,加強學生立足于中醫專業,為中醫學奉獻自己的信念。
3.宣傳國家對于中醫政策的動向
在中醫學專業認同感活動中,要加強相關政策的宣傳,例如中醫學法律的頒布和實施,中醫診所開辦的具體政策,從而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動向和前景。讓學生看到中醫藥專業在社會中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專業化的信念認同,從而在無形中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高專業認同感。
結束語:有針對性的對于中醫藥學生提高相關專業意識、專業認同水平,必須在高校學生的教育中,將專業指導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使中醫專業的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有效節約我國的專業化水平,從而有效提高我國醫學專業的人員素質。
參考文獻
[1]賈啟艾.醫學護理的人文關懷[J],護理研究(下旬刊).2010,(07):993—995.
[2]王斌全.醫學人文關懷與健康新概念[J].護理研究.2010(3):134~137.
[3]劉義蘭、王桂蘭、任曉英.住院患者對醫學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5):2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