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艷 辛麗
玩在孩子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队變簣@指導(綱要)》中同時指出: 玩是幼兒的天性 。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力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展智力。而民間游戲是民間流傳下來的一種游戲形式,具有農村特色和鄉土氣息,玩法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簡便、不受人數、場地、環境限制。因此,我們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一年來我們將民間游戲充分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中、集體教學中、區域活動中的具體方法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各個活動中的原因
民間游戲作為游戲的一種主要存在形式,所需材料簡單、內容易學,種類豐富,趣味性強,玩法多樣,不受時空限制,是幼兒游戲的一部分,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載體,對增強幼兒體質、開發幼兒智力、豐富幼兒生活以及形成勇敢、堅強的品質和活潑、開朗的個性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幼兒園活動是指幼兒從來園到離園的整個過程,包括體育鍛煉、學習、游戲、進餐、午睡、離園等各項活動。這些活動對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激發求知欲、萌發幼兒情趣、促進其社會化等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與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相一致的,因為民間游戲與幼兒園一日活動對幼兒來言有著相似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在教育教學中把這兩者巧妙結合,以更好地實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將民間游戲融入一日生活中。
1. 晨間活動中的民間游戲。
戶外晨間活動是幼兒來園后的第一個活動,活動組織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一天的情緒起伏。組織得好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主動、自信地走入同伴與同伴交流、溝通,也使一日生活的以下各個環節順利開展。另外幼兒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的迅速發展期,必須保證幼兒每天都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和運動量。
2.課間休息時的民間游戲。
可以讓幼兒利用這段時間開展小組或個別的民間游戲,如“腳尖腳跟腳尖跳”、“擠擠暖”、“蹺蹺板”、“翻花繩”等。這些游戲有動有靜,適合在室內開展,可以隨時開始、隨時結束。
3.餐后活動中的民間游戲。
在這段時間比較適合開展一些較安靜的小組游戲,如幾位幼兒自由組合玩“打四角包”、“跌殼”、“抓棋子”、“翻花繩”,或找一個好朋友一起玩“螞蟻叮叮痛”等。
4.戶外活動中的民間游戲。
我們園每天上午安排一個半小時,下午安排一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我們自制了很多的戶外活動器械,例如:沙包、高蹺、滾鐵環、三人二組、跳皮筋等等。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每個班級的幼兒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民間游戲,幼兒玩得有滋有味。大班的孩子們比較喜歡活動量多的游戲,例如:《砍大刀》、《擠年糕》、《馬蘭花》、《貼喝餅》。而中班的孩子們則喜歡一些娛樂性強的活動,如《玫瑰玫瑰幾個瓣》《編花籃》《跳房子》、《石頭剪刀布》、《老鷹抓小雞》。由于小班的幼兒年齡小,一些難度較大的民間游戲他們還不能適應,給他們選擇的民間游戲大多數是《老狼幾點了》、《木頭人》、《蓋高樓》《丟手絹》。例如幼兒在入園后自由活動時間,或者是戶外活動的休息時間,可以選擇自己要好的伙伴,玩《翻花繩》、《割韭菜》、《背鍋》等很多有趣的游戲。可以給孩子們很大的玩耍空間,而且可以讓孩子們的友情更牢固,合作的意識更強,,隨時隨地的都可以選擇伙伴,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玩起來,民間游戲的隨意性也能夠很好的體現,特別是孩子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時間,選擇相應的民間游戲,盡情的玩耍。
大部分民間游戲都配有童謠,童謠是一種帶有音樂性的口頭文字,其音樂性就表現在它語言的韻律美和鮮明的節奏感上,通過雙聲、疊韻、雙關、諧音、對仗等手法。使童謠唱唱起來悅耳動聽,具有一呼百應的同伴呼應效果,再配上游戲的動作,那就更受幼兒的歡迎了,如:游戲“炒黃豆”、“逗逗蟲、蟲蟲飛”等,它配有兒歌,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念起來朗朗上口。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審美情趣得到發展的同時也滿足了幼兒好動,好玩,好說的心理特點。
好模仿,好表現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民間游戲中的兒歌是表演不可或少的“道具”,它有效地渲染氣氛,創設環境,使幼兒的表演能力得以充分地發揮。如游戲“推小車”:幼兒兩人一組,一個扮推車人,一個扮小車,在“推車”中鍛煉幼兒的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添入兒歌后,幼兒邊推小車邊念兒歌,適當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不單單集中于小車,使其推小車格外輕松,加上周圍幼兒的配合,一唱一和,使幼兒在充滿了情趣和生活氣息的游戲氛圍中自然生動地表演著。
三、將民間游戲融入集體教學活動中。
1、民間游戲在健康教學活動中的選用。
