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麗
多動癥(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對于產生多動癥的原因,目前有很多種說法,導致多動癥寶寶產生的因素有先天體質缺陷,器官異常,染色體異常,父母的精神病遺傳因素,母親懷孕,分娩障礙或者生活環境等等。據調查,多動癥兒童的父母經常干涉孩子的活動,在孩子做錯事時多用批評指責甚至體罰等方法,由此引起的焦慮會使孩子產生分心、沖動的表現。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沖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征,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
我園現在就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寶寶,根據我們和父母交流得知,經過就醫診斷后確定這位寶寶為多動癥前期,目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曾經在幼兒園間斷性地就讀幾天,因為上課坐不住,經常大喊大叫影響其他學生,被多家幼兒園婉拒,后來他爸爸因為這個原因還堅持把孩子帶回家單獨帶一年,可是這樣又害怕影響幼兒的發展和學習能力,于是就選擇重回幼兒園。根據我們的觀察該寶寶就有多動癥的行為,我們通過分析要尋求更好的辦法來幫助這位寶寶,同時來幫助這位家庭。
一、多動癥幼兒的特點
1.自傷
到學校上課以后,他上課的時候喜歡去拿同學的書本,拿老師的粉筆、教具之類的東西玩。同學不讓拿,老師制止他,他就發脾氣,一下就在地上打滾,一邊還不住地用手打自己的臉部和頭部,老師去拉他,他打得更厲害了,或者拿頭去撞擊地面。
2.傷人
由于他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經常不經過別人同意就去拿同學的東西,學生都不愿意給他拿,要跟他拿回來。遇到這種情況,他就跟同學發生爭執,不讓步地去搶,甚至去打同學,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把東西搶到手為止。
3.擾亂課堂
由于他坐不住,一節課25分鐘對小班的他而言,是相當難熬的,因此他對課堂的抗拒比較明顯,特別是老師在講課,沒有進行游戲或互動較強的活動時,他就不愿意坐著,要在教室走來走去,拿教室里能拿的任何東西玩。有時候他煩躁了,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他就大喊大叫,老師提醒他要安靜,他就張口罵人。有的時候孩子故意去把消毒柜、玩具柜等等推倒。
4.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集中注意力,當周圍有聲響發生時,就會東張西望,將注意力轉向發生聲響的位置,或者起身就去關注那個玩具和其他的東西;行動不受大腦控制。
5.喜歡獨處
入園以后,寶寶會不由自主的自己一個人獨處,不聽教師的指令,單獨一個人到水池邊玩水,到木馬旁邊不停的更換玩具,跑到高處玩耍,不害怕自己受傷等等。
二、多動癥幼兒的教育策略
1.興趣是教育的著手點,培養自控能力是教育的目的。
對于多動癥兒童,要改變他們的多動行為,首先要找準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興趣上,多動的行為自然就減少了。而自控能力是多動癥兒童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使他們能控制自己的過分行為。
2.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環境的支持。
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不能脫離家庭環境的支持,多動癥兒童也不例外。他們很多時間都在家里,家庭成員對他的態度,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都直接影響著多動癥兒童的行為。在我們對小翔的教育過程中,家庭環境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家人能根據學校建議,為他創設適合他健康成長的環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很大的支持。
3.不能對學生的活動進行限制 。
多動癥幼兒具有非常充足的精神,非常愿意動,假如教師限制他們活動,這樣不但不能制止住他們動的行為,還會促使他們更想進行活動,所以教師可以采用以動制動的方法,讓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能訓練,比如跳繩活動、跑步活動或是踢球活動等,使多動癥幼兒的精力可以發揮出來,當運動以后他們就會慢慢地安靜下來。 家長要配合幼兒園工作,多帶孩子參與一些的室外活動,帶領他們打羽毛球、踢足球等;在假期可以帶孩子爬山和郊游等;或者是讓他們到圖書館、書店閱讀圖書。
4.進行矯正教育的時候要及時做好記錄。
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記錄,是對教育效果最直觀的展現,我們既可以從記錄中看出學生是否進步,是否有改進,又可以讓我們從記錄中找出教育的規律,尋求最佳的教育手段。
5.增加幼兒表揚的機會。
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應該時刻關注多動癥幼兒,不論是在生活小事中,還是學習中,只要孩子有進步,都應該給予表揚,因為多動癥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樣,他們喜歡被表揚,所以家長和幼兒園教師一定要多多表揚孩子。家長要經常與幼兒教師溝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的表現,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多動癥幼兒進行管理。
要對多動癥幼兒進行管理,幼兒教師一定要做到耐心和細心,和藹可親地對待他們,不能歧視他們,同時要采取多樣的管理方法對他們進行管理。此外,家長也應該積極的配合幼兒教師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管理,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糾正自己的多動行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