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瀟
多少次的魂牽夢縈,是流轉(zhuǎn)在心間那早已熟悉的味道。足下的土地,我依稀看到浸染汗水的腳印凝結(jié)的濃濃麥香,于是我愛上了崇尚大道至簡的魯菜,品味著辛勤的味道;我漫步在曲徑悠長的孔府里,那里有千年不變的文化傳承,一代又一代文化的味道;還有泰山封禪、海上仙山,無一不是齊魯大地歷久彌新的歷史的味道。還有,還有那奔流不息的黃河,這條哺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滋養(yǎng)了每一位齊魯大地的優(yōu)秀兒女。
說起魯菜,頗有些得道高人的味道。兩千多年來,浸潤著儒家學派“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神追求,終成“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蘊藏著濃濃的樸素和厚重,使得它“大道至簡”于簡單中透出醇美,一道煎餅卷大蔥,最為簡單,最為樸實,可它的味道,著實是一種奢華之感。海與陸的搭配,歷史遷徙與融合的鲅魚水餃,蘊含人文價值的膠東饃饃……古老的齊魯大地,給予人們太多的饋贈,她給了我們這片熱土,也給了我們熱土上的文化,人們常說思鄉(xiāng)即是思食,家鄉(xiāng)的味道總會帶給人們最香醇的回味和最美妙的記憶。儒家文化與飲食文化很好的承接起來。當你的腳步流連在齊魯大地上,仿佛走在了千年歷史的路上,那些浸透著歷史的美食,無一不向世人宣告著我們的存在與厚重。
炎黃之始,起于中原大地,那時開始,古老偉大的華夏文明就與這片大地產(chǎn)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孔孟從這里出發(fā),開始自己傳承思想的偉大工程。廣收門徒,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dǎo),他們所傳承的,就是他們一生總結(jié)的政治理想和偉大抱負。儒學之思根植入中華的血脈與筋骨,思想者永恒的靈魂在天地間生長;始皇帝歸并六國,一統(tǒng)中原,而佇立在齊魯大地上的東岳泰山便成為神圣的封禪之地,每當悠悠鐘鳴之音從玉皇頂傳出,便預(yù)示皇權(quán)的交疊和時代的變遷;海風吹拂,白霧籠罩,海上仙山嶗山上大道之音綿延傳承,松翠碧波,景泉奇石,將山之名遠播。古老深髓的文化淵源讓這片大地盡受文化之滋養(yǎng),氤氳在這片土地上空的表傳承千年的文化之味。
黃河生于高原之山,自天上而來,奔騰于山地之間,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也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她從不會困于若難而無法掙脫,她抗爭,她激蕩,唯有到了這里,她收束了自己的脈絡(luò),緩和的流入海洋,在河口,終于放下了它所肩負的泥沙,沉積出廣闊的三角洲濕地,孕育了大量的生靈,然后安心的注入大海。遼闊的大海是夢想的寄托,每次站在海邊眺望,都會滿懷向往,黃海、渤海的水,承載的是中國北方的經(jīng)濟騰飛之夢,他們遼闊,能囊括萬物,海之濱,盡是沙灘美景,陽光海岸,海之上,盡是碧浪蕩漾,航船經(jīng)貿(mào)。古老與現(xiàn)代之音在這里重疊,既有蒼桑又有先進。水之靈與山之名在這片土地上,這是山水托起的靈秀的生息之味。
新時代到來,齊魯大地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一個“容”字,是當前山東鮮明的氣質(zhì)。首屆國際生態(tài)美食節(jié),山水相依與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形成了一幅飽蘸綠色發(fā)展的美麗畫卷,內(nèi)容豐富和特色鮮明的美食讓你流連忘返;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他的儒家思想像行走大地的陽光一樣燦然于天地間,百代流芳;“人類與海洋”共生息為主題的國際海洋節(jié),讓你再次感悟海洋文化的精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美食之味、文化之味、生息之味,衍為一股涌動于神州大地的齊魯之味。
回眸遠眺,我仿佛看見我們站在時代前端的齊魯人,歷經(jīng)千年卻依然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我們在歷史的懷抱中,不斷積淀;又在文化的包裹里,徐徐前行。一路上,我們必然品著家鄉(xiāng)之味,綻放屬于我們的馥郁芬芳。