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桃紅 楊銳霞
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許多家長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忽略了體能的鍛煉。對當今的獨生子女教育方面,許多家長、老師們面臨一些教育中的困惑,不少孩子常常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經常躲在家里,獨自玩耍,家中的玩具應有盡有,看電視、玩電腦、電子游戲機、各種電動玩具,高科技的玩具應有盡有,卻很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場地寬闊的戶外進行游戲和鍛煉。他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遇見風吹雨淋,家長就會小心呵護,身體抵御風寒能力弱,反而容易生病。
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說:人之初,性本玩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對小孩不僅要有人道主義精神,更要有童道注意精神。小孩子不玩是長不大的。只有讓他們玩,才能健康成長。“玩”童才是健康的兒童。
我們常說,處于兒童時期的孩子們最有利于他們發展的活動就是游戲,一個字,就是“玩 ”!玩是孩子的生活,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事業,玩是孩子的權利。教育的使命在于順應孩子玩的天性,使孩子在玩中增長智慧,在玩中養成德性,在玩中培養感情,在玩中提高能力。愛玩的孩子健康,會玩的孩子聰明,常玩的孩子善于與人合作,愛玩,才會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可見,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民間游戲種類繁多,根據不同標準有室內游戲、庭院游戲;又可分為音樂游戲、體育游戲、美術游戲;從游戲性質上分有智能游戲、體能游戲以及智能與體能結合的游戲。還可分為個人游戲和集體游戲,更多情況下它是一種綜合活動。就幼兒教育來說,民間游戲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極其有效的作用。幼兒園五大教育領域的內容: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才是王道。
孩子喜愛游戲,孩子需要游戲,游戲是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孩子的快樂王國。兒童傳統游戲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帶給他們智慧、健康和無窮無盡的快樂。在過去物質匱乏、文化落后的年代里,生性好動的孩子不甘寂寞,他們從長輩那里得到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方式,既健身益智,又充滿童真童趣,苦樂年華就是在這些代代傳承的游戲中度過。
我園本著“體育游戲化”的原則,以構建本園的健康教育課程為基礎,以傳承與創新游戲活動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游戲。通過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煉,讓孩子從運動中學會生存,學會抵抗風險,體味堅韌、頑強、自信、灑脫、勇敢和智慧。并確立了“ 寓兒童傳統游戲于幼兒一日生活”的教育思想,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有機的融入兒童傳統游戲,倡導教師利用戶外活動、入園、離園以及集體教育活動等環節,靈活的組織多形式的傳統民間游戲,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游戲中啟迪心智,鍛煉體能,獲得發展。
幼兒民間游戲的內容一般較生動具體,形式也非常活潑、輕松,許多游戲中還配有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和口令,兒童在游戲中邊玩邊吟唱,情緒較為愉快,始終處于歡樂之中。而這種趣味性往往反映在游戲的內容、形式及過程中。例如 “跳皮筋”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可以從一根到兩根、三根。還有“丟手絹”幼兒玩起來很興奮,熱情高漲。都希望自己悄悄抓到對方,但生怕自己被抓到。這些民間游戲始終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民間游戲的組織形式也很隨意,可以是一個幼兒單獨玩也可以多個幼兒一起玩。如:民間游戲“翻花繩”,幼兒單獨玩用自己的雙手,或纏或繞,或穿或挑,最后經過一個脫胎換骨般的關鍵性翻轉,把纏繞于雙手的線繩在手指間繃出花樣來,造型于空中。雙人挑則需要搭檔緊密配合,你挑一回,我挑一回,幾個回合下來,完成一個比較復雜的造型。如果兩個人配合不到位,就可能在換手間造出一團亂繩,游戲就這樣終止了。
民間游戲內容簡單,易學易會,其配有的兒歌,趣味性強,有節奏感,為幼兒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環境,對于發展幼兒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特殊的價值。首先,對于幼兒來說,不僅僅是要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還在于說話膽量的鍛煉。在民間游戲中,幼兒處于放松的狀態,心理上沒有壓力,可以大膽的說話。其次,在民間游戲中,有豐富的“說”的材料,可以使幼兒有說的內容,有想說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幼兒口語發展的速度和效率。最后,在游戲中同伴之間需要交流,這也迫使他們互相表達。如:“跳皮筋”,孩子們在游戲中邊說古詩邊跳,“編花籃”,“切西瓜”,“拉大鋸”等,都運用兒歌歌謠進行游戲,促進了幼兒口頭語言的發展。