許多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走、跑、跳、鉆等大肌肉動作,例如:"跳繩"、"腳尖腳跟腳尖踢"、"舞龍燈""揪尾巴"等。一部分民間游戲能發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協調,例如:"翻花繩"、"吹羽毛"、"彈蠶豆"等。而"老狼老狼幾點了"、"帖人"、"冰棍"、"蘿卜"等民間游戲。那些能促進大肌肉發展的民間游戲,如發展跑、跳、鉆爬、平衡等動作的游戲。因此,我們在預設活動計劃時,按照目標適當選用適合年齡特點、班級實際情況的民間游戲。例如,中班上學期促進動作發展目標之一為--跑,"在一定范圍內四散地追逐跑"。此目標分別制定在月、周計劃中,最后落實于日計劃中完成。在預設活動時,我們按班級實際情況分別選擇"貓捉老鼠幾更天""瞎子摸人""老鷹抓小雞"等民間游戲。 它們能基本實現 "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追逐跑"的目標,且游戲形式生動有趣,幼兒在愉快的嬉戲中發展跑的動作,達到目標要求。
2.民間游戲可使教育教學活動變得靈活有趣。
民間游戲使語言教學活動變得有趣。比如,在《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的新編中,為鼓勵幼兒合作完成任務,我運用了“接龍”這一民間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每人一句,一個接著一個將創編的故事敘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還可以發揮孩子的“急才”,很多幼兒在快輪到自己的時候一下子就創編出了各種想到過的或沒想到過的故事,非常精彩。這種有別于常規的故事創編方式,正因為引入了民間游戲的因素,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進入大班的學習階段后,我們對孩子們的數學活動比較重視。但是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不符合幼兒思維比較具體形象的認知特點,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常常達不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
3.民間游戲經典民間游戲在體育活動中延續
如“貼人”這一游戲很受大班孩子的歡迎,它稍有點復雜的游戲規則滿足了幼兒不斷挑戰自己的需求,而且能鍛煉孩子們的反應速度,并達成“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追逐跑”的教學目的。還有一些民間游戲如“揪尾巴”“腳尖腳跟腳尖踢”“搖小船”等也很受大班孩子的歡迎。
四、將民間游戲融入區域活動中
為了使民間游戲資源能與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有機結合,我們把收集到的民間游戲分成民間體育游戲、民間智力游戲、民間美術游戲、民間童謠說唱四大類,并在各區角投放相應的民間游戲材料,開展相應的民間游戲活動。
1.如在益智區投放"翻花線""七巧板""找東西南北"和各種民間游戲棋"爭狀元"、"西瓜棋"等,使幼兒在輕松自發的狀態下積極開動腦筋。幼兒在玩"七巧板"游戲時, 在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不同的組合方式,能拼成單一圖案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游戲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戲中,并提供一些別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帶有情景的圖書。這一方面豐富了游戲的內容,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在科學探索區可以投放"捻捻轉""繞繞轉""滾鐵環""抽陀螺"等游戲材料。幼兒在自己發現或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如抽陀螺時,為什么用鞭子一抽就會在地上轉呢?為什么越抽越轉呢?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在陀螺上貼上畫有七色光譜的旋渦形圓形紙片,引導幼兒在陀螺游戲中自己觀察,發現陀螺在越抽越轉,越轉越快的情況下七色光譜就會變成白色這一科學現象,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學會觀察與探究。
3.在美工區可以增加泥塑、剪紙、編織(如中國結) 、棒針十字繡等材料。美工民間游戲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的細心和耐心,同時也可激勵幼兒大膽實踐積極創新。如幼兒在泥塑游戲中,當幼兒把他自制的富有意義和個性的杰作高高舉起時,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并建議他們開展一次泥塑展,活動的內容及形式由幼兒自己決定。這樣一來,不但幼兒的審美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而且幼兒的社會性也得到了增強。
4.在音樂表演區可以投放彩綢、綢扇、各種民間小樂器、民間表演頭飾、服裝、音樂等, 幼兒在音樂表演區穿上漂亮的服裝、擺弄著道具、載歌載舞,感受著優美的韻律和富有變化的節奏,體驗著中華民間藝術的美,從而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兒的情操在體育區可以投放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 使得幼兒在快樂中增強體質。
此外,還可以建立民間游戲玩具展示區,在展示區里擺放一些毽子、梅花樁、高蹺、獨輪車、風箏、風車等游戲玩具。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幼兒認識民間游戲,又可以讓幼兒隨手可取,進行活動。
五、用民間游戲促進家園關系的發展
我們大營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大多父母都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有一定玩民間游戲的經驗外出打工,所以我們經常組織民間游戲親自活動,如“爸爸媽媽抬花轎”,“扔沙包比賽“等活動,孩子和家長玩的有聲有色,親子關系更濃了。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這樣一來促進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家園聯系,更有利于統一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游戲在社會轉型中日漸式微,很多有意義的民間游戲頻于消失。通過發現、挖掘、整理民間傳統游戲,從中挑選出適合幼兒發展和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的游戲融入現代元素,把這些民族的瑰寶和我們現今的幼兒一日生活和教學活動有機的結起來,并在幼兒園中推廣,一方面使民族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另一方面鍛煉了幼兒體制,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