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霞
互聯網的爆炸式發展讓當今的世界呈現出嶄新的格局,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受到互聯網發展的影響,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各類信息都可以形成越來越多的數據,從而產生巨大的衍生價值,這種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正帶給人們不一樣的體驗。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越來越離不開大數據,近年來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基于此,很多人提出了一種大數據思維,認為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可以借助這種思維對影響本行業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搜集整理,通過大數據分析,洞察行業蘊含的價值和優勢,從而找到變革的機遇。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對待數據的思維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追求數據的全面性、多角度,關注數據背后的相關聯。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也絕不是孤立的,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同樣需要創新思維模式,比如引進大數據思維,將大數據引進課堂觀察,通過對與課堂教學相關聯的行為數據化記錄與處理,然后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反思,這樣就能更科學、更客觀地審視自己的教學,從而得到不斷改進和完善。大數據思維指導下的課堂觀察可以從以下幾條策略入手進行操作:
1、觀察教師教什么
眾所周知,一個老師要想上好一堂課首先必須在課前做足功課,也就是提前備課。那么我們的課堂觀察也應該與此相匹配,在教師的備課階段就可以開始觀察,記錄,搜集數據。我們可以制作出詳細的表格,對老師在備課階段所做的工作進行記錄,具體可以關注教師是否對課程標準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有沒有根本的意識,是否對教學內容進行單元系統化的分析,運用了什么教學理念來設計教學,教學設計中貫穿了什么教學方法,是否全盤設計完整的教學流程,有沒有深入挖掘教材更深一層的意義,除了關注教材,有沒有關注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有沒有對此有相關的預設等等。總之,從一個老師選擇教什么而得出的大數據是非常有意義的,這種數據分析對于我們挖掘和研究教育的實質,更好的走進課堂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2、觀察教師怎么教
每一個老師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知識學識、性格特征乃至于說話的方式方法、語氣語調都不盡相同,這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研究內容,我們可以在課堂觀察中更好地研究老師怎樣教。課堂隨便怎么變,教師始終是有一席之地的,而且教師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是課堂的導演。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基本功、教學風格等都會對課堂效果產生影響。因此課堂觀察對教師的關注不容忽視。我們應該關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把握(怎么教),關注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處理教學細節的預設與生成,觀察教師的課堂教育機智;觀察教師的教學語言、教態,觀察教師的課堂評價能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情感、態度及時給予有價值的反饋。此類觀察應該是長期的,可以是自我觀察和記錄,注意數據的搜集、整理和反思,以促進教師對自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清醒的認識,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3、觀察學生怎么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經是教育界的共識。一堂課到底成功與否,關鍵要看學生的學。這里的學已經不單單是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學生能否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去關注學生怎么學。我們的課堂觀察可以專門設計出表格觀察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了學習。觀察者可以注意觀察統計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學習的情況,在每個教學環節有多少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課堂的朗讀、課堂的練習都要觀察一般學生的參與度。觀察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是否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還要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是否會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否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否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能否從其他同學的回答中獲得收獲、啟迪。還要關注學生面對暫時的不解或失敗是什么樣的態度,面對來自老師或同伴的表揚或批評有什么樣的表現。這種觀察可以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堅持研究一段時間,再通過數據的分析來調整和改善課堂教學。
4、觀察學生學習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最終是要有效果的,學生是否有效地參與學習是課堂成敗的關鍵,最終學生通過課堂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這些都是我們課堂觀察應該關注的。我們可以設計分層的習題當堂課進行檢測,也可以在課后的回練當中積累觀察數據來觀察統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是學得怎么樣。這就要求我們要將課堂觀察延伸到課后,對學生的作業、測試等進行數據的記錄和分析,當然這樣的觀察不是一次兩次、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合作和長期的堅持。也可以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請小組長記錄組員的學習情況,一段時間進行數據的匯總分析,這樣通過分析有效地指導我們的教學。
5、觀察課堂的學科性質體現
對于不同學科的大數據分析要體現學科性質,課堂觀察所以要更專業化、學科化。這就要求學科組在課堂觀察前認真吃透學科課程標準。舉語文學科為例,對于語文學科的課堂觀察,要重視“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要重視孩子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所以它不能缺少語文基本功的訓練,語文課堂觀察必須關注這一點;但是語文學科又不單單是聽、說、讀、寫的訓練,語文的人文情懷,教學中如何入情入境,觸摸文中人物的內心,怎樣加強積累,培養語感等等這些都需要課堂觀察者加以關注,這樣整理搜集的數據才能體現學科性質,才能更有效地指導語文學科的教學。這種課堂觀察需要學科教研組的牽頭,需要形成研究課題長期堅持,將觀察得到的數據整合分析,就能發現不同學科的特點,就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科特性,做好本學科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
6、課堂觀察的指向:分析與改善
課堂觀察是數據搜集的過程,它的終極目的是分析課堂教學,從而更好地改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發展。課堂觀察不同于簡單地評課,評定出一個等第,而是從數據出發,客觀地分析產生這一情況的原因,敦促教師通過反思,尋找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通過分析和研究,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甄選教學內容,優選教學方法,及時研究教育對象,化被動為主動,從而積極地改進教學,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同時這種基于大數據思維的課堂觀察能夠喚醒隱藏在教師心中的教育智慧,長期堅持研究和反思無疑會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其實,近兩年流行的課堂診斷就是一種大數據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課堂觀察就是對課堂診斷的進一步數據化,更加客觀地,不帶有色眼鏡地對課堂的運行狀況(學生、教師、教學內容等多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這項活動需要強有力的組織分工合作,更需要確保一定時間的堅持,這就是一種大數據的采集。最后通過分析和改進,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提升課堂教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終目的。
總之,只要我們能創新思維模式,并致力于課堂教學的改革,我想教育這片沃土也一定能像如今的互聯網一樣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