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碧亮
摘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本文以此“綱要”為基準,從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養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優化中職學生的德育素質教育。
關鍵詞:優化;中職學生;德育素質;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職業素養”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成為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就要求我們中職學校教師除了要重視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還要緊抓中職學生的德育素質教育,培養中職生的綜合競爭實力。以下本文筆者立足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優化中職學生的德育素質教育提出幾點意見,供各位同仁參考、交流。
一、正視問題,轉變教學觀念
最近幾年,隨著各個高校的擴招和普通高中的擴招,導致中職院校生源嚴重不足,生源水平普遍偏低。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厭學情緒,對學習興趣不大,缺少理想,沉迷網絡,盲目度日,喜歡追求物質生活,講究吃穿,缺少艱苦樸素的意識。還有的學生思想道德品質較差,以自我為中心,做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對班級集體活動參與度不高,缺少集體榮譽感和社會公德心。
針對以上中職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學校要加強中職生的德育素質教育,轉變以往只注重中職學生專業技能培訓的教育方式,要充分認識到部分學生的不良生活、學習習慣會對其他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影響整個集體的生活、學習氛圍。參考《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我校的德育教育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實際生活出發,正視中職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把握中職學生德育素質教育的特殊性,增強中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引導中職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二、與時俱進,改進教學方法
以往,我們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過于寬泛,只是再將思想政治教育,而沒有從中職學生的實際出發,忽視了中職學生存在的最基本的品德問題。面對這一現狀,作為德育教師,我們要改進教學方法,不僅要培養中職學生的思想品質,還要根據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培養學生們團結友愛、熱愛生活的健康向上的心態,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學生年齡相仿,我們也可以借鑒普通高中德育教育成功的經驗,從新生入學開始就滲透中職生德育教育。比如,新生開學時,組織全部新生參加為期20天的“軍訓”,學生們吃住都在部隊,以解放軍新兵的標準接受軍事訓練,以此培養中職學生的意志、品質,以軍事紀律規范中職學生的不良行為。班級是學校的重要組成單位,是一個小集體,班級的整體氣氛直接影響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德育教師在教學“團隊合作能力”時,先在課上理論教學“團隊合作”的理念,讓中職學生了解團隊合作的優勢,然后可以跟學校協調,組織學生們進行“拔河”“籃球賽”“團體專業技能比賽”等集體活動,讓中職學生在實際參與中,體驗“團隊合作”的優勢,感受集體榮譽感,而且團隊技能比賽在提升中職生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還培養了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精神,提升團隊競爭意識,打造積極向上的優質班集體。
三、加大投入,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養
古人云“德高為師,學高為范”,優質的育人隊伍是中職院校做好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前提,德育道德修養高尚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德育素質優秀的中職學生。這就要求我們中職院校要加大投入,建立一支優質的德育教師隊伍,發揮德育教師“身教重于言傳”的作用。
比如,學校要加大人力、無力投入,加強中職德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培訓和學習,定期組織德育教師經驗交流會,邀請專家來學校進行教師德育教育專題培訓講座,組織教師觀看道德模范專題片,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提高德育教師的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還可以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讓學校里德育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給新教師介紹學校的整體環境和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指導新教師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爭取達到學校德育教師隊伍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穩步提高”的目標。
總之,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應僅要重視中職學生的宏觀思想、政治教育,還要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師要轉變德育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把德育教育工作滲透到學生們生活、學習和課余活動的各個方面,全方位滲透德育教育思想。學校還應把中職學生德育教育擺在學校素質教育的首位,加大人力、無力投入,建設一支專業的高素質德育教師隊伍,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仲良.強化德育工作積極推進中職學校學生的素質教育【J】.煤炭職業技術教育,2004,(7):18.
[2]宋艷.職高生的與素質教育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成功(教育),2011,(7):294-295.
[3]盧敏,馮勝清.中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當代職業教育,2016,(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