大多數民間游戲多選擇在戶外活動場地進行,可以使幼兒盡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呼吸新鮮的空氣,沐浴充足的陽光,促使幼兒機體的健康成長。孩子們沐浴在陽光雨露之中,頑強的接受外界的變化,促使幼兒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增強免疫力。幼兒在多次的游戲中不僅使走、跑、跳、鉆、爬、立、揮臂等大動作得到全面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小肌肉群及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例如:“跳繩”、“老鷹抓小雞”、“投沙包”等游戲都可以發展跑、跳、投、躲閃等動作。又如:“翻花繩”游戲,用一根繩子,經過幼兒的小手繞,勾、撥、翻后,可以變成好多形態的物體,這樣可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群。這些民間游戲不僅可以促使幼兒骨骼肌肉的發展,鍛煉他們的運動技能和技巧,而且還可以促進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展,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民間游戲所獨具的特點,促使幼兒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謙讓、遵從等親社會行為。在游戲中,每個幼兒自然的更換角色,自然的產生“領袖”,自然的淘汰“領袖”。因此幼兒必須克服任性、獨尊、嬌慣等不良習性,學會協調與組織、團結與協作、援助與服從、理解與寬容等,在游戲中孩子們情緒高漲,樂而不厭,形成有益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參與游戲。
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民間游戲本身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市民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它產生流傳于某一地區的人民群眾中,受這個地區群眾生活、生產的影響,也反映體現這個地區的世態人情、風俗習慣和文化意識,在產生和流傳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的流下時代的烙印。如“舞龍燈”“抬花轎”表達了廣大人民美好的喜慶祝愿,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了解和加深對本地風俗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由此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勞動人民的情感。使幼兒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充滿人文情趣。因此作為后來人應當傳承與創造民間游戲,這是對民族文化的尊重更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發展。
民間游戲體育運動,不僅能夠鍛煉身體,磨練意志,塑造人格,開發潛力,培養情商,而且還能教育孩子遵守規則,體會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和平等公正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我們跳出體育看體育,戶外游戲運動帶給兒童的,不僅僅是健康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更帶給兒童愉悅的情緒,豐富的情感,飽滿的人格,健全的精神,堅強的意志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兒童渴望游戲運動,運動是他們的基本需求。并沒有什么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其實是四肢發達,頭腦才會更發達。尤其是對小孩來說,他們是靠肢體的探索來學習,所以運動能力和智力水平是有相關性的。
近幾年來,我園堅持體育民間游戲的創新性開發,使幼兒園戶外游戲更具有豐富性、多樣性、層次性、挑戰性,滿足了幼兒不同的游戲需要,全面提升了幼兒平衡、協調、靈敏、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促進了良好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為孩子締造了一個真正健康成長的樂園,形成了獨特的教育風格和特色。
總之,民間游戲對幼兒是一種“快樂的教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民間游戲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游戲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兒在這些民間游戲自由、輕松的玩耍過程中,促進了能力和個性的發展。讓民間體育游戲重新走進幼兒的生活,增強幼兒的體質。為了不讓民間游戲流失,教師、家長應把優秀健康的民間兒童游戲交給兒童,為兒童創造游戲機會,引導家長和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開展游戲。這不僅可以滿足兒童對自由活動的向往,也可彌補現在獨生子女缺乏游戲伙伴的不足。因此,民間游戲對兒童來說是一種“快樂有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